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史上正统王朝、民族政权以及地方割据政权等23个统治者使用过14个"龙"字年号。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全面梳理,逐一挖掘其中的文化内涵,分析其历史背景和命名原因,并对年号文化与龙文化的结合原因从政治、文化和思想的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可知战乱频仍的十六国和盛世大唐是"龙"字年号使用的高峰期,且首次建立政权的帝王尤爱使用,从中可充分显示龙文化和年号文化在政治意义上的共融性,二者都是统治者展示权威和正统的重要政治标志。  相似文献   

2.
年号,是中国古代帝王为纪年所采用的名号,翻检史书,年号随处可见。据考订,自汉初至清末,2100余年间,我国历史上大小政权的帝王共建立过909个年号。这909个年号中,相互重名者计255个,除此而外,尚有654个之多。其中最引人注目者为女皇武则天。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而且在其长时间掌权的过程中,频频改元,设立新年号,成为拥有年号最多的帝王。建元与改元  相似文献   

3.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常会遇到“贞观”、“开元”、“洪武”、“崇祯”、“康熙”等年号,有时还用它来代表某一帝王,如“乾隆帝”、“光绪帝”等。什么是年号?年号就是用以纪年的名号。中国历史上有确切的纪年是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开始的,从此就采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历史上对帝王的称呼中,既有庙号,也有谥号,还有年号,例:周文王、隋炀帝、唐太宗、宋太祖、崇祯、康熙、道光等。那么,庙号、谥号、年号是怎么回事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历史最使人困扰的是年号问题。年号本是中国在文明史上一大贡献,现代的日本,和古代的越南、朝鲜、南诏、勃海,都是效法中国,使用年号的。但中国的年号却走火入魔,除了表示纪年的主要功能外,另外还表示祈福、歌颂、和改朝换代。一个新政权兴起,或一个新帝王登极,或发生一件自以为很  相似文献   

6.
中国历代都采用帝王纪年,帝号即年号,如秦始皇几年、汉高祖几年之类.汉武帝开始于帝号外另立年号,第一个年号叫"建元",自此这种另立年号的办法,一直沿用至清末的"宣统",其中有些皇帝一再改元,一个皇帝竟多至十几个年号,使人无从记忆.但到明、清两代,又略有变化,即一个皇帝只立一个年号,明英宗虽有两个年号,是因帝位中断复位的关系.于是帝号和年号混  相似文献   

7.
避讳漫话     
中国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权威和尊严,规定臣民子孙对君上、圣贤、尊长不得直呼、直书其名,凡与帝王、圣贤、父祖名字相同的人名、地名、职官名、书名、物名等,都得设法避开或用改字等办法代替,这种习俗就叫避讳。它利用汉字的特点来强化臣民子女对君父的人格依附,是封建宗法礼教、封建专制主义和封建等级制度在语言文字使用上的体  相似文献   

8.
年号浅释     
封建帝王设置“年号”,作用并不仅仅是纪在位之年。因为,正式的年号,除具有纪年作用外,还有其它含义。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即位之初设置的“建元”(公元前140—135年)。“建元”有开始的含义。因此,颜师古说:“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年号就其含义分,有以下四类:  相似文献   

9.
汉字的形成与演变和中国的大众心理、社会发展、历史文化等密切相关,与世界其他文字相比,它还具有独特功能和神奇力量,拥有"汉字魔力"。"汉字魔力"指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汉字对人产生的吸引力,以及人们对其所赋予的超自然的神奇力量。汉字文化与中国的历史、艺术、经济、习俗等密切相关。主要从神灵崇拜、生活习俗、姓名文化、书法艺术、汉字文化圈等方面进行探讨"汉字魔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纪元所立之名号,既是特定意义的记述年代的标识,也是自汉至清延续了两千多年的纪年方法,因而在我们日常阅读史籍和古代文学作品、讲授中国古代历史、甚至观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时,随时能遇上或听到一些诸如天汉、建安、贞观、天宝、洪武、乾隆等年号。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时代里,不管什么人物、通过什么途径,只要一旦建立政权,有了国号,同时也就必然有了年号,统一的“正统”王朝如此,一方“僭窃”的地方割据政权亦同样,农民起义政权、少数民族政权也不例外。国号年号不只是简单的代号,其意义在于国号是政权的名称,年号是时代的标志。因此,中国历史上也就出现了数以百计的年号。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历史上数学水平最高的一位帝王玄烨,也曾因数学急火攻心。这位年号康熙的皇帝,14岁起就跟着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学习天文、历算,学过利玛窦、徐光启翻译的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几章。南怀仁去世后,他的老师换成了法国路易十四派来的"国王数学家"白晋  相似文献   

