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对电子阅读发展趋势的关注,美国著名调查研究机构皮尤研究中心于2012年4月5日发布了一个关于美国人阅读习惯的研究报告.此报告由美国普林斯顿国际调研协会主导,于2011年11月16日至12月21日间,以英语或西班牙语对16岁以上(包括16岁)居民进行了电话访问,共收集到2986份数据样本,其中,固定电话用户访问样本1526份,手机用户访问样本1460份(包括667份无固定电话用户采访样本).  相似文献   

2.
魏和平 《新闻窗》2008,(4):77-78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是记者发现新闻、提炼新闻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是记者做好宣传报道应有的职贵。因此,新闻记者应当对这方面有足够的认识,重视和培养自身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的良好作风,尤其是我们的年轻记者。  相似文献   

3.
如何长久保持健康昂扬的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从事数年的新闻报道、经历了一些新闻事件之后,一些新闻工作者就会出现激情逐渐消失甚至丧失"发现力",业务能力停滞不前的情况.比如整日窝在钢筋水泥楼房中,把记者职业仅仅当成一份薪水不错、工作体面的谋生手段;在生活上追求安逸享受,在采访中讲条件,怕脏怕累,不愿深入基层调查采访,等等.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如何长久保持健康昂扬的状态?  相似文献   

4.
1990年的七八月间,我独身一人,来到地处赣西北边陲、被祟山峻岭环绕着的老区特困乡——铜鼓县幽居乡,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查采访。这次采访在我的记者生涯中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为我今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反映人民的疾苦、呼声和愿望,切实转变采访作风,都提供了一次极有意义的采访实践。  相似文献   

5.
电话,是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记者通过电话这种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同采访对象对话,了解情况,采访新闻,叫电话采访。快,讲究效率,是新闻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信息时代的到来,加上日益激烈的新闻竞争,对新闻时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话采访作为一种采访方式,最大的优势是快捷。它突破了采访必须见到采访对象本人所带来的某些时空局限,对提高工作效率,赢得时间,是一种有效手段。在美国,新闻界对电话采访有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快餐式采访”。一、电话采访的由来美国是电话采访的发源地。1876年,美国人亚历山大·…  相似文献   

6.
1980年9、10两个月,我院新闻系77级编采专业的同学,根据教学计划的安排,分赴全国各地,在黑龙江省等11个广播电台进行了专业课实习。各地电台同志们对这次实习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他们指导同学们编辑稿件,带领同学们深入基层采访。他们对同学们既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又鼓励同学们大胆实践,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南阳广播电视中心一直把深入基层,挖掘新闻资源,加强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当作经常性的工作来抓。1990年10月份组织了深入八百里伏牛山采访的“伏牛百姓采访组”,获得很好的社会反响。今年6月9日开始,又组织了两台一报(广播电台、电视台、《声屏周报》)共9名同志参加的苏区桐柏采访组。目前,采访组正活跃在桐柏山中的村村寨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看出,青年记者正是通过向人民群众学习而迅速成熟起来的。江泽民同志《关于党的新闻工作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明确推出:“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  相似文献   

8.
目前,一些大中型国有企业出现了千方百计拒绝记者采访现象。企业要打造品牌,塑造形象,扩大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新闻媒体。那么,这些企业为何不欢迎记者采访呢?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记者素质较低。有些正规新闻单位的记者到企业来采访,不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掌握第一手资料,千方百计抓“活鱼”;而是住  相似文献   

9.
闫瑾 《采.写.编》2022,(12):54-55
采访是写作的前提,而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是记者获取多样化新闻素材的重要途径。记者必须具备和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的能力,掌握必要的采访技巧,获取所需的新闻信息,顺利展开写作工作。因此,本文作者从不同角度入手,客观阐述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记者获取新闻素材的重要性以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谢顾问:常见一些通讯员坐在办公室或招待所用电话采访。对此,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认为电话是现代化的采访工具,具有方便快捷的优点;:二是认为电话采访是“图懒省事”,很不可靠。究竟应当怎么办呢?沈阳驻军海松海松同志:其实,你提到的两种意见都是对的,只要把两种意见综合起来,扬其长,避其短,就是正确的结论。根据第一种意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电话采访方便快捷的优点,可用电话进行以下方面的采访:——一用以粗线条地了解新闻线索。如某个单位发生了突发事件,如发生了火灾,不妨先用电话了解一下火灾的规模、持续时间、伤…  相似文献   

