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明清小说的结构,近人与清人有着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对这一现象的探讨可以发现金圣叹小说评点的一个本质特征: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金圣叹《才子必读古文》摘选评点的主体部分是论说文,探讨的主要是论说文的文法,对叙事技法的探讨在金圣叹的批评话语中即使不是缺席,起码也是相当淡化的。而且,评点小说时,金圣叹对“事”也相当忽略与淡化,与之相对应,他常常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由于金圣叹小说评点有着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之结构的本质特征,套用西方叙事学、以现代叙事观念来探讨金圣叹的结构批评不仅仅是“印板”学术,而且从研究的立足点来说都是根本错误的,这样的研究格局应当改变。知道了金圣叹以论说文之文法点评小说结构这一本质特征,还可对明清小说的结构问题及中西方小说结构论的利弊得失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是评点派中最有代表性、影响最深广的批评家。他写的三篇《水浒传》序言和《读第五才子书法》,以及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大量见解新颖独特的批语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对《水浒传》艺术成就的探索,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把我国古代小说批评理论推向了高峰。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金圣叹的文学批评理论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并且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人认为在中国小说理论批评史上,金圣叹的出现,“使群星黯然失色”(陈洪《中国小说理论史》),研究金圣叹和《水浒传》的著名学者张国光教授在《金圣叹学创论》一书中强调指出:“金圣叹的小说理论,主要反映在《第五才子书》(即他所批改的七十回本《水浒传))的序、批文中,而《读第五才子书法》,则是他小说理论的纲领,是我们打开尘封蠹蚀了许多年的金圣叹小说理论遗产的宝库之锁的钥匙。我们要深入地研究金本《水浒》并进行全面研究《水浒》的各种版本的历史演变,评论这部小说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情节结构和语言艺术,也得首先读懂、讲通《读法》,并对它作出恰当的评价。”这里,张教授充分肯定了《读法》的理论价值,还提醒人们应对《读法》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金圣叹评《水浒》,对小说技法倾注了极大热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评点,使子弟“晓得许多文法”。他的技法评点,不仅构成了他小说理论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影响到他以后几乎所有小说评点家,成为中国小说评点的一个重要持色。对金圣叹的技法理论,我们以前研究不够:有人或是因为金圣叹评点中使用了“选家评文”的术语,对之加以简单的否定;有人或是简单地抽出几则技法述评难以见其全貌;有人或是出于理论的偏见,认为技法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其实,金圣叹不仅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技法,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具有美学价值的命题,至今对我们仍有启示。本文将对金圣叹的小说技法理论作些考察。  相似文献   

4.
金圣叹评《水浒》,对小说技法倾注了极大热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评点,使子弟“晓得许多文法”。他的技法评点,不仅构成了他小说理论一个重要的部分,而且影响到他以后几乎所有小说评点家,成为中国小说评点的一个重要特色。对金圣叹的技法理论,我们以前研究不够:有人或是因为金圣叹评点中使用了“选家评文”的术语,对之加以简单的否定;有人或是简单地抽出几则技法述评难以见其全貌;有人或是出于理论的偏见,认为技法是形式主义的东西,没有什么美学价值。其实,金圣叹不仅第一个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技法,而且还提  相似文献   

5.
对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研究,一向多集中于小说和戏曲,乃至其散文批评几近埋没.其实,金圣叹在这方面出手不俗,他以写小品文的大手笔,于开掘中总结,继承中发扬,一枝独秀于古代散文批评领域之中.金圣叹以先秦、两汉、唐宋文为主要批评文本,含思精切,纯是一副性灵手眼,不囿于传统,不拘于成见,随意挥洒,处处见“我”,形成其散文批评的主要特点:有封建时代文学批评家中少见的离经叛道倾向,将创作主体的心态置于审美主体观照之中,贵从心地流出的真情至性,尤重写作艺术的分析鉴赏.在这方面,他提出许多精当见解,直欲将中国古代散文成功的创作经验金针度人.总之,金圣叹的散文批评,在文本的解读中挥洒其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感悟,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具体的又是超越的.  相似文献   

6.
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的“读法”和大量批语表明,金圣叹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小说鉴赏家。金圣叹在依照他的美学见解、艺术趣味对《水浒传》作评点时,常常论及小说鉴赏问题。他的某些关于具体人物、情节的分析,也时常包含着有助于我们理解小说艺术鉴赏的内容。我们把这些相关的评语联系起来看,就可以发现:金圣叹关于小说鉴赏的见解是比较完整、系统的,它是金圣叹小说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是“诗言志”表现说,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并不曾揭示出其文学思想的独特本质。其实,金圣叹的文学本体论乃是:技巧即文学,技巧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立的美学意义。在金圣叹看来,文学创作是作家文学才华的表现,作家的文学才华在作品中以“文法”的形式体现出来;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它表现了什么,而取决于怎样表现,即作家付出了文学才华的多少。金圣叹的这一独特文学本体论,解释了自己评选“六才子书”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茅盾是“五四”以来卓越的文学评论家.在他的大量的文学评论中,不论是作家论、作品论,还是综述、漫评或偶记等,在社会学的美学批评方面,具有典范性意义.其中关于许地山的一些评论——《落华生论》①,通过小说、散文小品论述作家及其创作特色;《论许地山的小说》②,侧重小说的创作方法论;《新文学大系·小说一集·导言》③,在综述第一个“十年”小说发展的概况与文学的主要倾向的背景上,论及许地山的创作主体意识——独特,深邃,开阔,在现代文学评论史的某方面,具有开拓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10.
未完成的金批《史记》的最大贡献,在于金圣叹看到这部作品的传人本质,抓住了中国文学发展中史传文学与小说、戏曲的关系这个重要链结,在三者的横向比较中,宏观地研究了三类文本在创作方法上的异同。这集中表现于在对《史记》与《水浒传》的比较批评中,他提出了“文”与“事”这一对概念,表达了对历史真实、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关系的认识。他认为,史家必须同时是文学家,述史必须与文学创作同步;修史者处理“文”与“事”的关系,应当以“文”为主,作为历史真实的“事”,不过是提供了创造艺术形象的材料-这就是《史记》已作出典范的“为文计,不为事计”。对于小说创作,上述原则更是题中之义。那么,可否轻视“事”呢?回答是否定的。但是,在史传与小说的创作中,情形并不一样:《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传》是“因文生事”。一“运”一“生”之间,史传文学在艺术创造上的局限性与小说的自在性已经了然,故从传承性看,小说之于史传,是青山于蓝而胜于蓝。在《史记》与《西厢记》的比较批评中,金圣叹认为其共同处是都纯熟地运用了戛然而止法和狮子滚球法。金批《史记》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在《才子必读古文》中以知人论世的态度,对九十余篇论赞进行评点。  相似文献   

