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陈凤尤 《湖北档案》2009,(11):36-38
1935年3月,鲁迅的战友瞿秋自在福建游击区被国民党军逮捕。为了营救瞿秋白.鲁迅多方设法,准备发起公开营救的抗议运动,但未能实现。瞿秋白牺牲后,鲁迅身心受到打击.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悲痛不已。鲁迅为了纪念瞿秋自,乃扶病编辑亡友译稿.出版了两册《海上述林》。8月,方志敏在南昌被国民党秘密杀害。  相似文献   

2.
《枣下论丛》中《鲁迅思想发展的道路》一文。引用了瞿秋白评论鲁迅思想发展的话。这次重印,著者胡绳同志在引文下加注说:“见瞿秋白1933年所作《鲁迅杂感集序言》。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犯过严重的路线错误,而且晚节不终。他对于鲁迅的思想所作的估计和分析则基本上是正确的,鲁迅  相似文献   

3.
一、瞿秋白与<文件处置办法>的制定 瞿秋白(1899-1935年),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瞿秋白对中国革命,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对革命的文学事业,对革命的档案整理工作,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在江浦西部地区成立的中共地下组织江和全工委,活动地域包括江浦、和县北部,全椒南部,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建立地方武装,对日、伪和国民党顽固派开展军事斗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江和全工委书记胡克诚曾潜入隐蔽在国民党江浦县政府机关报社,秘密从事宣传抗日、发展壮大中共组织、收集国民党情报等工作一年有余,后被国民党特工发现.在紧要关头,爱国人士不顾个人安危,冒险营救他脱离险境,侥幸躲过国民党特工组织的搜捕.  相似文献   

5.
瞿秋白     
《档案与史学》2011,(7):3-3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慷慨就义。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说:“一个人如果还有友情,那么。收存亡友的遗文真如捏着一团火,常要觉得寝食不安,给它企图流布的。”(《白莽作(孩儿塔)序》)被鲁迅称为“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瞿秋白遇难后,鲁迅悲痛不已,1936年他抱病汇编了瞿秋白的遗著《海上述林》,以“诸友怀霜社”名义出版,并亲自写了序言和广告。  相似文献   

7.
五十年前,6月18日这一天,瞿秋白从容走向刑场,高唱《国际歌》,高呼“共产主义万岁”,在福建长汀英勇就义。他是被当地国民党军阀按照蒋介石的指令,“劝降不成,就地枪决”的。当时,他年仅三十六岁。瞿秋白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重要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8.
电视剧《秋白之死》有段情节:国民党士兵听说狱中关着大名鼎鼎的文化人瞿秋白,竟不顾禁令,私下向他要文墨,瞿秋白的一批珍贵书稿因此得以摆脱厄运,保存至今。是什么促使国民党士兵超越阶级与政权的鸿沟,作出如此冒险之举呢?是瞿秋白书法文  相似文献   

9.
1931年6月到1933年2月,瞿秋白、杨之华夫妇经由冯雪峰介绍,隐居在上海南市紫霞路68号谢家.谢家即谢旦如、钱云锦夫妇家.在这期间,瞿秋白撰写和翻译了大量的各种文章,包括较有系统地介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艺理论与苏俄文学作品,从而成为中国现代无产阶级文学奠基者之一.杨之华也开始学习翻译(这些译稿经过瞿秋自修改,现已收入<瞿秋白文集>),并"破例"创作了几万字小说<豆腐阿姐>等.更重要的是瞿秋白、杨之华夫妇与鲁迅夫妇的交往也是从这时开始的.  相似文献   

10.
俄苏文学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介绍到中国,影响了中国几代进步的知识分子.鲁迅、瞿秋白、耿济之和孟十还等人翻译了果戈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死魂灵》、《巡按使及其它》、《密尔格拉得》、《卡拉玛佐夫兄弟》以及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  相似文献   

11.
瞿秋白与鲁迅合作的12篇杂文写于1933年。 1931年,瞿秋白受到“左”倾错误的排斥后,离开党的中央领导机关,但他并没有停止战斗,而是同鲁迅等人一起在上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从此时起,到1933年底,瞿秋白翻译和著述了一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著作和论文。1933年,他与鲁迅交换意见后,执笔写成了《王道诗话》、《伸冤》、《曲的解放》、《迎头经》、《出卖灵魂的秘诀》、《最艺术的国家》、《内外》、《透底》、《大观园的人才》、《关于女人》、《真假堂吉呵德》、《中国文与中国人》等12篇杂文,这些杂文经鲁迅修改,并请人誊抄后,以鲁迅自己使用的笔名寄给《申报》副刊《自由谈》等报刊发表。  相似文献   

