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居住在天山和阿赖山山脉之间的吉尔吉斯人作为中亚的古老民族之一,凭借自身智慧、勤劳和勇敢得以世代繁衍生息并形成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吉尔吉斯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其民族文化带有明显的游牧文化特性,主要体现在吉尔吉斯人的衣食住行等社会生活方面,而强烈的部族意识近乎成为吉尔吉斯人民的民族心理。  相似文献   

2.
源远流长的俄国文学传统,以它醇浓、甜美的乳汁哺育了苏联一代又一代杰出的作家,创造了丰富多彩、韵味深长的优秀作品。著名的吉尔吉斯作家钦吉斯·艾特玛托夫就是深受俄国文学传统影响的作家之一,他用自己那支饱蘸着吉尔吉斯人民感情的笔,描绘了吉尔吉斯的自然风光:草原、山脉、泉水和村庄,刻划了许多平凡的劳动人民形象:大海老人、农村少妇、汽车司机、农家孩子……,献出了一篇篇意蕴深厚、壮美细腻的艺术珍品。读艾特玛托夫的作品,使人爱不释手。然而,那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来自哪里呢?  相似文献   

3.
斯徒卢威是20世纪初俄国自由主义思潮和政治运动中的领军人物.他的"伟大俄罗斯"的国家理念是建立在保守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国家复兴的独特纲领,是关于个人、民族、国家、历史的继承与创新的思想,他呼唤依赖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所有爱国主义力量的创造性的活动建立新的国家体制,吸引人民尤其是知识阶层参与国家生活,克服政权与社会文化因素、人民之间的脱离,保障各种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宪法的实施,推动俄国实现经济上强大、政治上自由,保持民族传统和价值."伟大俄罗斯"是斯徒卢威自由主义思想的核心理念,是向同时代的俄国知识分子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同时是20世纪俄国思想文化史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4.
吉尔吉斯民族作家艾特玛托夫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漫长的创作期,明显地受到了当时传统主义文学,尤其是“农村散文派”的影响,同时他立足于本民族,不断地汲取民族素养,作品呈现出了一种异域民间特色。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62):11-12
英雄史诗《玛纳斯》是吉尔吉斯人世代心口相传的民族口头文学珍品。它不仅是一部反映吉尔吉斯族抵抗外族侵略、保全民族生存、捍卫民族尊严的宏大民族抗争史,更是后人研究吉尔吉斯历史、民族、文学、社会和政治思想的宝贵史料。  相似文献   

6.
<正> 钦占斯·艾特玛托夫,是当代苏联吉尔吉斯族作家,1928年生于吉尔吉斯人集居的塔拉斯谷地的舍克尔村。他幼年时代,受到本民族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歌谣的熏陶,对以后的创作起了一定的影响。他父亲早年在江布尔市做工,是本民族第一代苏共党员,后任高级领导职务。艾特玛托夫少年时代,曾在俄罗斯族学校学习,因而曾受两个民族文化的影响。他父亲是1937年肃反扩大化的受害者,被镇压。艾特玛托夫只好随母亲回故乡生活。乡亲们不仅对其母子没有加以歧视,反而给予多方照顾。这种深厚的情感,使他们母子得以度过了艰难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婚俗观念、习俗以及民族文化等方面对中国汉族和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斯族的婚俗文化特征进行了对比,阐释了不同婚俗对语言的潜在影响,从侧面反映出文化、语言和婚俗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十八世纪俄国的宗教哲学张百春一、十八世纪前俄国宗教哲学的特点俄罗斯民族的宗教是988年从拜占庭引进的东正教。当时俄罗斯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十分低下,没有形成本民族的文化、宗教传统,仅有的多神崇拜对人们思想的控制力量很微弱,所以,东正教与多神教之间几乎没...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在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着一些认识上的误区。主要体现在: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物质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形式传承,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等同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外生和他者传承等方面。厘清这些误区,将有利于提高民族中小学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实效性,并促进民族中小学的自身建设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对东方民族现代社会转型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19世纪50~60年代遇到了“难道东方民族也必须向西方社会那样,只有通过资本主义的方式才能实现现代转型吗?”的重大难题;晚年在深入研究人类社会前资本主义历史时期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的基础上,依据对俄国农村公社历史的具体考察并结合当时俄国社会所处的内外现实环境,提出了俄国应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一条非资本主义式的现代转型之路的设想;东方民族现代社会转型的特点在于必须以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为中介并对文化和文明进行必要的选择与更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东方落后民族顺利实现现代转型的现实力量。  相似文献   

