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中选择和确定主题,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知识、技能的学习方式。新课改的目标之一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一、在朗读课文时让学生自主探究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读畅、读情(要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步步深入地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地把握课文,使学生实现自我与作者…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阅读和思考,使他们能够掌握教材的要点,把握好教材的重难点,借助读的过程激活自身的数学思维,从而提升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的数学学习中,以提高整体学习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读”与“思”的意义及价值进行了简要分析,就如何搭建小学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读”“思”框架展开了研究,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读“”思”增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
所谓多步应用题的“读导”式教学,就是在小学生(主要是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已掌握了一些简单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前提下,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读,放手让学生想,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读导”式教学方法总的教学构想是:读句子(不是读整个题目)、想问题(思维方式是:“读到这里可以想一个什么问题呢”)、解决问题(用相应的算式表达想出的问题)、获得知识(逐渐知道怎样解题)、形成能力(逐步掌握解题方法)。  下面以“九义”教材小学第九册教科书的两道例题为例,说说应用题“读导”式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例1、一…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读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读可以增加学生的词汇量,读有助于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读更有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另外,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能力,对今后的学习、工作百利而无一害。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应贯穿始终,真正让学生在读中人情、悟情后诵读。  相似文献   

5.
一、读前指导 (一)指导学生明确自读目标心理学实验指出,教学中一开始就将学习目标明确告诉学习者,以引起他们的注意,远比那种学前自始至终都不知道学习目的的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和课文“学习重点”,结合“自读提示”,理清自读要点,确定自读的目标。 (二)指导运用学过的知识、方法及规律去自读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一切新的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的,在学生自读时,如果我们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运用已知去获得未知!“给学生几把钥匙”,那将促进“教”逐步向“用不着教”的转化,学生的自读能力,也将得到较好地训练。二、读中辅导 (一)思维受阻时予以疏导学生在自读中往往会遇到一时不易解决的问题,因而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显然,这是学生思维凝滞、闭塞的反应,这时教师就要进行必要的疏导。 (二)思维出错时予以启导学生通过自读来解决教师提出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语文课程标准》)但是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实践 ,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呢 ?一、“读”的实践活动“读”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活动 ,但要避免为读而读 ,要让学生在“读”的实践过程中 ,接触和掌握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得到语言的积累。“读”的实践活动多种多样 :引读、自由读、接读、分角色读、选择读、情境读、配音读……根据内容变换不同的读法。高年级学生尽量避免整齐划一的齐读 ,要放手让学…  相似文献   

7.
听说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中重要能力之一。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无论初中的学生,还是高中的学生,在听、说、读、写、译五项技能中,学生能力最弱的是“听”与“说”,特别是“说”的能力,学生的口语普遍只具备“能勉强开口,但错误很多的水平”,听说能力不足问题日见突出。那么,影响听说能力的因素有哪些呢?一、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学家认为,干扰语言学习者听说水平提高,特别是口语水平提高的心理因素包括个人心理因素(学习态度、人格因素、认知方式、焦虑感)和社会心理因素(学习目的、学习环境、学习方法及师资)等等。要在一个讲母语的环境中提高…  相似文献   

8.
教学设计基于“学习任务群”,紧扣文本内容探讨三个要点:“革命”、“散文”文体特点和抒情手法。其中,散文的文体特点从“写作对象”(烈士人物形象、人物精神品质)和“作家情感”两个方面切入。教学形式是通过设计大情境来带动多个小任务的学习,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学习语文,让阅读教学从传统的“文本分析”模式向新课程的“完成任务”模式转变,让学生在完成一系列的语文任务的过程中读懂、读深、读透文本。  相似文献   

9.
苏秀键 《学周刊C版》2014,(12):184-184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这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提出的.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如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语言文字的应用、积累,思想情感的表达、回味等,均以“读”为重要手段.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一个以“读”激情,以“读”激趣的学习环境,激励学生去进行语文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获取新知.因此,语文教学离不开“读”.然而,“读”必须目的明确,即让学生“读会”和“会读”.  相似文献   

10.
我们都知道,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读”的教学理念,而在思品教学中则不大重视这一教学手段的运用。其实“合作、自主、探究”的思想品德新课程理念,不仅不排斥“读”这一传统教学手段的运用,反而对“读”的运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本途径,是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指导学生读,让学生“动嘴”,培养学生“读”的能力,从而把握“读”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读书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喜爱读书。张田若先生曾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懂的过程,就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过程,就是语感形成的过程,语言积累的过程。”所以我们的教学要着重指导学生读书。怎么指导 ?  一、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 (解决“为什么读” )  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指导:   ①“内容”角度: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精读品析;②“情感”角度:初读知情──细读悟情──再读抒情;③“写作”角度:初读了解“写了什么 …  相似文献   

12.
以往那种“死记硬背”的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已经很难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了,因此,教师应把“学习的能力”还给学生。在教学中通过教学过程提高学生能力和按课文类型提高学生能力二种不同模式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自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罗洁敏 《教育导刊》2006,(12):45-46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出:“教师尽可能运用合作、小组学习等方式,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英语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词汇、语法进行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为此,我开展了英语课堂小组教学的探索。一、小组型教学的特点及其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优势小组型教学是把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活动单位,在教师指导下,小组成员通过讨论,共同解决学习问题,并借助小组成员之间的协作,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小…  相似文献   

14.
席亚仑 《青海教育》2004,(12):24-24
一、自主学习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读自悟”来表现。学生是语言学习的主人。加强朗读指导,组织不同层面朗读(理解的读———积累的读———运用的读)训练,使学生通读、熟读、有感情地读课文,以朗读促进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感悟。通过朗读训练,让学生加深  相似文献   

15.
培养小学生的“自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初步探索出小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模式 ,即 :课前尝试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课后自主学习。一、课前尝试学习课前尝试学习也就是“预习”,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 ,运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 ,自己独立阅读、感知课文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初步读懂课文。它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中的盲目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 ,要认真准备 ,拟订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而难易适度的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  相似文献   

16.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尽管已实施多年,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学中传统的“灌输式”讲授仍根深蒂固,通过大量题海战术“学会”有限知识的数学学习方式仍被大量师生所惯用。笔者通过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认为,要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减负增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真正“动”起来,做到“读”、“问”、“究”、“思”。  相似文献   

17.
“授人以鱼,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语文教学就要焕发活力,就要让学生自己动起来,自读自悟,自主学习,寻找学习的乐趣。学生的学习是“个性化行为”。我们应该在教学中留给学生可以自由地展示个性、爱好、思想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18.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落实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为主旨。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高了,就会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反过来,学生语文素养提高了,又会促进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从语文教学中的读与听、说、写的关系来说,又当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19.
马英兰 《青海教育》2004,(11):27-27
“能力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使活动的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而能力存在于具体的活动中。”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巩固和扩大学生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基本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挖掘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能,提高他们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为继续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一)吸引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现行英语新教材的教学实际中,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在解决学生听、说的基础上,加强阅读与写作技能的训练。在教学时不能照搬书上固有的模式,应该采…  相似文献   

20.
数学教学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听、说、读、写”是学习知识的基础,知识又是能力的基础。数学课堂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培养途径一是在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语言训练;二是教师要及时引导和点拨,适时反馈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