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鲜子英 《今日教育》2012,(10):25-26
陶行知先生曾说:“是生活就是教育,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空间局限在逼仄的学校、教室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目标局限在飘渺的分数、名校里,如果我们把教育的内容局限在枯燥的课本、练习里,我们的教育一定是误入了歧途。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正>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生活里起了变化,才算是起了教育的变化。我们主张以生活改造生活,真正的教育作用是使生活与生活摩擦。  相似文献   

3.
高伟 《教育文化论坛》2011,3(6):120-120
好的教育理想可能会导致坏的教育哲学。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意味着不满足于逻辑的优美论证而是直面真实生活。一种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必须在质感上足够冷峻而非相反。  相似文献   

4.
生活中人们常常不自觉地对教育进行"好"与"坏"的价值判断,并不断地追求"好"教育。然而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缺陷教育的对立面就是"好"教育;把一切好的知识传授给一切人就是"好"教育;贵即是"好"。通过阐述什么是"好"教育,分析"好"教育认识上存在的误区,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使人们更清晰地形成对"好"教育的正确认识,追求"好"教育,不断趋近于"好"。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新生     
宇宙是在动,世界是在动,人生是在动,教育怎能不动?并且是要动得不歇,一歇就灭!怎样动?向着哪儿动?我们要想寻得教育之动向,首先就要认识传统教育与生活教育之对立。一方面是生活教育向传统教育进攻;又一方面是传统教育向生活教育应战。在这空前的战场上徘徊的、缓冲的、时左时右的是改良教育。教育的动向就在这战场的前线上去找。传统教育者是为办教育而办教育,教育与生活分离。改良一下,我们就遇着“教育生活化”和“教育即生活”的口号。生活教育者承认“生活即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  相似文献   

6.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德育要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回到现实,与学生的各方面生活相联系,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闲暇是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学会了既能享受工作,又不浪费自由时间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开展闲暇德育,就是要拓宽德育生活化的空间,增强德育的影响力与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王强 《教育》2011,(18):25-25
<正>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家庭、社会、学校这是教育三股关键力量。把三股教育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三结合"的教育网络,才能取得教育的最佳整体效能。家庭熏陶为孩子成长奠定基础陶行知先生说过:"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家庭  相似文献   

9.
闲暇:延伸德育生活化的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是生活就是教育,是好的生活就是好的教育,是坏的生活就是坏的教育。”德育要从“天上”降到“人间”,有效的道德教育应当回到现实,与学生的各方面生活相联系,坚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而闲暇是学生健康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那些学会了既能享受工作,又不浪费自由时间的人,才会感到他们的生活是一个整体,才会真正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开展闲暇德育,就是要拓宽德育生活化的空间,增强德育的影响力与有效性,更好地发挥德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课堂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教育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而当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应试教育返潮的现象严重。学生除了学校开设的课程要必学外,课外的补习也热火。学生整天在教室里、家庭里周而复始地来回移动,连一些起码的生活常识不知道,导致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最近许多学者呼吁教育要回归生活,但回归的是书本的生活知识,而不是本真的生活经验。本文就是从学生生活世界的异化现象进行分析,提出了教育回归本真生活世界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这里所说生活的影子是指小说。小说是生活的化身。或者说是生活的提炼,这该是大部分人的共识。但大部分小说都有虚构成分.且好小说和坏小说的本质区别就是这点点虚构成分——好的小说,再荒诞也藏着生活的逻辑:坏的小说,即使貌似现实却一眼就可以被人洞穿,情节的不合情理处是任何经历过生活的人都能觉察的。所以.内容和风格都不是小说的关键问题。对生活的反映才是。  相似文献   

12.
好的教育理想可能会导致坏的教育哲学.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意味着不满足于逻辑的优美论证而是直面真实生活.一种可能的好的教育哲学必须在质感上足够冷峻而非相反.  相似文献   

13.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是生活便是教育,是好生活便是好教育,是坏生活便是坏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所谓之“教育”未必是生活,就未必是教育。他不厌其烦地主张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活动。阅读教材的每一篇文章都来自于生活。阅读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那么,我们理应重视阅读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阅读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4.
爱因斯坦曾说过:“人的差异就在于业余时间(闲暇时间)。”陶行知先生1921年在《中国教育实验之必要》一文中说:“人当忙时不会走歧路,一遇空闲,危险就来了。”他还曾提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好生活就是好教育,坏生活就是坏教育,前进的生活就是前进的教育,倒退的生活就是倒退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由于工作关系,我经常看一些教育文章,给我的感觉是:要么晦涩难懂;要么没有实质内容.仔细想来,那就是在端着架子写文章.其目的不是面向社会解释与解决教育现实问题,而只是为了增加人类的教育知识或者是为了学科建设,甚至有的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或者评定职称的需要.如果写教育文章是真正为了解释与解决人们在教育生活中的困惑,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那么在写文章时就需要放下架子.  相似文献   

16.
叶圣陶先生反对学校以文字教育为圭臬的错误做法,强调学校教育本身便应是一种融通生活的教育,是以生活为本位的教育,而不是"预备生活"。以生活为旨归的教育理念,强调的是一种放飞生命活力的教育,它意味着文字教育不是学校教育的主旨,学校应该进行的是能对生活产生真实受用的教育,书本不是知识与经验的唯一来源,读教科书更不应成为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教育起源问题探讨的应该是教育的起始点或雏形,而不是教育起源的原因和条件。基于此,我们认为,需要是人类社会一切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动力,而不单对教育有意义;并提出教育起源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我的第一个观点是全世界所有的国家有三个部门老百姓永远都不满意,就是:教育、卫生、公安,因为这些涉及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二,不要把教育问题看的这么严重,因为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严格来说,我们是从改革开放之后才把教育真正办起来,必然会产生这样的问题.现在问题严重在什么地方呢,甚至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我们没有搞清楚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教育的目的不是评判好学生和坏学生,也不是把他们都培养成博士.我们是提供一个资源,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成长起来。一个是穷国办大教育,我们今后的任务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现在为什么做得不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职业教育办得不好。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教育体制没有足够完善的背景下,一位好校长确实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的校长能够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找到学校个性发展的路径,并且把个人对教育、对学校生活的理解融入其中,使一所普通的学校得以超越体制化时代千人一面的模式,而显  相似文献   

20.
郑家林  郑立平 《学子》2012,(7):20-21
"教育是什么?教人变!教人变好的是好教育,教人变坏的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使教人变死。不教人变的不是教育。"这振聋发聩的语句,就是陶老论述师范生角色转换的一篇文章的开篇语。语言诙谐幽默,而寓意明了直接,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深思,至今仍被我们视为教育的至理名言。犀利的论辩、精辟的分析,让我们产生强烈的共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