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玛尼人是居住在云南省金平县者米乡哈备村一个非常特殊的族群 ,直到今天 ,他们还完整的保留着原始的自然崇拜及其信仰仪式。本文在对该村进行田野调查和参与考察的基础上 ,对玛尼人的传统思维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当前,滇中塔冲彝族村不同代际人群间产生了代沟,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年青人取代了年老一代,成为村落社会文化的主角;二是代沟对传统家庭结构造成了冲击,致使该村出现了较大比例的老人家庭;其三,民族传统文化在代际之间的传承中断,传统民俗、信仰、仪式渐趋式微。  相似文献   

3.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4.
伍家沟村与河北耿村民间故事中都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的民间信仰,两村民间故事所反映的民间信仰有同有异,相同的主要内容有:鬼魂信仰,精怪信仰,命运信仰等;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着重反映了民众的巫术信仰、成仙信仰,耿村民间故事着重反映了天神信仰、水神信仰,两村不同的民间信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两村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两村处在两个不同文化圈所致。  相似文献   

5.
伍家沟村与河北耿村民间故事中都较全面地反映了当地的民间信仰,两村民间故事所反映的民间信仰有同有异,相同的主要内容有:鬼魂信仰,精怪信仰,命运信仰等;不同的内容主要有伍家沟村民间故事着重反映了民众的巫术信仰、成仙信仰,耿村民间故事着重反映了天神信仰、水神信仰,两村不同的民间信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两村所处不同的地理环境、及两村处在两个不同文化圈所致.  相似文献   

6.
“寨神”(苗语:jio1denb)是苗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这种信仰的内在逻辑结构,是由特定的生境和族群关于生命、生存与生活的知识和经验模塑的;这种信仰对维持特定的民族社区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松桃苗族自治县鸡爪村苗族寨神为例,试图用宗教人类学的视角来揭示这种信仰的原神象征及其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7.
19世纪,基督教传到中国西南地区,并渗透到了黔西北彝族地区的威宁县板底村。板底村是一个典型的彝族聚居村落,不仅有独特的民风民俗,还有自己特殊的宗教信仰体系。基督教作为一种外来信仰文化,势必会与当地的文化发生碰撞并相互调适。而基督教信仰文化所具有的动态性,也促使其自身的不断变迁。基督教信仰文化在板底村长期发展,既获取生存空间,也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只有研究分析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变迁、文化碰撞与调适等,才能全面了解板底村基督教信仰文化的体系以及其与当地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贵州省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行政村,手工鸟笼工艺在该村源远流长,卡拉鸟笼选材考究,做工精细,外销省外及东南亚地区。该村85%以上的农户以制作鸟笼为主要经济来源。在卡拉村进行的田野调查基础上,对卡拉鸟笼这一民族工艺的制作作详细的介绍,并为综合开发卡拉村鸟笼工艺和民族风情生态旅游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作者通过对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沼山镇张德宝村唱戏风俗与经济情况的调查,介绍了该村与家族民俗文化背景,并比较详实地记录了近几年该村唱戏的费用和村民的消费情况。该村之所以能够年年唱戏,最重要的原因是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日子逐渐富裕了。在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追求精神文化的享受。唱戏不仅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它对于营造农村文化活动的氛围,沟通人际关系、和睦邻里、提高人的文明素养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张德宝村唱戏这一个案是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新农村建设与农民生活发生日新月异变化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0.
巫蛊信仰在清水江流域广为盛行,这种信仰受地域文化和社会制度的制约,严重影响该流域的婚姻结构和村落秩序。贵州省清水江流域苗族聚居地三穗ZT村的社会生活长期受"酿鬼"文化的制约,从文化场域视角解读巫蛊信仰,有助于学者更深层次了解当地的运作机制和社会结构,利于当地社会文化的和谐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热贡土族地区与其他的土族分布区域相比,因为特殊的历史、地理原因在经历了多次的改朝换代和人口迁移之后,呈现出特殊的人文环境。这种特殊性尤为表现在当地民众的宗教信仰观念当中。他们以藏传佛教为主要的信仰对象,但在群体的信仰中又不乏历史所残留的其它的信仰遗迹。这些多样的宗教信仰在民众的社会生活中起着各自迥异的社会作用。本文试图从当地民众的个体和群体的信仰行为和民俗活动现象入手,探讨每种宗教信仰和民俗活动在热贡土族的社会生活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壮族的宗教信仰,是壮族意识形态的重要内容。广西壮族山歌中存在着大量反映壮族原始宗教信仰的内容。平果嘹歌作为广西壮族山歌的典型代表,在历史的洗濯中,必然不可避免地打上本民族的意识形态烙印。嘹歌形象地记录了壮族先民的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  相似文献   