12.
家父珍藏着一幅照片:著名画家徐悲鸿坐在藤椅上,穿着深色厚衣,上身前倾,眼睛盯着面前的画布,左手拿着画笔,手臂搁在椅背上;右臂伸直,手里握着一支长长的画笔尾端,正在聚精会神地作画。油布上已出现瞿秋白和鲁迅的形象轮廓——瞿秋白穿着长褂坐着,右手臂弯曲搁在椅背上,手里夹着一支香烟。鲁迅也坐着,手指间也夹着香烟,在徐悲鸿身旁的墙上还贴着一幅如今大家所熟悉的“奔马”画。这张照片是徐悲鸿于1951年春在创作油画《鲁迅与瞿秋白》素描草稿时的留影。徐悲鸿(1895—1953),江苏宜兴人,他是近代中国美术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著名画家。新中国…  相似文献   

13.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竞是鲁迅!”鲁迅看到秋自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  相似文献   

14.
瞿秋白 ,1899年 1月 2 9日生于江苏常州。 1935年2月 2 6日 ,在国民党福建省钟绍葵保安团围剿突围时被捕 ,同年 6月 18日在福建省长汀县罗汉岭英勇就义 ,年仅 36岁 ,为中国共产主义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与瞿秋白同日突围时中弹壮烈牺牲的是中国共产党一大代表 ,曾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监察部部长、最高法院院长的何叔衡。长期以来 ,党史学界对瞿秋白、何叔衡被捕、牺牲时日存有不尽相同的说法与表述 ,甚至讹错不实。至于何叔衡中弹牺牲细节、瞿秋白坟墓、遗骨寻找确认与公祭 ,则极少提及 ,且大多语焉不详 ,含糊不清。有鉴及…  相似文献   

1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说到瞿秋白,眼前浮现的首先便是一个高唱国际歌、从容就义的革命家形象;其次是他与鲁迅的知己之交,“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稍微了解多些的,还有他与当时共产国际、党内路线斗争的复杂关系.其实,瞿秋白不仅是一位革命家、文学家,还是一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翻译家.在他的短暂一生中,中国革命、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多事情,从生前的党内外政治斗争到身后围绕《多余的话》展开的争议,他的革命生涯、文学创作、情感世界、心路历程……呈现出太多的庞杂与繁复.今天,拂去历史的尘埃与迷雾,王铁仙主编的《瞿秋白传》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有着多重角色的瞿秋白形象:他是一个勇敢坚毅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个真诚坦率的知识分子,他的伟岸形象与他的人格操守一样使人感佩.  相似文献   

16.
早在未相见之前,瞿秋白与鲁迅就互相敬慕,当秋白看到鲁迅写的《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一文时,称赞说:"写得好,究竟是鲁迅!"鲁迅看到秋白的译作后,也高兴地表示:"我们抓住他!要他从原文多翻译这类作品!"此后,应鲁迅之邀,秋白将《铁流》原本的序文翻译出来,鲁迅十分赞赏;  相似文献   

17.
王仿子     
王仿子,生于1916年,原名王健行,上海青浦人。年轻时在米行当学徒。受巴金、茅盾、鲁迅著作的影响,1936年到苏州读书,积极参加当时地下党领导的读书会等活动。“芦沟桥事变”前,投身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长沙世界语协会,衡阳、桂林、上海、香港生活书店和桂林《救亡日报》工作。1940年2月在生活书店衡阳分店工作时,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经生活书店总管理处派人营救出狱。1941年底日军侵占香港后,参加东江抗日人民游击队,在军需部、第五大队参谋部和《挺进报》工作。1946年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49年6月调中共中央宣传部出版委员会工作,任印制科科长兼宣传科科长。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三八年版《鲁迅全集》从出版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这期间,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复地的变化,鲁迅著作的出版也得到巨大的发展。今天,鲁迅的书不仅在全国人民中广泛流传,而且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但是抚今追昔,我们不应该忘记,四十年前编辑出版第一部《鲁迅全集》的人们,是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从国民党法西斯匪徒的魔爪和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为我们抢救和保存了这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三八年版的《鲁迅全集》不仅为后来鲁迅著作的出版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  相似文献   

19.
4月9日,原江苏省委宣传部部长俞铭璜的遗作《俞铭璜文集》(复印件)被如皋市档案局(馆)征集进馆。俞铭璜出生于如皋城鲍家场。少年时期深受国民革命和土地革命影响,不满于封建剥削制度和国民党独裁统治。1934年秋,他组织进步文艺团体“春泥社”,并在《导报》、《永生》周刊发表《集训散记》一文,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后经多方营救获释。抗战爆发后,他组织“春泥社剧团”在如皋城乡演出抗日剧目。1937年偕妻沈序北上寻找中共党组织,同年入党。受党的派遣,他先后打入国民党江苏省保安四旅、保安一旅从事地下工作,并被派至泰州担任中共泰县县委书…  相似文献   

20.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重版了瞿秋白同志编辑的《鲁迅杂感选集》。为了保持当年初版时的原貌,该书采用了毛边本装帧。有的书店却误以为这是“半成品”而退货。毛边本作为书刊装帧的一种风格,在解放前是经常被采用的,特别为“五四”以后的新知识分子所喜爱。我记得解放后也用过,1957年创刊的《诗刊》杂志的头3期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