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目前,“传统文化的回归”已成为全国人民的热门话题。近期,中国京剧院等传统的戏曲进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演出了传统的优秀剧目.在大学生中引起了很好的响应,使大学生充分认识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詹福瑞教授曾说,“社会越发展,经济越强大,一个民族的根本性问题越凸显出来,就是民族的灵魂问题,民族的文化就凸显出来。中国有很好的文化传统,需要有人来继承、来研究,要培养懂得我们传统文化的人才”。他还指出,一个国家应该有一个国家的灵魂,这种灵魂更主要的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没有民族文化、没有民族精神,这个民族就没有“根”。传统文化和文化创意产业是相辅相承的关系。所以不管一个国家如何去创新,都不能离开本身的文化。[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传统文化主体精神是传统文化所内含的独立精神、批判精神和创新精神的统一。培育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实质上是促进国人对优秀民族文化的认知、认同和自觉、自信。全球化为我国传统文化主体精神培育提供了物质支撑、文化资源和广阔视野等诸多机遇。只有充分把握这些良机,才能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有效应对全球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从而提升我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中国文化复兴的引领和支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核心价值观是民族认同的基础,是引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精神支柱。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正确处理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坚守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特质,守护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时我们也要吸收借鉴人类其他文明成果,鼎新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精神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国家要发展,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新一代。为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展创新教育。那么,创新教育中的教师要具备哪些素质呢?  相似文献   

5.
民主、科学与中国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民主与科学的现代价值标准,对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价值重估,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特征,其次是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其三是更强调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从民主与科学精神的角度看,当前需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二是要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三要全面理解科学,正确处理人的科学精神与物的科学技术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我们国家要发展,要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就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新一代。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培养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相似文献   

7.
奈斯比特曾经说过:“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和创新精神”。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已成为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知识经济的核心就是创新。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想不想创新、能不能创新、敢不敢创新直接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在"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的德育实践中,要切实"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1]为此,就必须在德育实践中实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史以来,任何一个民族的创造活动都是以既有的历史文化传统为前提、基础和条件而推展开来的。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积淀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无法绕行的智慧洪流,如何正确处理文化继承、文化借鉴与文化创新的关系,便成为当代中国  相似文献   

9.
教育肩负着培育民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重任,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学习要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那么,高中语文怎样结合学科特点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命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创造力的形成和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校园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创新的主要原动力。大学校园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使命,应该进一步明确自身的文化功能与文化定位,充分发挥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引领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以公民意识为视角进行文化认同培育是处理新疆跨界民族多重而又复杂的各种认同关系的有效途径。这就要加强对新疆跨界民族国家认同感的培养和权利义务观的教育,实施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以构建国家精神疆域,挖掘中华主流文化和新疆跨界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普世价值,正确处理新疆跨界民族伊斯兰教信仰与民族文化认同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12.
人权是人的社会性权利。人权社会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人权的发展状况要受到社会文化传统和条件的制约。人权与其文化背景的关系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人权与文化背景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文化传统影响着对人权的理解,保存和发展民族文化是人权的重要内容,人权的实现要受到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培养探索、选择能力,是新世纪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为此,必须实现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育评价的转变,正确处理继承传统与创新,发挥民族优秀传统与汲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以及探索教育规律与汲取其他学科成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符号是对中华民族整体存续复兴怀以意义自觉的对象化表达和意象化呈现的显著标识。这一标识在宏观要素层面包括作为符号之源的民族文化对象、作为符号之意的民族精神意象以及作为符号之形的民族标识形象。对上述三个要素的内在自觉与系统挖掘,是中华文化符号化的有效支撑。在实践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要重点把握三个关键向度的边界。一是标识范畴向度,要正确处理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文化底色。二是对内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华本色。三是对外标识向度,要正确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确保中华文化符号的中国特色。唯有立足整体自觉,挖掘核心要素,守住底色、巩固本色、创新特色,中华文化符号才会以文化逻辑深度增进文化认同,发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效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发展,傣族传统民居干栏结构不断发生变异,目前呈现出实质性变异的趋势——汉化。传统民居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应从明确傣族民居的特有价值、正确处理保护与创新关系、坚持傣族民居的建筑风格、合理使用现代建材4个方面对傣族传统民居进行保护和创新。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案例 教学背景:创新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灵魂,源源不断的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因此,作为美术教师,我们不仅要努力地传播美术文化,而且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此,我就抓住这一时机,把小学美术“激趣教学法与创新能力”的实践与探索作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研课题来研究,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然而我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18.
精神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要营造精神和谐的局面,就必须把思想道德建设与培养民族精神放在一个突出位置上,并重视其制度保障。同时,还应当正确认识和处理“一元”与“多元”、“建设”与“批判”、“现代西方文化”与“东方传统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全球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不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当代人的民族国家意识。全球化进程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关键是我们要提高重视、抓住契机,立足于本国现实,紧密结合全球化的实际,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大力推进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传统:中国大学文化创新的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现代大学的产生缘于富国强兵的国家目的,并没有延续民族文化传统。大学在发展中缺少自由、独立和超越的大学精神,导致大学文化式微。所以,中国大学要从民族文化传统中寻找文化基点和精神资源,不断促进大学文化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