13.
白马藏族分布在甘肃省陇南文县和四川省平武县一带,是我国有着独特民族习俗的少数民族群体。甘肃白马藏族生活在甘肃文县铁楼藏乡白马河流域,藏区人民远离城镇,终年以劳耕为生,生活处于半封闭状态。白马民歌则是白马藏族人生产劳动、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审美情趣的集中写照,白马民歌题材及其丰富广泛,民歌演唱风格独具民族特色。笔者从甘肃白马藏族民歌的地理分布与应用语境,白马民歌的演唱考察;白马民歌的演唱分析等方面入手,对甘肃白马民歌及其演唱特点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阿昌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村规寨规等,有利于调整阿昌族地区的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一个居住在半山区和坝区的民族,在长期与自然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了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浸润在神话传说、宗教信仰、乡规民约、生产生活、习俗禁忌中,多维度牵引着阿昌族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5.
四川省西北部的白马藏人是一支神秘而独特的族群,有着庞大而又芜杂的信仰体系。对四川省平武县白马乡厄里寨子的实地田野调查表明,白马人的信仰体系是建立在朴素的万物有灵论基础上的,是在当地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伴随着与外界自然环境的接触及联系而逐渐产生出的、具有地方性和民族特征的信仰体系。这种朴素主义下的信仰体系体现了该族群世界观的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赣南民间信仰形态多样,内涵丰厚,以村庄庙堂为中心的民间信仰,通过理事会成员的平等推选以及各项宗教活动的共同参与,使得乡土社会得以整合,乡土社会也为民间信仰的存续提供了基础。伴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民间信仰开始式微,乡土社会也在调适中变迁,两者都将面临一场重大的考验。民间信仰与乡土社会互构共生,两者的发展与衰败将是一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豫中沟村民间信仰复苏后,形成了结构明显的圈层体系,村民通过对关帝的祭拜把集体仪式嵌入到村庄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各种仪式传达、规范与重申,人们感受到村庄共同体的存在,并产生出新的基层权威,形成了功能强大的结构体系。家庭、村落到村落之间逐渐形成共同的信仰网络,这种信仰体系型塑着村庄中的公共的生活空间,构造村民的本体性价值,让人们延续着生命的意义感,并整合起村落共同体所具有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甘肃省一个基督徒较为集中的村庄的田野研究,探讨了乡村青少年基督徒在社会化过程中,教会、家庭的宗教教育及其与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博弈对青少年宗教信仰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日学校在青少年信仰教育方面显现出某些优势,世俗化、城市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家庭宗教教育产生的影响表现为截然相反的两个方面,相比之下,由于学校自身的一些局限,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在学生信仰教育方面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从日常生活人手研究信徒面临压力性生活事件时的宗教应对模式,是研究宗教信仰根源的一个较为妥帖的切入点。研究者在对甘肃w村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乡村中学生基督徒的宗教应对问题;得出行为应对是主要的宗教应对模式,宗教应对目标的功利性、信仰是一种应对资源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土族文学史》是土族文学史研究的开山之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本文从资料梳理、叙史框架、研究方法及思想脉络等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较深入的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