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含有"日"部的汉字超过200个,在整个汉字王国里算得上是人丁兴旺的一个家族。"日"部与其他偏旁或字组合成汉字时,会处在不同的位置。我们把它分别出现在上、下、左、右、中五个不同的位置进行归纳练习。"日"的源流:"日"是一个象形字,古文字体系中"日"的形态就是描绘太阳的状态。"日"的本意就是太阳。  相似文献   

2.
王冠 《作文大王》2010,(8):24-24
太阳当头照,大树结果了。各位小朋友,仔细看看这幅图。这里有“日”和“木”两个汉字,请你分别在每个字上添上一画,  相似文献   

3.
太阳之子     
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因为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形的“日”。  相似文献   

4.
朝阳     
郑飞 《班主任》2013,(2):70-70
我们是朝阳中队,本队徽设计图案是直接将“朝阳”两个字艺术化。“朝阳”两个字中,“朝”字左边正中间的一横变成了一轮小太阳,代表朝阳中队的每一位队员。“阳”字右边的“日”字直接用一轮太阳代替,这轮太阳刚刚从海平面上升起,放射出万丈光芒,象征咱们朝阳中队像一轮冉冉升起的太阳,发射出夺目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晋”字,在甲骨文中上面是两支箭,下面是个“日”,有人认为是两支箭射太阳,这就是“二矢射日”。因此“晋”的本义是指射日之箭。先民们在“晋”字中设计了箭的形状。两支箭射向太阳,这就不得不使人们想到,这与后羿射日有没有关系?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有“后羿射日”的故事。相传远古时代,天上十个太阳,把大地烤焦了,人们无法生存。天帝令天神后羿到人间去解救万民。后羿会见了尧帝,尧帝请后羿射太阳。后羿拉开神弓,搭上神箭,一连射下九个太阳,大地顿时凉爽了许多。后羿正要射最后一个太阳,却发现最后一支神箭还在尧帝手中。尧帝说:“太阳对…  相似文献   

6.
一、温故知新,解破课题 1.齐读课题。 2.借已学过的古诗词引出对"日"字的理解。 教师根据"温故而知新"的古训,引导学生背诵含有"日"字的诗句。 学生背诵诗词,并解释诗句中"日"字的意思。 教师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理解课题,并导出"两小儿在争论太阳  相似文献   

7.
太阳之子     
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因为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形的"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有"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太阳与地平线结合,孳生出"旦"。金文"旦"字"日"下有大气折射形成的虚像,可见先民观察之精细。太阳与树木结合,孳生出"东(東)",以及"杲"和"杳"。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暗也。太阳与"草""月"结合,孳生出"朝","朝朝暮暮"的"朝"。这个"朝"字,看甲骨文,日出草中,月还未落,是早晨也。如果太阳舍月取水,便是金文"潮"了。臣拜君,有定时,如潮水,所以去掉水旁,又是"朝廷"的"朝"和"朝拜"的"朝"。  相似文献   

8.
流沙河 《小读者》2013,(10):60-61
今称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日。日中有圆点,太阳黑子也,风沙天肉眼能看见,所以《汉书》记载日中“有黑气大如钱”。  相似文献   

9.
《少年读者》2009,(12):4-5
“日”字是由太阳的外形加一点构成,最早写成“ ”,意思是“能发光的太阳”。 “日”可喜欢交朋友了。瞧,他今天举办了一场舞会,好朋友们都来捧场了。  相似文献   

10.
陆海明 《地理教育》2012,(Z2):33-34
在一年中,每周一次或两次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记录太阳在天空中的实际位置,就能制作出太阳的"8"字形日行轨迹图。下面这组照片便展现了太阳在一年中运行的"8"字曲线轨迹,而在其中一张照片上,太阳盘面看上去就像项链坠。  相似文献   

11.
吟咏孙子与《孙子兵法》的诗词曲赋,既有只言片语,也有长篇宏论。这些诗词曲赋出自不同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个人情感。有的诞生于承平之世,有的诞生于战乱之际,有的创作于武科应试之际,有的创作于友人送别之际,有的是对不良风气的讥刺,有的是孙氏后裔对祖先的凭吊。这些诗词曲赋主要表达了四种不同情怀:一是对孙子治兵才能的夸赞,二是对孙子兵学思想的赞叹,三是以孙子风格创作、品评诗作,四是对孙子历史遗迹所发的幽思。这些诗词曲赋分散在史书、小说、文集、诗集、剧曲、画作、碑刻中,而它们的作者又出身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因此,这些诗词曲赋不仅提升了孙子的社会知名度,而且有力地推动了《孙子兵法》向更为广泛的社会领域传播。  相似文献   