11.
拉赫玛尼诺夫是跨越十九、二十世纪俄罗斯最杰出的音乐大师。他创作的浪漫曲根植于俄罗斯的民族音乐之中,每一首都是抒情的诗篇,浸透着对祖国人民和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一生治学领域几经转迁 ,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而他的治学方向一转再转的动因何在 ,至今仍是一个众说纷纭 ,莫执一是的话题。文章通过梳理王国维的治学经历 ,发现其学术选向与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与实践过程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而在其人生目的和文化理想的形成过程中 ,传统意识———尤其是“忧世”观念和怀疑精神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诗人叶赛宁的诗一向以人与自然的交融、层出不穷的奇特意象、色彩的象征、强烈的感情以及对自然与文明冲突的思索,为世界各国人们交口称赞。然而,令人感到最为惊讶的是他诗中所具有的强烈的“天人合一”境界竟然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与自然意识具有惊人的相似性。论文就叶诗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表现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在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比较中,初步探究出叶赛宁“天人合一”境界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刘成圻是中国近世学术史上罕见的天才,他承传家学,以史学见长,又吸收了西学,长期志于国学的研究和著述,建立了一个宏伟的学术体系。他认为国学与科学不同,具有综合的学术性质,四部书相连,不可划疆而治;并指明“事实考证”与专门学科的关系。他认为国学的目的是“以事明理”,用于指导人们的社会实践。他长于史学与思辨相结合的方法,故著述以史学本体研究和理论探索为特点。刘成圻吸收了新学,但本质上仍属于旧学的范围,虽然他在探索着国学研究的新道路。我们从其著述的广博和所达到的学理高度来看,刘咸圻不愧为蜀中的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15.
皮利尼亚克的创作在20世纪20—30年代对当时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很大。其作品的圣愚化表明皮利尼亚克“独自看穿一切”的写作态度,作家想要把他看穿的事物表现出来,但这一切又不可能全部言明,于是他使用了圣愚故事式的叙事结构,只有智慧的读者才能够解其深意。皮利尼亚克是难懂的,读他的时候,读者需具有透过表层看穿一切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二月河是一位深受传统化影响的作家,在对传统与现代的态度上,他向前倾斜。其“帝王系列”中,从多个侧面表现了他对中国几千年传统化的认知。在对康雍乾130多年历史的认识上,二月河扬弃了“民族正统论”的历史观,对这段历史进行了较为客观的描绘和刻画;而在封建官场人与人的表现上,作则以批判的态度,从封建传统化的深处揭示了封建社会官场的腐败和险恶;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作对封建社会人际关系间的勾心斗角行为的揭露,也表现出了作与传统化之间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金浩林 《天津教育》2021,(2):117-118
在新时期如何更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教育工作者的重点工作内容。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在语文学习中,很多课文都是为了向学生传达传统文化的理念。那么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应该如何向学生更好地传达传统文化,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育经验,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希望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8.
文化视域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心理具有文化属性。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文化影响息息相关。心理健康教育是文化与人的心理双向建构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也具有文化性格。这主要表现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调适的技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等都存在文化差异。应重视中国传统文化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9.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中都会有一组反映人们亲属称谓的词汇,这就是亲属称谓语。俄汉语中的亲属称谓语在各自的语言中都表现一个较为封闭的词汇系统。因此,它们不仅在构词及语义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而且反映出了中西方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本文从各个方面论述了俄语和汉语中各种亲属称谓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论郑板桥的民本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板桥的民本思想与其家庭环境、早年生活、化传统等三个方面相关,其思想内容可归纳为忧民、农夫第一、务本勤民、泽加于民、扶危济困、教子忠厚、画慰劳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