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1世纪对中国德育来说,最为需要的不是德育技术层面的改造,而是新的德育理念的创生与培植。培养学生“自主选择性”的道德人格,应是这样一种新的德育理念。这绝非“世纪末情结”下的无病呻吟,而是“选择的时代”给德育提出的无法回避的严峻课题,也是德育主体性得以彰显的实践要求。 一、培养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的现实背景 “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是与“被动服从式”道德人格相对的一个概念。前者的本质特性是“自主性”和“选择性”,后者则是被动和甘于服从。因而,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道德人格类型。在“自主选择性”道德人格里,道…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的问题已经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随着我国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意识的不断改变,高校德育面临着许多新的形势和挑战。当今多数大学生存在着道德责任意识差,道德选择不明确,道德观念缺乏等问题。只有解决好高校德育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才能增强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本文围绕如何有效增强德育实效性这一课题,从德育的内涵、德育面临的问题和增强德育实效性方法等方面进行论述,目标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能力和道德行为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唐博 《华章》2011,(32)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学校教育的发展,其它大成就是不可抹杀的,但德育实效性不高的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已越来越无法回避地摆在了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正>学校这一小环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学校德育教育,难免会存在种种问题。如小学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德育工作队伍不优;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家庭教育缺失;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常被忽视。针对以上问题,德育工作关键要从基础,从起码的道德要求抓起,先做到这点,再是更高的道德要求。如高要求和基本要求发生冲突,应放弃高标准。道德要求是可教的,德育修养是不可教的。小学德育应放在可教处。要建立德育机构,  相似文献   

5.
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德育的实效性,是指教育者通过德育过程对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响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也即德育预期目标达到的程度和德育任务实际完成的状况,最终体现在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并以学生是否达到社会的实际要求来检验。由理想型教育转变为实事求是型的教育。一、提高德育实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1.德育目标应多样性德育目标是指通过德育过程所预期达到的结果,它是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对德育实效性的理性规定。德育目标所要说明的是要培养学生什么样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这就规定了理想的德育结果应该是怎样的,从而规定了实现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社会、学校和学生三个层面进行分析.高校德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实际效果不佳,存在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德育实施脱离生活实际、德育只重目标不重过程等问题.提高德育实效性应使德育课程非专门化,在课改中全面渗透德育因素;重视隐性课程的开发与管理,以"无为而无不为"对抗高校德育实效性低迷;德育课程回归生活,使德育成为践履之学;指导大学生自我教育,培育道德选择能力.  相似文献   

7.
对德育实效性的辩证和理性解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和进步,德育实效性不足问题逐渐出现,现阶段对德育实效性问题从哲学角度进行辩证和理性地解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德育实效性理解的基础上,指出由于对道德内涵认识的错位,现阶段的德育工作仍不适合时代特征地沿袭传统的教育方法,同时德育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而网络的消极作用弱化了德育的实效性。因此,要提高德育实效性,就要求我们合理运用各种德育模式的优势,整合系统的教育过程;加强对德育客体德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努力促进道德内化,并最终提高道德自律水平;同时,还要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加强网络德育。  相似文献   

8.
美国德育模式转换与我国高校德育实效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澄清学说的式微说明放弃道德内容和核心价值观念的教育,如同传统知性德育模式偏重道德理论知识灌输那样,依然解决不了德育实效性低下问题。文章认为完善教师主体性,培育学生主体性,将道德认知教育和德育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传授道德内容和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德育主体性和自我教育能力,是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无视德育中的主体性是道德教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提出了主体性德育问题,即在德育实践中如何正确认识,最大限度地发挥师范生这个道德接受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对于时代的进步、对于德育目标的实现、对师范生都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培养青少年道德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资源,其培养有利于青少年道德主体的建构和道德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他们走出面对道德生活复杂化的困惑,也是解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增强德育实效性,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所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德育实效性不尽如人意的根源,是德育的要求不能有效内化。所谓德育"内化",是指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能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的思想深处发生变化。德育的内化过程,也就是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过程。在平时的德育工作中,我们较多地关注教师对学生直接教育的作用,而很少考虑学生集体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实际上,学生生活在集体中,集体的风气、集体的舆论、集体的活动和交往、集体中的榜样等等,是使道德内化的重要的社会心理机制。要想增强德育实效性,必须重视班集体对学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黄墨馨 《成才之路》2011,(11):23-23
青少年的德育,当前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德育常常孤立于学生生活之外。在德育的实施中,我们只重视德育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在学生生活的真实背景下进行道德行为的养成和道德情感的培育,使得道德认知的教育与道德情感的培育,道德行为的养成处于分离状态。结果学生接受的是德育课程知识的因素(目的是为了对付考试),而真实的、丰富的学生生活的真谛被遮蔽了。这是德育实效性问题的主要成因。  相似文献   

13.
活动性德育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为学生提供或创设一个道德认知和实践的环境,学生在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自主提高道德认知、克服困难、规范道德行为的德育方法。一、活动性德育的特点1.以行寓知。在组织设计活动时,按照思想品德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当时自然、社会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将道德知识蕴涵于活动之中。学生在参与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需要生硬、机械、被动地获取道德知识,而是让他们参与活动,将整个身心融入活动,通过自主实践,自然、和谐、生动地看到、听到、想到、悟到道德知识,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2.以行…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德育的实效性不高一直是困扰中小学学校德育工作的一大难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德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都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在学校教育已经进入信息化发展快车道的今天,德育技术的现代化已显得非常重要,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教育教学带来了重大变革,它导致了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  相似文献   

15.
一、培养青少年道德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德育资源,其培养有利于青少年道德主体的建构和道德能力的形成,有利于他们走出面对道德生活复杂化的困惑,也是解决当前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实效性就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选择合适的内容并通过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受教育者的政治思想品德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性质。德育的实效性源于学生对德育目标、德育内容的充分体验。其中学生是德育的主体,是有着巨大发展潜能和个体差异的,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者一要设法激活学生的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教育的灵魂,但当前中学的德育却面临着实效性较差的困扰,妨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因此,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中学德育需要面对的重要任务。在教育教学中主张知识多样性、情景性,强调教育教学的沟通、对话、平等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中,教育叙事方式已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道德叙事更成为中小学道德  相似文献   

18.
李海凤 《新疆教育》2012,(16):180-181
在数学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问题,是当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潮流中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并不是让教师在数学课堂上进行一种说教,而是寓德育于数学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渗透德育。在数学教育中进行德育是与数学教育自身的特征相关的。在小学德育中,除了直接通过德育课程来传授一定的道德知识外,把道德内涵的教授和尊重学生的理性能力和自主意识有效的结合起来,即学科中渗透德育是其中的一条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数学学习的过程无时无处不是学习道德的过程,因为这其中既有个体生命能量的投入、积极情绪的感受、自我尊严的确认,又有群体交往中的合作与分享、奖励与惩罚、信守与承诺、纪律约束与意志磨练等。  相似文献   

19.
当今时代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而道德价值观已成为中小学教育的首要问题。学校向学生传授的是一种普遍的道德价值观,而尊重与责任这两种价值就构成了德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学校德育实效性问题探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但近些年来,德育实效性低下,却是困扰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当然,德育实效性低下的问题是由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其中既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学校德育方面的因素。社会环境是教育工作者难以改变的,但学校德育自身的一些问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学校德育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道德知识,并形成深厚的道德情感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这些都无法脱离德育内容而进行。因此,选择怎样的德育内容以及如何组织和编制这些内容,对学校德育的实际效果会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