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1990年3月,《午间半小时》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栏目——《调查与回声》。这一旨在了解社情民意、促进舆论交流的新措施很快引起人们关注。一段时间来多少有点沉闷的节目又掀起了小小的波澜。专栏节目是需要不断推陈出新的。发展有起有伏,这是规律。一个长期性节目,如果不能时时加入一些新鲜成分难免使人产生陈旧感。只有不断更新内容、改换形式,才能维持节目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3.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4.
1997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10周年的日子。《午间半小时》是一个接近听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这个节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讴歌改革,提倡创新,追求进取,揭露、打击社会生活中阻碍改革发展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十年来,《午间半小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人们称呼《午间半小时》是“午餐桌上的好朋友”、“现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并成为全国叫响的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十年来收听率不减,这与节目制作人员坚持改革、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  相似文献   

5.
1990年3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以下简称《午间》)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栏目——《调查与回声》。栏目每星期二播出,每次分几道问答题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征求听众的意见。答卷回收后,用计算机统计,于两周后的同一栏目中  相似文献   

6.
全国各地都把《新闻联播》节目作为宣传本地区成就和树立本地区形象的第一窗口。那么,作为一名地方电视台的记者,如何使本地区在这一窗口占有一席之地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实践,觉得在新闻的采编过程中有几点认识值得归纳。一、主题要具有导向性。主题首先要符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符合人民的利益,这种导向才是正确的;其次主题要新颖,要反映新生事物,体现新的观点,这种导向才会产生影响;再次主题要有力,要站在全国的高度,这种导向才能使人信服。比如:1998年初,全国粮食流通改革如火如荼,早稻卖难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而在…  相似文献   

7.
得知自己的节目在中宣部组织的中央9家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名节目)评选中获奖,《新闻纵横》的负责人邓斌说,首先感到很意外,其次感到压力很大。因为这次评选实际始于去年年底,当时《新闻纵  相似文献   

8.
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午间半小时》节目,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节目。到现在,这个节目已经成为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广播节目。九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据有关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固定听众4.9亿。  相似文献   

9.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10.
1988年7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每当午间12点。在祖国各地有许多人打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午间半小时》节目……”海南岛通什市农场,农工们端着饭碗,聚精会神地守在各自收音机前; 北京市一幢住宅楼里,爸爸对女儿说:“今天有急事外出,替我把午间节目录下来”; 中南海西华厅,邓颖超同志在听……1988年3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布的抽  相似文献   

11.
<正>《中视午间新闻》是中国电视公司每天中午定期播出的新闻栏目,周一到周五的播出时间为11点58至13点,周末的播出时间为11点58至12点30分,播出内容丰富,涵盖了社会、民生、财经、时政以及突发事件等新闻内容。它是台湾午间新闻的代表性节目。本文对其进行了分析,包括新闻来源、新闻类型、新闻内容、新闻形式及  相似文献   

12.
《午间半小时》(简称《午间半》)从198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有8年多的历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所作的全国听众调查,它的固定听众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令《午间半》的成员骄傲的数字.8年中,《午间半》共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2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国际奖.其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开拓杯”特别金奖和全国首届古佳广播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3.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4.
苏州人民广播电台于1991年4月1日,开办了《天天半小时》综合板块节目,以生动活泼的主持人形式,融信息、服务、知识和趣味于一炉,正式开播之后,听众来信不绝,在姑苏城成了广大居民群众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人们遇到了  相似文献   

15.
12点,打开收音机——邓大姐爱听《午间半小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传惕 《中国广播》2010,(12):40-42
邓大姐的秘书赵炜的回忆录《西花厅岁月》,以质朴的文笔,真挚深沉的感情,记述了37年中在周恩来、邓颖超两位伟人身边“亲身经历和亲耳听到的一些往事”,读来真实感人,让人更走近了这两位伟人,更添加了对他们伟大平凡崇高品格的敬仰。  相似文献   

16.
由《午间访谈》浅论公众讨论型节目印永清一、公众讨论型节目的定位所谓“公众讨论型”节目可以这样定义:由主持人主持,社会公众(包括新闻人物、学者专家、政府官员、普通百姓)参与(进直播间或通过电话、来信),围绕大家关注的新闻热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广泛讨论,...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形态指的是与电视节目内容相对应的电视节目表现形式,随着社会发展,媒介竞争加剧,电视节目形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分析大型财经综合节目——《经济半小时》的节目形态的演变,阐释电视节目形态演变内在规律,为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创新作为一种意识、一种战略、一种想像力、一种开放和包容的心态,正在成为广播事业发展的不二法则。新闻创新也正在以其独具的魅力,为广播新闻事业的发展带来竞争力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相似文献   

19.
张婷 《视听界》2011,(6):38-41
2002年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开办了《南京零距离》栏目,以贴近观众的报道视角、以民为本的报道内容和鲜活有力的报道方式,开民生新闻的先河。十年来,它一直不断探索和拓展,这一过程也诠释着民生新闻的发展历程。本文将从《零距离》(2009年《南京零距离》节目改名为(《零距离》)的节目编排方式人手,对民生新闻的创新与拓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今年初, 《羊城晚报》一位女记者出差到福州,在“的士”上听司机说,当官的做坏事,最怕《新闻半小时》,颇感惊讶,就临时改变日程安排,带着采访本来到福建电视台新闻部……。香港一位记者在福建采访,看了《新闻半小时》,萌发出写一篇专稿的兴趣,于是找到了《新闻半小时》节目主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