12.
《孙子兵法》中蕴含一个以孙子势哲学为核心的孙子哲学体系,它是由孙子人本唯物论、孙子势哲学、孙子辩证法、孙子管理哲学构成的,其全部内容融合成广义孙子势哲学。势在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具有普遍性、永恒性,是实施特定决策目标的合动力统一体;孙子势哲学揭示了若干超前理念;市场与战场均具有竞争性,同时又有本质的区别;现代人学用《孙子兵法》主要是学习孙子思维方式,领悟孙子思维方式只有通过学习孙子哲学才能实现,所以孙子势哲学在构建兵法经营学中具有基础作用。  相似文献   

13.
司马迁基于探究战争的历史作用、重视将帅的个人品格等原因,最早为孙武立传。《史记·孙子列传》叙述了孙武的生平事迹,记载了《孙子兵法》的成书和篇幅,银雀山汉简的发现,充分证明了《史记》记述的正确性。司马迁借用孙子思想评价白起、张良、韩信等军事人物,比较分析一些重大战例。司马迁的这些记述与对孙子思想的运用,使之成为孙子学研究第一人,奠定了孙子学的基础,也为中国兵学研究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对孙犁小说进行研究的文章很多,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很少对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进行探讨,关于孙犁小说中男性形象的研究是一个薄弱的环节。笔者试图从孙犁短篇小说男性形象这一角度切入,探讨他的小说中正面的男性形象特征。笔者认为,孙犁短篇小说中的这些男性形象有如下特点:平凡中蕴含着崇高,平静中隐含着刚烈,平淡中包含着浓情。  相似文献   

15.
宋代苏轼不仅在文学、经学、为政方面卓有建树,而且其兵学研究也颇具特色。苏轼的孙子兵学研究文章主要有两篇,其主要内容有对孙子价值的肯定,也有对其思想的批评。对孙子思想的批评与当时的政治现实与思想状况有关,也表现了苏轼儒家的基本立场。苏轼对孙子思想的运用更多地体现在战略层面,并在长期的学术研究与从政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独到的见解,是对孙子思想的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权是东吴集团的扛鼎人物,在史书和民间有着许多关于他的记载与传说,但却展现出两幅迥然不同的面目。史书中的孙权智勇双全、深谋远略,是诡谲多变的三国时代的一代英主。而在《三国志平话》、元杂剧等民间创作中,孙权被丑化成优柔寡断、懦弱胆小的小丑形象。在《三国演义》中,作者对孙权形象进行了较客观的重塑:一方面,作者据史写出孙权的部分功绩,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他一代英主的真实面目;另一方面,作者在"拥刘反曹抑孙"的情感倾向下,删去了孙权草船借箭等一些功劳,弱化其英主形象,淡化其历史作用。《三国演义》中的孙权形象更加完整、丰满,具有更深厚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太阳峪村绿道旅游总体规划进行研究,给出了规划的基本方法和思路,设计了规划方案。从管理体制、人员培训和经营策划等方面提出了实现太阳峪村绿道规划的措施与建议,以期为我国绿道旅游规划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对孙犁的研究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成为文坛的一个热点,然而,孙犁研究仍存在着一些尚未涉及或研究较薄弱的领域,如:“文革”后孙犁作品的研究,作家的本体研究(孙犁的心理,气质,人格研究,孙犁文化意识研究,晚年孙犁研究);孙犁的文学个性及在中国现代,当代文学史中的定位,孙犁研究中的方法论问题等,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把孙犁研究推向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中山大学原有校级贵重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方面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建设贵重仪器共享服务平台的体系化建设新思路和具体做法,并对今后高校的贵重仪器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来虞舜文化研究在有传说遗迹的地方陆续开展。为提高知名度、发展旅游业,不少地方力争是虞舜故里、活动地、葬地。不仅召开研讨会或论证会,还每年举行祭祀。这是继承历史上争先祖户口的延续,虽争论还会长期下去,但大多已转向虞舜德孝文化的探讨。有些地方的舜文化研究会,还和"世界舜裔宗亲联谊会"結合,在海外弘扬虞舜德孝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