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书道是追求意境、情操和艺术美的一门综合艺术。日本书道源于中国,受中国文化的影响颇深,其发展史可以视为一部中日文化交流史;与此相对,书道在其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又出现了与我国书法本质上的区别。本文主要就日本书道与中国书法的渊源及二者在本质上的区别加以论述,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日本书道及其与中国书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中国书法的源头,也是中国哲学的源头,书道是书法教师成长的必备品格,理解书道就是理解书法的哲学意义,才能实现其转授价值,奠定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3.
书法这门传统而古老的文化,在数千年的发展传承过程中与中国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书画同源"暗示着这一姊妹艺术的密切关系。力图从书画艺术一脉相承,具有共同的的渊源;书画艺术各立门户,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诸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颜真卿成为所史上书法大家的渊源是因其既承家学、又参名师;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既从文人书法家获益,又向民间吸取营养;既学楷书、行书,也研究其它各种书体。师古不泥、学人能化。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9,(5):28-31
用中国式的圆锥形毛笔书写的汉字字体,包含着形式与意味,实质上这是书体的两个不同的层次,一个层次是"书法",另一个层次为"书道"。根据文艺美学理论,以顾文的行书作品作为话头引发一个论题,通过对古代著名书家的代表性作品进行具体分析,从"书道"美的文化生成的历程、艺术形态的角度,说明"书法"与"书道"所存在的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
颜真卿成为历史上书法大家的渊源是因其既承家学、又参名师;既学古人,亦学唐代人;既从文人书法家获益,又向民问吸取营养;既学楷书、行书,也研究其它各种书体。师古不泥、学人能化。  相似文献   

7.
程方平 《中国教师》2009,(17):60-61
在古代经典和今人的书法论述之中,人们对“道”“法”“艺”等概念的差别并不太在意,有时会混用,缺乏细腻的体会。我个人认为,文人雅士应该把由书悟道,继而立道、弘道当做高尚的具体追求,对于一个有创新传统和优势的成熟民族而言,弘扬本民族的书道并非不值一提。  相似文献   

8.
“创新”的中国文化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几乎各行各业都在谈创新,但中国创新的观念是如何形成如何演化的,其文化历史渊源是什么,却很少有关注,以致时人谈创新,多功利主义,而少文化精神,该文以《易传》为重点,论析了生生学说的核心内容,进而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揭示出创新观念的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9.
<正>我们要想了解书法之"势",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势。什么是势?《孙子兵法·兵势篇》曰:"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何为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见图1示意:从"势"的分析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球、A1球是静止的,但站在下面的人也能感觉到它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审美范畴,历来被人们推为古典美学的最高理想。谈论我国的书法艺术,就不能不谈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11.
“韵”是中国书法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其运行轨迹,大致是衍化于唐前,成型于宋,深化于元明清。书“韵”生成,源发自书法主体有雅量、气度、神采、高格;对于书法客体来说,即书作要能有“余意”、“态度”、“书外意”、“幽趣”;创作方法上,“和”是要领,多用“卧笔”、“圆笔”、“提笔”、“飘笔”,须“藏锋”、“虚和取韵”。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学与禅学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思想渊源关联.其一,从思维方式看,禅学讲妙悟,重视奇妙的刹那间,而灵感的触发恰是妙悟生成的基础;中国现代诗学认为,诗是心绪的传达,是天机的意外泄露,是灵感的刹那闪现.其二,从情感体验看,不立文字,推重个体的亲证,讲究个人的体验领悟,是禅学的主要特征;中国现代诗学强调,诗人或诗论家应结合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意会的态度来与诗情相契合,玩味其中的韵味与情致,而不以分析的、逻辑的、科学的方式去肢解诗.其三,从生命境界看,在禅学中,灵感并不神秘,妙悟亦不诡异,要以平常心态,靠个人直接体验,感受活泼泼的生命意趣;中国现代诗学提倡活鲜鲜的、运动的表达效果,而活鲜鲜的审美情趣不离日常生活世界,就在平常被忽视的普通事物当中.  相似文献   

13.
小学书法课程分为写字课和书法课。写字课由语文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端正、规范、整洁、美观的硬笔字,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书法课有专职书法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字法、笔法、墨法和章法,培养学生书法造美和艺术创作的能力。学校书法教育深入发展贵在创新,创新教育理念、创新书法工具、创新教育方式和书法社团活动等,开创人人爱书法、全员练书法的校园文化氛围。小学书法不仅有美育价值,还有德育等人文价值。写好字,做好人,翰墨润童年,书道育人品。  相似文献   

14.
陕西是古筝的发源地,是“真秦之声”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秦筝以在渐渐消失,在筝家们的共同努力下。使“秦筝归秦”这一口号得以实现。本文从“秦筝归秦”这一口号为重点,对陕西秦筝的兴衰与发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5.
清代学者刘熙载在其《艺概》中提出:“凡论书之气,以士气为上。”这里的“士气”指的是什么?论者解释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甚至出现一些可笑的观点。从刘熙载的《艺概》原文入手,对此问题进行客观的分析和论述,站在书法欣赏的角度去理解,将“士气”解释为军事术语的“士气”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中国书法艺术之“气”的理论本源与概念,在书法创作与形象中的特征、地位及其书法审美要求与品格。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渊源     
1929年在北京附近周口店一个大山洞里,发现了一个北京人的头骨,轰动一时。这在考古学上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因为后来又发掘出大约有40个人的头骨碎片,以及当时的兽骨、人类使用的工具和用火的证据。所有这些在同一个地点发现,是极不寻常的。也许生活在50万或40万年以前的北京人,是人类祖先之一,他的头颅骨浅低,下颔骨后缩.但头盖骨内有相当大的容积。1964年.在西安以南的蓝翻发现了一个更加原始的猿人近亲头骨。人民共和围考古学方面的革命,至今已找出了许多分布广泛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遗址、头骨和其他遗物。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诗画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园地里两朵盛开的并蒂莲花。从中国诗画艺术的起源、发展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影响、相互融合诸方面论述两者之间源远流长的关系,旨在探寻中华民族诗画艺术发展的规律,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在审美上以“有力之美”为取向,其内涵是以骨力为主导的有生命美感的活力。中国书法崇尚骨力与中国传统在个体人格美上崇尚“至大至刚”的骨气是密不可分的,也与中国绘画、文学的尚骨精神一脉相通,它体现了儒家经典《易经》的“刚健、笃实、辉光”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典诗词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书法和中国古典诗词在创作旨归、题材内容、表达方式、解读多元化以及作品立意和构思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特征,这些多维相似点为书法艺术与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互借鉴提供了有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