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办高校营利之所以艰辛在于必须承担较多的交易成本与风险成本,但由于学费只是一种交易价格;它有可能高于教育成本;个别成本有可能低于社会平均成本;生均教育成本相对较低等使其通过盈余积累实现滚动发展成为可能;最后,学费必须受供求与竞争约束,暴利之忧可以消释。  相似文献   

2.
由于计量目标差异,教育成本有两种不同形式:基于成本管理目的下的实际成本和基于学费定价目的下的标准成本。学费定价和教育成本有着必然的互动关系,生均教育成本是学费定价的重要基础,但学费定价应该以标准成本为基础。由于学费定价的复杂因素以及教育成本计量的困难,教育成本不能成为学费定价的唯一决定。  相似文献   

3.
关于高校学费问题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学费采用两种不同的定价方式,公办高校执行成本补偿,根据学生培养成本来合理分担比例,民办高校实行全成本定价。不同类型的高校提供了不同形态的教育服务,相同类型高校提供的教育服务质量不同,它们的学费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与民办高校相比,公办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与学费水平倒挂。在公办高校系统内部,专业教育学费水平差异不显著,价格信号作用不明显,不利于学校之间的公平竞争,也不利于高校专业和教育结构的调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双重选择下,政府应该放松管制,让公办学校学费进行自主定价,使公办高校学费定价方式逐步从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  相似文献   

4.
关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应涵盖的内容,学者们观点各异,官方规定也有一些模糊,导致高等教育成本准确计量困难重重。教育成本该如何确定、是否应成为学费收取的依据等问题一直未有共识,究其原因在于国内研究忽略了"教育成本"概念的内在缺陷。实际上,高等教育成本核算既无必要也不可行,依据所谓的"教育成本"来确定学费收取标准更不具合理性,高等学校的学费标准必须在居民承受能力范围内由学校根据实际费用支出及需求情况自行决定。  相似文献   

5.
标准生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成本补偿机制下,高等教育学费定价虽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生均成本仍然是学费定价的重要依据,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学费制度都以生均成本为基础.在学费定价实践中,由于生均成本计量的争议与困难,使得学费制度及其生均成本法受到多方质疑.提出在学费定价中,以标准生均成本代替实际生均成本的设想.标准生均成本类似于社会平均成本,应成为高等教育学费定价的数量基础,也是一种新的学费定价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大学学费本质上是大学教育服务的价格。在长期内,大学学费取决于大学教育服务的成本水平及其在国家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分摊比例;在短期内,大学学费还与大学教育需求有关。此外,教育市场结构及教育质量等因素对学费也有重要影响,我国的大学学费有不断上涨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以四川省高校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当前根据生均支出来确定教育成本,并据此制定学费标准存在不合理性。满足高校办学基本支出需要的目标成本,应该成为核算教育成本和制定学费标准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教育经营主体对教育效益的追求是适应和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表现,要提高教育经营效益必须围绕成本控制和价格杠杆来进行。一是教育与经营者应该讲求效益,把握和适应教育市场;二是实行科学成本管理,做好成本控制;三是合理收取学费;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五是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六是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七是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经营风险减除制度。  相似文献   

9.
教育经营主体对教育效益的追求是适应和遵循市场规律和教育规律的表现,要提高教育经营效益必须围绕成本控制和价格杠杆来进行。一是教育与经营者应该讲求效益,把握和适应教育市场;二是实行科学成本管理,做好成本控制;三是合理收取学费;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五是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六是加强质量和品牌建设;七是强化风险意识,健全经营风险减除制度。  相似文献   

