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天水地域文化在魏晋隋唐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与中原汉文化的衰落相反,魏晋北 朝时期的天水,不仅传统汉文化得到发展,而且佛教文化也勃然兴盛;加之民族融合,其地城文化呈多姿多 彩的发展趋向,从而为隋唐天水地域文化的兴盛奠定了基础。隋唐时期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开放的文化氛围 之下,天水地域文化的发展步入繁荣。天水地处中西文化交往和丝绸之路要道,是中西文化交流的枢纽,不 同文化的双向交流融合是天水地城文化兴盛和过渡性特色的根基所在。  相似文献   

2.
"红"色在人类历史上,有极其源远和广泛的含义象征。不同民族对"红"色的联想和使用具有鲜明的特点,"红"色在中西文化中有很大的差异。本文就中西文化背景下"红"色的文化内涵差异及语义翻译进行了对比和研究,以期把握相关知识,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中英双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3.
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即明万历中期至清康熙中期(16-18世纪),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就开始了接触与交流.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中,既有西学东渐,亦有东学西渐.在这次文化交流中,西方传教士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具有对外交流的良好地理位置,因而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加需要结合文化传播的需求以及人文资源条件实现中国文化的对外交流合作,以此更好地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对外发展.在中俄进行友好人文交流的过程中,应始终坚持以"跨文化交流"意识作为两国交流的重要指导理念.如此,才能够实现"连接中俄,沟通世界"的两国文化交往局面.随着中俄青年...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西文化交流曾经对东西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但是西方传教士所开启的西学东渐 ,却以文化霸权主义心态 ,将东西文化交流引向意识形态之争 ,最终导致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中断 ,给人类留下深刻的历史启示。  相似文献   

6.
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结合部,特殊的地理位置使陇右地区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和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中西文化在这里交流碰撞、融合荟萃,多民族在这里相互杂居、和谐相处.中外文化,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注入新鲜血液,又在域外文化的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使陇右文学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多元的文化生态.唐代关陇地区山川雄奇壮阔,民风淳朴刚强,文化积淀深厚,既是全国政治、军事、经济的中心,同时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中心.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是古老中华帝国三千年来东西激烈碰撞、交流、翻天覆地变化之时期,东南沿海各省更是首当其冲,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近代中国思想近代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福建省涌现出了严复、辜鸿铭、林纾等等文化巨人,史称"福建三杰"。  相似文献   

8.
在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对国际化外语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对戈鲲化、陈季同、辜鸿铭、林语堂等近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典范人物的成长历程和共同特征进行细致考察和总结,在此基础上思考和探讨中西文化交流典范对当今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在地化"是指利用在地资源、培养在地社工人才、发展在地经济文化、探索社会工作可持续发展路径.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在后续乡村振兴工作中大有可为,但也面临着行政化与专业化两难、无限管控与有限权责冲突、专业性和专业价值缺失与融入性和排他性共存等问题.针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困境,提出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在地职能、在地价值和在地文化融入的解决对策,对社会工作"在地化"发展介入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较高层次的公务员培训中,通过讨论法进行"公共管理"教学,可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情感的交流,培养批判性的思维习惯。在具体运用中,要结合"公共管理"的学科特点,做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和讨论中的引导工作。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对“比、兴”有三种不同的解说 ,即政治的解说、语言的解说和文学的解说。文学的解说最有意义。最具有代表的说法是刘勰的“比显兴隐”说。徐复观在解释刘勰的观点时提出新论 ,认为兴句的意义不是表示实在的具有概念的意义 ,而在于“形成一首诗的气氛、情调、韵味、色泽的”。笔者认为 ,还可以把刘勰的“比显兴隐”说的解说推进一步。这里的基本理论假设是 ,“比”主要是接近认识论的 ,所以“比显” ;“兴”主要是接近存在论的 ,所以“兴隐”。  相似文献   

12.
电视剧<福贵>改编自小说<活着>,整体来说,1这部电视剧的改编是成功的.从故事的层面来看,编剧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方面对原著进行了较大的改动,做到了既忠实于原著,又有所突破和超越.在主题意蕴的开掘、人物个性化塑造、时代特征的突现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14.
海德格尔并不反形而上学.围绕"存在"与"无"的关系,他论述了形而上学的基本问题,认为"存在"是"常住的在场"."无"是没有"存在者"的"常住在场",是"存在"的."无"是"存在者"展现自身的背景.通过"哲思"与"诗思"才可把握"无".这一形上姿态把被遗忘的"存在"拉到了人们面前更为彻底.其深邃的思想为形而上学(哲学)开辟出新的领域,对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了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发展,向高等体育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体育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高等体育教育担负着培养人身心健康的任务,从教育内容上看应包括人生存与发展所需的各种生存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体育教育不仅在理论上具有身心培养的教育属性,在实践上也应充分反映出教育属性的培养活动.体育教育既要教会学生学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做事、教会学生做人,做人甚至比做事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对猛火油的用途、原产地进行了说明和考证,从吴越、南唐与中原、契丹的关系等方面对"吴王"向契丹主进献猛火油一事进行了梳理,证明贞明五年(公元 919年)向契丹进贡猛火油的吴王并非南唐中主李 ,而是吴越王钱 ,《辽史》记载当误.  相似文献   

17.
人物速写训练作为美术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已经越来越受到学校美术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学画人物速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注意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训练,从练习描写静止人物形态到运动人物动态、从缓慢描写对象到快速记录形象、从简单捕捉形象直至传神写照,是学习人物速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零落成泥碾作尘--巴金《家》中的受害三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鸣凤、梅芬、瑞珏是巴金在《家》中着力塑造的三位女性形象。她们三人尽管身份、经历,性格、人生追求各不相同,但都纯洁、善良、充满了爱心,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化身,然而她们都无一例外地惨遭虐杀。由此巴金对吃人的封建制度发出了强烈的控诉。中国已进入21世纪,封建制度已经灭亡,而封建文化的影响依然存在,《家》中三位女性的命运悲剧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偏激与折衷——试析近代国人对待中医的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背景下国人对待中医的态度,各类人群对于中医的怀疑与攻讦、信任与笃信展示了中医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在近代的命运。  相似文献   

20.
品德修养是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对领导者的共同要求。当领导者运用权力、能力和影响力履行职能时,其品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三力”的正常发挥及其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