12.
薛文秀 《文教资料》2009,(22):92-95
谥号、庙号、年号是君主们的"御用文化"现象.古代典籍中称说这些君主,或以庙号,或以谥号,或用妹年号,个别时候也有特例,看似杂乱,然若将其整理排序,再将文史典籍对他们的习惯称指对应上去,则会发现对其称说还呈一定阶段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出现这种称说帝王阶段性的原因,并运一分析了谥号、庙号、年号的含义、成因、缘起,以及称呼变化的原因,最后综述了用"三号"对帝王称说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汉语热"潮势不可挡的背景下,汉字这一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化传播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们记录历史、传递信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但在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依赖"指尖上的拼写",忽略了"笔尖上的书写"。文章重点对"汉语热"和汉字书写退化现象形成的反差进行分析,探讨通过加强对国民的母语情感教育和创新汉字文化传播方式等措施让汉字书写得以回归和延续。  相似文献   

14.
我国历史上的纪年方法很多,如帝王名号纪年(或称王、公名号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岁星纪年、黄帝纪年、公元纪年等.其中帝王名号纪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纪年法,有确切纪年可考的是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掌握一点纪年法的知识,对学习历史,很有益处.  相似文献   

15.
年号,本是指中国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据《资治通鉴·汉纪·武帝注》记载:“自古帝王未有年号。始起于此。”汉武帝即位时,将那一年(公元前一四○年)称为建元元年,此后,历代封建帝王即位后皆有自己的年号。如汉武帝年号“太初”、“天汉”;汉哀帝年号“元寿”;晋武帝年号“太康”;南朝宋文帝年号“永嘉”;隋文帝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封建帝王一般都采用年号纪年,但有几种情况是例外的。第一情情况:年号纪年从汉武帝开始,在汉武帝以前,国君即位只采用王号纪年,不建年号,如秦始皇二十六,汉王元年)。第二种情况:出于“奉正朔”或尊重前代帝王的原因,不另建年号。如五代时期的吴越,先后沿用梁、唐、晋、汉、周、宋的年号;后周的三代皇帝,都采用“显德”这个年号,也不改元。第三种情况:因阶级斗争尖锐,想借助盛世帝  相似文献   

17.
日语中为何会有汉字,这是很多人的疑惑。其实,在古代日本并没有自己的文字,伴随汉字的传入,日本才得以结束几千年的无文字历史。并且,日本通过对汉字的吸收、创新创造了假名。此外,汉字还贯穿了日本的历史文化,是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纽带。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汉字对日本语言文化的发展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封建帝王的年号,均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通过对武周年号中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关系、宗教文化内涵的考证,论述武则天依人依时依事,根据需要或儒或佛或道、或兼而有之,将自己的政治思想、宗教观念、心愿祈望等娴熟地运用到年号之中,揭示其微妙心态及精明的政治才干,以便更深刻地认识武周社会和武则天。  相似文献   

19.
在历史教材中,有关历史纪年方法的了解和运用,新课程改革教材的三种版本(即华东师大版、北师大版、人教社版),虽然各自侧重面有所不同,但都集中体现在学生对公元纪年法的运用上,如课文后面提供的查找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大事年表鸦而对有关农历纪年法和古代帝王年号纪年法这两种纪年法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的空缺。而这两种纪年法,尤其是农历年纪年法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帝王年号纪年法在影视艺术高度繁荣的今天,在影视中也屡屡出现。因此,对教材中分散、零碎、不系统的介绍,教师有责任来进行知识的整合。本节课的定位是使学生了解公元纪…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帝王的名号不仅仅是一种称呼,还包含深刻的政治意义,是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在学习历史时常见到的帝王名号主要有:溢号、尊号、年号、庙号等。溢号产生于酉周时代,是对去世帝王依其生平事迹而给予的一种评价。最初的溢号一般只用一、二字,溢字分美、平、恶三类。所谓“大行受大名,细行受细名,行生于己,名生于人’’.(《史记正义·溢法解》)。美溢如:文、武、孝、昭、襄、康、烈等;平溢如:怀、悼、哀、隐、闽等;恶溢如:暴、丑、杨、昏等。不过为了维护帝王的尊严,恶世一般是不用的。先秦时期的美古众所周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