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遵循生命成长和学校教育规律,培育适宜生命成长的乐土,开发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的课程,孕育学生健康的心理和人格,搭建体验成功的舞台,开发个体潜能和个性差异,华中学子获得了与其个性相宜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最近.有学者撰文指出.我国基础教育存在一个不应被忽视的问题没有把孩子当孩子来看待和教育。对此,笔者深有同感.不禁想起这样一种现象:近年来,诸如“建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教师”之类口号成为不少学校竞相打出的招牌.盛行坊间.大行其道。  相似文献   

3.
董勇生 《中国教师》2009,(Z2):320-321
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传统的思想品德课往往注重单纯的知识传授、枯燥的德育细化、空洞的行为说教,这种脱离生活的教学架空于生活之上,成为无源之水的教学,其势必使学生的兴趣丧失,思想泯灭,思维钝化。因此教育内容必须尽可能地注入生活的新鲜血液、新鲜内涵,贴近生活,回归生活,在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认知道德意识,丰富道德情感,形成道德评价,养成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自觉的行为习惯,达到思想的升华和道德的内化。  相似文献   

4.
5.
蒋光(化名)家在浙江农村,学习成绩相当优异。他从中专退学后转读省重点高中,一路读到浙江某著名大学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1995年,由于生意不顺,蒋光家一下亏了30多万元。但为了不影响儿子高考,蒋光的父亲仍然提前半年东拼西凑把他大学的学费准备好。“我们这一代人没书读,他学习好,怎能不让他安心读书呢?”蒋光的父亲说。蒋光上大学期间,尽管家里经济不宽裕,但仍每月给他1000元。就这样,蒋光还隔三岔五打电话回来要钱。“孩子大了,要在社会上做人,自己再苦也不能让孩子在外面为难。”老蒋用力地喝了好几口水。“只要他需要,我们就想尽办法…  相似文献   

6.
7.
《中小学班主任规定》第十六条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规定发布,立即引起了广泛关注和热烈讨论,作为一名有近二十年工作经历的“老班主任”,我想谈谈自己的认识。一、了解背景,突出批评之所以要突出批评,我以为应该是基于对目前教育现状的科学考察。首先,从目前的教育自身看,存在着对爱的作用不恰当的夸大的现象。教育的确是最讲爱的,但是我始终认为,这种爱和父母之爱、朋友之爱有很大差别,因为我们给学生爱有鲜明的教育性,我称它为“教育爱”。“教育爱”的最本质特征是“教育”两个字,它包含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人生的导引,包含对学生“善”的褒扬,也包含对学生“恶”的纠正。  相似文献   

8.
“寻找人性的光辉”是教育的使命,更是教育者的责任。“教育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培养有能力、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就必须由一种概念来主导学校课程,即‘关心’。”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本质,换言之即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这的确是一个十分严肃但却为许多人所忽略的问题。台湾教育家贾馥茗女士在其新著《教育的本质》一书中说,现代的教育顶多是就事论事,多  相似文献   

10.
孙玉  吴吉暄 《新教师》2021,(3):9-10
对中小学学校和教师而言,课题研究承载着对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科学、系统的追问、阐释并形成理性成果、改善教学实践的功能,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等方面起到了无以替代的作用.正因为如此,课题研究越来越被重视,成为了衡量学校品位、教师专业能力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然而,功利主义思想催生了对课题"功名"的过度崇拜,...  相似文献   

11.
2004年暑假,我参加了“绿色耕耘”——京郊骨干教师培训。在此次培训中,大家就“不再是中考科目的政治课教学如何开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进行了研讨。在实践中,我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出一种提高思想品德教授实效性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孙杰 《教育艺术》2013,(4):50-51
学习,作为一种静谧安详、澄和专注的自我体会,是从身心向他人敞开、接纳异质和未知开始的,是靠"被动的能动性"实现的。在佐藤学看来,"倾听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比前者重要……倾听,是让学习成为学习、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最重要的行为"。倾  相似文献   

13.
放下电话,高思成转头看着王毅和赵小平。二人表情略带紧张又充满期待,沉默了几秒钟,他开口说道:“这次,‘不可能的事’真的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正>我有多年的教学和学校管理经验,历经了几所学校的兴衰荣辱,感受了不少欣喜与痛苦,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认真地总结,深刻地反思,以下是我的一些思考和体会。一、基础教育,不仅仅是注重"教",必须更注重"育"教育,既要注重"教",更要注重"育",把"育"做到位了,"教"才有根基、才更有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不久前我在湖南听的一节小学思想品德公开课,课题叫《过新年》。上课的是一个年轻的女老师,她身着一件火红色的唐装,很显然在准备这节课的时候是动一番心思的。事实上,这节课从她走进教室就被浓浓的新年喜庆气氛所包围着,她给孩子们讲元旦的来历,让孩子们逐一说说新年做了哪些事;在课的后半段,她把时间交给孩子们动手制作新年贺卡,并现场送给同学和听课的老师,最后,孩子们手拿着新年贺卡,拥簇在老师  相似文献   

16.
正在一次批改周记时,看到一学生写道:"在老师家访的这半个多小时中,我成了五个人谈论的对象,那滋味如坐针毡。"回想起当天的家访,我们原只是从多了解、多沟通的想法出发,帮助学生克服身上的缺点,更好地投入小中考的备战中。不料,家长对其成绩、学习态度的不满让轻松的交谈变得紧张尴尬。的确,不知从何时起,家访、家长会成了教师、学生、家长们最头疼的"烫手山芋"。这些本是为促进家校沟通、加强家校教育的平台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学生们怕教师在家长会上批评自己;家长们害怕老师告状;教师们  相似文献   

17.
钟红梅 《教育》2012,(10):50-51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密切。杜威曾提出过"教育即生活",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提出"生活即教育"。教育在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中产生,有生活便有教育。但是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出现了教育与生活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由于无视其生活根基而导致了理想化、形式化、教  相似文献   

18.
对教育的认识.人类绕了很大的弯子才有了今天的认识:即教育的本质是回归人。不过,人类的早期教育.倒是完全回归人的。孔子与苏格拉底虽然方式与方法有很大的差别,但是,就与学生贴近来说.却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2018,(10)
小学开设思想品德(以下简称思品)课程不仅仅是让学生明白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在生活中主动践行这些准则,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之中。在课前准备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应多从生活中挖掘学习的素材;在课中阶段,教师可以多利用情境模拟为学生创造生活小场景,感知生活;在课后阶段,学生应多参与社会实践,运用课堂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地让思想品德教育回归生活。  相似文献   

20.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状,很多学者呼吁教育应回归学生生活。本文从教育的本质和生活的本质入手论述了教育和生活的关系,分析了当前基础教育脱离学生生活的现象,并对基础教育如何回归生活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