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多教师认为语文课堂就是“教学大纲+语文教材”。教语文就是教语文教材.而具体表现为一篇篇的语文课文,所以语文教科书也就成了语文教学内容的代名词。这一传统观念。不仅使广大语文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地教学.也使得语文课程内容的开发缺乏充足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采用“文选”式编排的。不少语文教师只知道一课一课地教课文,一学期教完几十篇课文就算完成了阅读教学任务,很少思考语文教材编排及教学过程的知识逻辑。如:语文教材为什么要把课文划分为精读、略读、选读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各有什么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梁天虎 《陕西教育》2006,(11):26-26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果能够饱含激情地进行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教材,以教材的情感、教师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就会进入课文的意境,体会到课文的乐趣,就会激发起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4.
一教科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主要载体。在文选型教材体制内 ,语文教学的“内容”主要是由课文系统(教材的篇目及篇目排列 )和“知识系统”(目前主要被界定为语法、修辞、章法等知识 )构成。然而 ,在上述两个系统既定的前提下 ,教学“内容”的进一步界定 ,则主要通过教科书的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实际上起着对一项“知识” ,尤其对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的固定作用 ,或者说 ,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展示。第一 ,在教学中 ,一篇课文教什么乃至怎么教 ,很大程度上要受制于助读和练习这两个系统。第二 ,具有动态性质的怎…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材正如教材编写者所说: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给学生的是语言习得的方法,是对语言领悟的能力,是对母语承载文化的认识和积累的途径。课文本身是单薄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局限的,但是我们的教学目标却不是教好这篇课文而已,我们要毅然地完成小学语文教师必须完成的教学使命和文化使命,就必定要站在课文之上,站在教材之上研究我们的课堂。课堂给予学生的容量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6.
吴忠豪先生提出:“教语文,是指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我们的教材是以一篇篇课文呈现的,如何从一篇篇课文的范例中引导学生品悟文本的表达形式,从而为他们的阅读、习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与方法,沉淀更多的思想与意识,是我们语文教师更该关注和担当的。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备课,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语文教材,具体的篇目。面对一篇课文,先要立足课标和语文教学之本,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教什么),既要关注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也要关注其表达形式,即作者是怎样用语言来传达内容的。  相似文献   

8.
李贤华 《教师》2012,(16):38-38
语文教学呈现的教学内容最基本的形式是一篇篇的课文,语文老师基本上是利用这一篇篇的课文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和能力的培养的。随着新课程的实施,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已越来越受到教师的关注,许多老师在教学的形式策略上刻意追求有效性,而缺少对文本的深悟与探究,最终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只有当教师对文本进行深磨细琢,读懂读透教材,才能带动学生去感受课文的魅力。因此,有效教学亟须语文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地钻研与解读。  相似文献   

9.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实践,蕴涵着丰富的知识。它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和拓展知识的范例,除此之外,它还应成为学生锻炼口才的内容。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很好地活用这一源泉,为培养和  相似文献   

10.
林英 《新教师》2019,(12):58-59
传统教育曾把教学局限在教师吃透大纲、吃透教材,学生学好课文、背熟课文就会取得好成绩这个点上。结果,出现了曾是中小学的语文学霸,成年后不会写文章,甚至还出现了语文教师写不出一篇下水习作的尴尬现象。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迫使教学应从点扩展到面地进行改革。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教学要实现由教课文向教语文的转变。"那么,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呢?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作者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抒发和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媒介。故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重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力求把语文教学过程变为师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情感相互交流的过程。笔者认为:在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恰如其分的情感投资是相当主要的,它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焦斌 《小学语文》2013,(6):37-39
笔者对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作了统计,发现具有交际情境的范例共有68篇,其中低段10篇,中段25篇,高段33篇,占课文总数的19.3%。教师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些交际语言范例,对文本进行加工提炼,让这些范例真正起到示范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编者按】中学语文教科书在选文作为课文的时候会对原文作出一些修改,对于这个问题,出版界是认同的,认为是有助于课文规范,能够更好地进行语文教学。但是,中学语文教师是有不同的看法的,本期本刊集中刊发两篇关于课文修改问题的文章,一篇是高中的,一篇是初中的,目的是引起大家的关注与讨论,希望这些意见对下来教材修改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范本。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编者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实际,经过精心筛选出来的经典之作,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具有普遍的意义。学生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通过对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的细细品析,对课文精彩段落的深入感悟,乃至对整篇课文的整体把握,学生都能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字学习的魅力所在,从中领悟到学习语文方法的精妙之处。  相似文献   

15.
谁都知道,语文教学需要语文味儿,语文课堂要教“语文”。然而,目前很多教师却在教“课文”。在他们的意识中,课文就是语文。其实,“课文”与“语文”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课文也就是教材中二十几篇而已,而语文的内涵与外延则更为丰富,从课内到课外,从课文到生活,从阅读到文化等。凡是用语言概括的,用文字书写的,简而言之,都是语文。其实,编者也试图让教材立体化、课文语文化。然而,大多一线教师却无法做到这一点。他们毕竟受知识、地域以及理念等方面的限制,只能围绕课文而教,结果自然把语文越教越窄,导致学生语文素养难以提高。对一线教师来说,要让教课文真正成为教成语文,最重要的是方向、思路。简单地说,就是三方面的拓展:拓展生活、拓展文化、拓展阅读,从而丰富课文的内涵,拓宽课文的外延,从而让课文与语文对接,实现教材语文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想讲好课,必须讲究教学语言的艺术。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更要突出语文学科的特性,应当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下面以几位名师的精彩教学片段为例谈谈这个话题。一、巧用评价语言,引领学生在日积月累中锤炼表达能力于永正《新型玻璃》教学片段:师: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  相似文献   

17.
正作为语文教师深有体会: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语言优美,写法巧妙,而且我们还可以从作者对人和事的态度上学会做人的真谛,从作者的所处年代学到一些历史知识,从作者所描写的事物中,扩大学生的知识范畴。小学的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仔细筛选的佳作,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教好每一篇课文,争取通过语文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一、通过语文教学让学生储备语言材料,提高写作水平从人生的整个过程来看,记忆力的最佳时期就是儿童期,而  相似文献   

18.
楼翀 《小学语文》2008,(1):60-61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的《将相和》一课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是一篇编入语文教材几十年的传统课文,教师对于教材内容都相当熟悉。这样一篇老课文,如果我们重新细读,会对它的语言特色把握更准,人文内涵理解更深。  相似文献   

19.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一篇课文,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几个生字、生词,也不仅是学习课文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而已。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这篇课文成功运用的语文知识,向学生传授怎样读写此类文章的方法。所以,在进行课文的总体设计时,一是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结合课文巧妙自然地向学生传授听说读写的有关方法。以说明文为例,其实,只要深入钻研教材,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一座美丽的语言宝库.教师要善于从不同的视角去解读教材,努力设置美的意境,从中挖掘美的因素,品味美的语言,抒发美的想象,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由会欣赏美,到能情不自禁地去表现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