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艺术教育是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艺术教育在普通高等院校的开展工作。医学生作为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中一只特殊的群体,以及艺术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艺术教育对医学生教育的特殊价值——其在培养具有人文关怀和良好医德医风的医学人才中所具有的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陈鹤琴指出":大自然是知识的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活教师,我们应该向它请教、和它探讨。"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开展乡土教育提供了天然、有趣的活动场所,农村小学教师只要巧借乡土资源宝库,积极发掘身边的乡土教育价值,就能因地制宜地引导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获得职业幸福感,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珍惜学习机会,让他们从内部动机和自我实现等角度去发现数学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亚玲 《考试周刊》2014,(42):166-166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高校是培养大学生立德树人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塑造大学生成长的摇篮,高校艺术教育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高校通过艺术教育,潜移默化地净化大学生的心灵,陶冶大学生的性情,最终把他们培养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4.
“立德”就是要培养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其核心是培养“公民精神”,包括平等意识、责任意识等;“树人”就是要开展“立人教育”,包括体育立身、规则立形、心理立格、科学立真、人文立善、文化立魂等。这是对教育本原的回归,需要基础教育工作者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5.
党史所揭示的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以及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历史中所表现出的信仰追求、精神气魄和道德作风,是高校“立德树人”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要在新时代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增强青年学生在西方意识形态冲击下的历史定力,就要深入挖掘党史的育人功能,引导青年学生在党史的学习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和道德追求,明确自己的历史角色和历史使命,自觉用实际行动担起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6.
“立德”与“成德”——论中国古代教育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现出鲜明的以“成德”为轴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本文侧重探讨地理教育与"立德树人"的关系,中学地理教育落实"立德树人"的对策以及中学地理教育的重要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真善美三者统一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必然的价值诉求。立德树人的价值诉求只有定位于"启真"、"导善"、"审美",即对真、善、美三者价值诉求的深刻追求和把握,才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然价值。本文试图从真善美的角度开展研究,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践行"立德树人"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9.
杨燕 《文教资料》2014,(22):88-89
立德树人,是我国教育思想的结晶,它有力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教育根本问题。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必须秉持“立德树人”育人观,以此培养“德技兼备”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思想政治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困境与路径进行分析,可全面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使高校思想政治发挥出应有的教育效果,保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11.
思政教育是以人为对象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思政教育的价值建立在思政教育与人的关系上。以“人”的维度思考思政教育的价值形态,坚持以人为本价值取向,是实现思政教育价值的实践策略。思政教育要立足人的社会利益关系,从社会总体形态出发推进思政教育改革,使思政教育向有利于人的发展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党的多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都曾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目标和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大学生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和新鲜血液,必须为其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理念。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的本质关乎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就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高的要求。必须把"立德树人"理念融合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探究立德树人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在立德树人的视野下,通过课堂教导、校园文化建设和网络新媒体宣传等途径去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其目标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立德树人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的理想信念,召唤学生的使命担当。“四史”有丰富的历史史料、智慧经验、理想信念……是高中进行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资源。在高中阶段开展“四史”教育,除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还可以通过课外活动的创新、校本课程的研发、综合教学的尝试等方式展开,突出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创新。  相似文献   

14.
劳动教育从"五爱"到"五育"的转变和升级,不仅是观念上的转变,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劳动教育面临的新困境,反映的是劳育的认知偏差、育人思路模糊、育人实践困惑,因而需要从问题、价值、实践三个角度正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应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厘清劳育的认知和边界,省思劳育的价值意义,推动劳育的实践探索,构建具有内在联系的高校劳动教育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吴川 《现代企业教育》2014,(12):179-180
十八大报告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学生对教育本身缺乏敬畏意识,对规章制度、社会规则等漠视,严重影响了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高校应该开展多种形式的敬畏教育,明确高校开展敬畏教育的价值定位。高校敬畏教育应该成为培养学生敬畏教育制度的重要途径,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支撑,同时更要成为立德树人伟大目标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6.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前沿性、世界性、历史性难题,是“破”与“立”的辩证关系体。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在历史、理论、实践、技术逻辑的系统交织中理性推进,是厚植教育评价功能和目的认知的迭代演进,承载以人为本和教育公平理论的评价自觉,合乎教育实践和评价实践需要的共同构筑,以及立足思维变革与智慧运行前沿的技术重塑。基于历史、理论、实践、技术四重逻辑管窥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理性逻辑,对于理解和促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9,(5):88-9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求个人道德修养与治国平天下有机结合,强调成人与成才密不可分,其思想实质正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冠礼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精神、道德教育功能,是彰显中国传统文化"立德树人"教育思想的重要文化表征形态。挖掘中国古代冠帽及冠礼中的立德树人思想,准确把握中国传统道德教化方式,对于进一步传承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立德树人"思想,对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的全面建设均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公益创业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大力推动下,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大学生公益创业大赛发展为新常态的背景下,高校公益创业教育仍然相关理论体系不健全,满足不了指导大学生公益创业实践的需求。从价值、现实、实践多个维度出发,对“立德树人”价值引领的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完善的“一核两翼三阶四融合”实践模式。在“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下,使大学生公益创业教育理论内涵更为充实、深刻,实践模式和形式趋于完善。  相似文献   

19.
立德树人为大家所熟知,成为带有中国文化元素的教育共识。立德树人不仅说明"立德"是"树人"的必要条件,而且也说明"树人"是"立德"的目的。站在教育学的角度看,立德树人表明,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树人",在于成"人"。第一,道德教育何以成"人"?道德教育何以成"人"?问的不是道德教育要成什么人,而是人为什么需要道德。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推进,高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变。高校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把“立德树人”作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和重要目标。在“立德树人”视域下,工匠精神是高校“立德树人”的灵魂。当今时代,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为了能够提高高校毕业生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在“立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