11.
王文茜 《学语文》2013,(3):76-76
在讨论金圣叹的批评文体之前,笔者认为有必要先对“文体”和“批评文体”的概念做简短陈述。首先,什么是“文体”?童庆炳先生将文体划分为“体裁”、“语体”、“风格”,认为文体是个大概念,并且是关于文学形式的大概念。我们再来看“批评文体”这个概念,蒋原伦先生曾提出,批评文体是体现在批评文本中的批评家的言说方式。知道了什么是“文体”和“批评文体”,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对金圣叹的批评文体做出分类。  相似文献   

12.
张小忠 《天中学刊》1999,14(6):73-80
“因文生事”是金圣叹小说创作论的重要命题之一,其意义在于明确了小说创作的虚构特征。在阐述这一命题时,金圣叹的哲学思辨力既使他的理论闪烁出智慧的光辉,又使他的理论受到明显的局限。他以佛家的“因缘生法”来解释现象世界,亦用它来解释“因文生事”过程中出现的多种艺术现象。与“因缘生法”相适应的还有“动心而为”———“设身处地”、“格物”———“忠恕”等一系列理论命题,分别从不同角度来说明小说中的艺术现象  相似文献   

13.
小说评点是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形态,而小说评点中蕴涵的理论思想是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部分。金圣叹在《水浒传》的评点中体现的思想、形成的体例、创设的文法及别具一格的评点风格都对有清一代的评点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金圣叹小说评点对于后世产生的影响进行考察,这是正确评价金圣叹小说评点行为和深入阐释金圣叹小说理论的必要前提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14.
对《金瓶梅》这部中国最早的长篇世情小说,张竹坡充分肯定了其艺术虚构的价值,指出它是一部为“泄愤”而创作的“寓言”,对小说创作中的情感取向与价值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而又探讨了虚构中的艺术真实性问题,强调真实的生活体验在创作中的意义,指出艺术真实既来源于生活又不是对生活的机械照搬.所论已初步涉及文学的典型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南方文学”代表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著名中篇。本文对小说的叙事艺术(包括结构艺术、语言艺术等)进行了评析,对小说的互文性、复义主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金圣叹是中国古代小说理论批评史上最有成就的批评家之一,他对中国小说理论的贡献让人叹为观止。本文试从“背面铺粉”的产生渊源、“背面铺粉法”在《水浒传》中的具体运用、“背面铺粉法”的特点和它在文学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个方面来浅谈金圣叹的“背面铺粉法”。  相似文献   

17.
<正> 中国小说批评中的评点派着意于作品的赏析,对小说的情节、细节、场景和语言,常有精彩的品评,但对小说的创作过程则很少作正面探讨。唯有金圣叹,他在《水浒传》的评点中,时时对创作过程的一些理论问题提出见解,从这些评语的总体来看,构成了相当完整的小说创作论。  相似文献   

18.
金圣叹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大家,除了对小说、戏曲评点外,他还批解过唐诗。金圣叹对唐诗的批评展现出独特的理论视野;开创分解批评理论;继承发展前代的“情景交融”说;重视虚字的艺术。  相似文献   

19.
对金圣叹文学批评的研究,一向多集中于小说和戏曲,乃至其散文批评几近埋没。其实,金圣叹在这方面出手不俗,他以写小品文的大手笔,于开掘中总结,继承中发扬,一枝独秀于古代散文批评领域之中。金圣叹以先秦、两汉、唐宋文为主要批评文本,含思精切,纯是一副性灵手眼,不囿于传统,不拘于成见,随意挥酒,处处见“我”,形成其散文批评的主要特点:有封建时代文学批评家中少见的离经判道倾向,将创作主体的心态置于审美主体观照之中,贵从心地流出的真情至性,尤重写作艺术的分析鉴赏。在这方面,他提出许多精当见解,直欲将中国古代散文成功的创作经验金会度人。总之,金圣叹的散文批评,在文本的解读中挥洒其对社会、人生、艺术的感悟,是感性的又是理性的,是具体的又是超越的。  相似文献   

20.
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改变视小说为附庸的观念,认为《水浒传》“无非为文计”,确立了小说的文学本体地位.对于小说的艺术特征,作家的艺术创造,小说的形式技巧,作出深刻而切实的论述,形成比较完整的古典小说理论体系,在小说理论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