11.
吴晶晶  胡艳 《出版参考》2005,(31):22-23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假期阅读情况,笔者对武汉市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并结合了电话采访及电子邮件访问两种调研形式.受访者主要为武汉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共涉及5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  相似文献   

12.
正我们身边总有一些记者,他们能勤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进行调查采访,通过走基层,把报道内容的焦点对准百姓,真实地反映人民群众的生活。这些记者因勤下基层、深入群众进行采访"抓活鱼"而获得丰硕成果、事业有成。"新闻记者深入基层才能出精品"——这就是笔者从事新闻行业七年来最大的体会和总结的经验。当笔者刚进入报社工作时,工作无头绪,写出的稿件质量不高,总是得不到同事、前辈和领导的认可。单位的长辈们和领导提议说,像笔者这样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学者肯·梅茨勒1997年出版的《创造性的采访》一书中,作者向我们讲述了这么一个故事——1994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消息传出的第一时间,在距离灾区400英里的旧金山,编辑要求记者采访地震目击者,女记者黛博拉·克罗薇素(Deborah Crowe)转向网络寻求帮助。在一个公告板上她发现有几个洛杉矶的网民也在线,她及时通过网络对他们进行了在线采访,在没有离开办公室的情况下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什么不用电话采访?因为那个时候长途电话线路拥挤不堪,克罗薇素也根本不知道该把电话打给谁。事后得知,克罗薇素并不是那天唯一一个采用在线方式进行采访的记者。  相似文献   

14.
就新闻记者的采访行为而言,可分为直接采访和间接采访。直接采访是记者深入现场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采访.间接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某种手段所进行的采访。像电话采访、书面采访、电子邮件采访等等。其中电话采访是间接采访最常用的一种。在这里,笔者对电话采访的利弊得失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吴晶晶  胡艳 《出版参考》2005,(11S):22-23
为了了解高校学生假期阅读情况,笔者对武汉市的部分高校进行了调研。本次调研主要以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并结合了电话采访及电子邮件访问两种调研形式。受访者主要为武汉地区高校的大学生。调查共涉及5所高校,分别是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以及中南财经政法人学。本次调查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68份。  相似文献   

16.
时效性强,带音响,被公认为是广播新闻的特点,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则是充分体现这些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所谓电话采访录音报道,就是记者通过电话进行采访,然后将采访录音播出。电话采访录音报道这一形式,西方广播界采用的比较多,出现了不少优秀报道。曾被我们国内一些新闻刊物刊载过的  相似文献   

17.
县级广电记者应立足于不断加强学习、深入基层实践以及培养新闻敏感性这三个途径,逐步提高业务能力,从而突破地域及采访对象的限制,推陈出新,多出佳作。  相似文献   

18.
(上接2008年第3期第50页)采访不要全靠电话。电话采访目前被大量运用,但此种采访方式也有弊端,电话采访无法实现视觉参与,不能确定被采访者的确切身份。因此,在使用时必须慎重。电话反打是确定被访者身份的方法;通过电话让被访者描述现场细节是获得现场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观点速览     
把深入基层采访常态化。——陈力丹陈力丹在2011年第3期《新闻前哨》发文指出,我国新闻界在改革开放的新环境中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已经成为国家重要产业之一,但同时也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除非发生重大自然灾害,平常中央级媒体的记者能到县城走一趟,就算是深入基层了,原  相似文献   

20.
《青年记者》2008,(1):20-20
2007年12月24日,就南都提价之事,本刊记者对国内近20家晚报、都市报的总编进行了电话采访,以下为采访的情况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