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战后英国课程发展的基本走向与变革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理论的发展,旨在指导课程实践;而课程实践的发展,又进一步推动了课程理论的研究。英国战后课程理论的发展与学校课程变革的实践,就是这样一种矛盾运动。本文则着重从实践的层面探索战后英国学校课程发展的基本走向与变革趋势,努力揭示课程改革中政府、课程专家、学校教师三者各自的作用、之间的关系以及互动的方式;并将多视角地分析和评价英国当前这一场课程改革;最终,从实践层面揭示战后英国学校课程变革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理论研究的日趋深入,课程文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主要热点之一。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文化建设应以课程文化为中心。因此,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是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就如何坚持课程的研发与实施提出了几点策略和意见,以期能更好地促进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程领导是近年来课程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领导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课程领导对职业学校发展的促进作用:课程领导有助于职业学校成长为学习共同体;有助于职业学校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有助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从被动转向主动、有助于职业学校课程发展模式从外部驱动转向内部驱动;有助于职业学校管理模式从行政指导转向专业引领.  相似文献   

4.
课程的设计、开发和实施无不受到一定课程理论发展的影响。当代课程理论发展深深影响着当代学校课程变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客观地反映了当代课程理论发展的要求及其特征,具有坚实的课程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学校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同时,学校应因地制宜地开发设置当地需要的课程即校本课程,形成自己学校的课程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随着2006年新课程改革在全省铺开。我校积极以课改精神和新基础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发展为本,把校本培训作为推动学校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使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全面、持续、健康发展。下面就我校地理校本课程——《漳平市21世纪议程——漳平市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总体规划》的选题和开设等方面所做的实践、探索和反思做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进行学校课程开发,使教师从原有的国家课程的实施者转变为学校课程的规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评价者,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之一。然而,目前我国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与学校课程开发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在学校课程开发中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决定学校课程开发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专业素养与学校课程开发之间的差距1.教师的课程意识淡薄。长期以来,课程研究在我国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教育理论方面,只有教学论,没有课程论,以致大部分教师的脑海中只有教学的概念,很少有课程的概念。2.教师的课程开发理论与技能欠缺。我国的师范教育侧重学…  相似文献   

7.
《中学教育》2017,(3):50-59
课程转化在课程改革中发挥关键作用,学校课程转化在学校课程改革中占据重要地位,学校课程转化水平是衡量学校课程改革水平的关键指标。基于SOLO分类理论能够精确描述学校课程转化的结构层次,其包括前转化结构、单点转化结构、多点转化结构、关联转化结构、拓展抽象转化结构五个水平。教师是学校课程转化的关键,因而提升教师的课程转化素养是提升学校课程转化水平的关键,依据概念发展阶段理论与成人学习转化理论可知其提升途径包括两个方面,即加速教师的意识觉醒和创设多元的支持环境。  相似文献   

8.
冯桂芝 《天津教育》2014,(23):53-54
课程是学校育人的媒体和蓝图。课程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主体和“代言人”。它已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新生长点。课程文化建设的基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依据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的“泛智教育”理论,站在学生发展的角度,基于学校实际,我们构建起课程文化体系,形成学校共同的课程愿景,即红色理想课程、蓝色经典课程、绿色灵动课程。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探讨和分析了课程结构以及体育课程结构的深层次涵义,并总结近些年来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结构构成内容的完善与发展历程,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理论的发展,推动学校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结构中的矛盾陈敬朴南京师范大学一、课程理论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了课程结构学校教育结构的核心是课程结构。教育目标落实为学校培养目标后,是通过课程设置转化为操作过程的;任何教育改革方案最终是通过课程改革才逐步逼近改革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11.
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看20世纪课程理论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之关系的向度可以把20世纪各国纷繁复杂的课程理论流派划归为四大类:常规性课程理论、描述性课程理论、实践性课程理论、纯粹课程理论。揭示这四类理论各自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不仅使课程理论的变迁轨迹得以彰明,而且也会昭示课程理论的未来发展方向。一、常规性课程理论常规性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是直接依附实践。其关注的焦点是学校课程实践中的日常观察事实,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是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本文立足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校本经验总结,通过“融入”“融会”“融贯”“融通”的“四融”模式探索,将课程思政理念、精神、取向、要求融会贯通,创新课程思政实践,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学校发展内涵,为中职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助力中职学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陈蕾 《文教资料》2008,(9):153-154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设置,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校本课程在满足学生的兴趣、需要、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理论证实,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课程能进一步优化学校课程结构,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为此,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发"亲近家乡,热爱家乡"为主题校本课程,以给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只有深入到课程改革的层面,才能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要进行课程改革,根本原因是因为学校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现代及未来社会对人的要求。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人的发展理论的研究成果已明确的告诉我们,要适应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我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必须改变。相对于目前科学的认识水平而言,学校课程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改革?就目前环境下,学校自身在课程改革上能做什么?必须通过课程改革的实践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我们要对学校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此认识之下,逐步建立学校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课程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课程论的萌芽""课程论的形成"和"课程学的创建"三个阶段。课程学产生的外因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以后,社会发展对提高学校育人质量的客观要求、科学文化发展对革新学校教育的巨大影响以及受教育者对改革学校教育的新需要;其内因是,基于课程理论内部诸因素的交互作用而促其理论结构逐步演进的规律。这一演进规律的主要表现是,在课程理论外部诸因素的作用下,课程论内在的理论结构与其理论的功能之间产生了越来越尖锐的矛盾,即出现了由于课程论内在的理论结构不合理而导致其理论的功能不断变弱的问题。课程学之所以能超越原有的课程论,是因为它不断优化理论结构,不断提高科学水平,发挥出远远强于原有课程论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课程领导理论的深入发展和课程改革的需要产生了以校长为首的课程领导模式、校长与中层领导同步共治模式和能动分享式领导模式等三种主要的学校课程领导模式,并呈现出细分课程权力并建立其保障机制、学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学校效能以拓展课程领导空间等趋势。这些为我国课程领导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如下的思路:以校长专业化推动学校课程领导实践;实施学校知识管理;建立学校的冲突管理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戈柔 《中学教育》2002,(9):23-2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这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政策和管理体制的重大变革,是现代课程理论与我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的合乎逻辑的发展方向和必然选择。“三级管理”的课程政策,将课程管理的权力由国家逐级下放至学校,给予学校管理课程更大的权力和自由,也为学校课程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自由广阔的舞台。  相似文献   

18.
梁娟 《广西教育》2023,(17):103-105
本文论述在中职学校开设形体美育课程的策略,提出优化课程目标、巧妙选择教学方法及完善课程考核评价方式等具体做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形体姿态,旨在为中等职业学校形体美育课程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自然科学与学校各门学科课程有历史性的关系和联系。自然科学的产生、形成和发展,推动着学校学科课程的不断完善和发展,而学校学科课程的发展和进步,也给予学校学科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同时,自然观的发展与学科课程观的发展,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学科课程观的确立,受制于自然观发展的程度。马克思主义科学的自然观是确立科学课程观的世界观基础。因此研究自然科学与学校学科课程的关系,探讨科学自然观与科学课程理论的关系,对于我们科学地制定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内容,建立合理的学科体系结构,设置科学学科的课程门类,是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校本课程实施的现实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实施是一种突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地"的课程开发行为,它是一种策略,一种活动,一种动态的发展和变革的过程。我国对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的关注和探索只是近几年的事情,从理论到实施都处于起步阶段,在现实实施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与困惑,这就有必要对校本课程实施理论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