10.
对教育成本的深入分析表明 ,是学费和财政经费决定了生均教育成本而非相反 ,应用成本补偿理论中的成本决定法确定合理学费的方法在逻辑上是错误的。合理学费应由教育消费者依据教育投资私人收益判断 ;财政拨款应由政府依据教育社会收益判断 ,并据此确定大学生均拨款。确定成本约束下的市场化互补模型作为向成本补偿理论本义的回归 ,清晰地解决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收益各方如何依据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负担教育成本比例的问题 ,同时透明、公正、高效地解决了中国高等教育中分工形成和合理分类发展等多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高校学费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的悖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前我国高校学费主要依据教育培养成本收取,但此举既缺乏理论依据,在实践操作中亦弊端百出。学费实质上是一种教育价格,学费收取的标准取决于高等教育价格的供求关系。即高等教育供给要求学费收取由政府定价为主逐步走向政府定价与学校自主定价相结合;高等教育需求要求学费价格应更多地考虑居民的经济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公办普通高校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指数构建来研究学费调整机制,发现:学费上涨后,社会家庭呈现出较强的经济负担能力,学费水平在其可承受范围以内;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高校的运营;毕业生收入水增加进一步印证了受教育者的个人教育收益率。但是,在新学费政策的实行中,也有一些问题需要注意和完善:要逐步建立以高校生均培养成本为主的学费调整机制;学费调整应该反映教育投资者的意愿和选择;学费调整应该加大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依据高等学校职能和会计科目管理区分成本对象,根据配比原则可将高等学校成本分为教育成本、科研成本、社会服务成本和“杂项成本”四类。在确定“杂项成本”、科研成本和各类奖助学金不属于研究生教育成本之后,我们发现目前国内课程学习阶段的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与本科生接近,没有倍数差别,可以按1:1考虑;研究阶段研究生生均教育成本为0。如果采用成本补偿理论作为学费定价的理论基础,按同样补偿比例研究生和本科生学费应当基本接近。比较研究支持了这一结论。此外,成本分析表明生均教育成本并不一定随教育级别的提高而提高,研究生教育成本可能低于本科生教育成本。  相似文献   

14.
学费具有成本分担功能和价格两种属性,我国高校成本变化情况和高校学费标准研究表明,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费标准偏低。这样的现状既无法体现出效率,也难以体现公平。应尽快提高我国普通本科院校尤其是研究型大学的学费标准,同时建立学费的动态调整机制,使得学费标准能够随着物价及教育成本变化及时得到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优质教育服务需求上升和教育成本增加,高校学费水平上涨已成为常态。文章以浙江省宁波市8所公办普通高校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居民生活水平和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两个维度,构建学费调整指数,考察近年来地方公办普通高校学费调整状况。研究发现,学费占城镇居民生活水平、高等教育服务成本的比例不断下降,趋于理性;社会居民对大学学费表现出较强的负担能力,政府也投入了较大的财政力度。然而,学费调整过程中我们仍需重视不同类型高校学费差异性的体现,高校学费调整监督的加强及通过学费调整保障高等教育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6.
现行公立高校学费定价政策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集权性与程序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着地方公立高校学费调涨的冲动。成本分担理论支撑的生均教育成本分析方法对高校学费标准确定有着重要影响,其理论困境就在于没有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操作方法与计量工具来准确测算生均教育成本。地方公立高校学费定价仍然要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基于审慎规划原则有条件逐步放开高等教育学费价格,基于弱势群体照顾原则推动各项助学措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学费标准缺乏明确规定,存在学费水平过高、学费依据不透明、学校之间差异巨大、学费与教育效益联系不紧密等问题。本研究基于我国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构建生均培养成本模型,从四个方面综合计算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明确中外合作办学定位、明晰培养成本项目、构建学费定价机制、结合办学效益等,以期最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中外合作办学学费标准。  相似文献   

18.
教育成本定价是实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重要条件.只有教育生产要素能够充分自由流动,教育成本才能对教育价格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从而实现教育成本定价.由于办学管制阻碍了教育生产要素的顺利流动,教育成本难以对教育价格进行调节,这是造成我国高等教育学费不断上涨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从研究生教育的产品属性、学费性质和学费定价等维度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理论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认为我国今后在该领域的研究应当由“研究生教育是否应该收费”转向“研究生教育如何收费”,加强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机制和成本计量方面的研究,并尝试将其他准公共产品领域的定价理论和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研究生教育学费定价中来。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成本理论为大学的发展发挥了重大推动作用,但因研究方法的缺陷而未能发现大学成本的膨胀形态,形成合理的学费政策。这在客观上推动了大学教育成本、收费标准的急剧暴涨。因此,需要创新教育成本的研究方法.重构高等教育分担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