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是照耀教育工作前进的灯塔。它将促使教育事业走向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而发生质的变化。但是小学怎样贯彻这个方针呢?小学是否能办工厂农场呢?参加了省“城市小学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现场会议”,使我们明确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如何实现这一要求呢?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坚持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浅析沈阳大学高玉杰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一贯的教育思想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说过,要“使教育同劳动联系起来”。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抗日军政大学提出明确要求:“一面学习,一面生产”。毛泽东在{关于正...  相似文献   

4.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毛泽东教育思想的一部分,也是我国教育工作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研究毛泽东关于“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对于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逐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完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丰富和发展了“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重要原理,也是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根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在初创…  相似文献   

5.
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基本特点初探王绍海党的十四大要求“促进教育同经济、科技的密切结合”,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些对高等教育来说,主要就是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教育与科研、生产(社会实践)相结...  相似文献   

6.
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已經发布了一年多了。在一年多以前的整风和反右派斗爭中,我們曾经在“教育为誰服务?由誰領导?”等問题上,同资产阶级“专家”們进行过爭论。教育是必須由党领导呢,还是由专家领导?是坚持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道路呢,还是走“为教育而教育”,使劳力同劳心分离的老路?围繞这些問题,许多学校开展过关于教育方针的大辯论。一年过去了,我們首都各学校从这一年的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針的結果,带来了教育工作的大跃进,在教育质量的提高上,获得了空前未有的丰收。教育工作者对进一步发展和提高我国教育事业的信心无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方针提出后,理论界和高等教育界展开了各种各样的讨论,讨论得最多最热烈的是如何执行、尤其是在高等教育中如何执行这一方针的问题。本文拟通过分析马克思提出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学说的背景,以及生产劳动的概念,明确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内涵,高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中生产劳动教育的功能,以及高等教育贯彻这一方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八年我国根据马列主义关于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理论和民主革命时期“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的教育经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特点,制定了“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三十年来,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沿着“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正确途径,培养了近千万又红又专的大中专毕业生。为全国各条战线输送了新生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时发展创立了我国的全日制教育和各种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基本上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特点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当前,根据新时期的政治经济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  相似文献   

9.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已提出多年,在具体贯彻中,注意力往往集中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安排劳动上。重新学习有关的论述,重温这一原则贯彻的历程,感到可以有另外一种理解,故以“又解”为题提出个人的管见,敬请批评指正。 一、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顺着历史的进程,回顾“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的提出和演变。  相似文献   

10.
素质教育中有个重要的内涵叫“全面发展”,国家的教育方针中也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表述。  相似文献   

11.
是"教育同劳动生产相结合"还是"教育同物质生产相结合"呢?哪一种提法更恰当呢? 马克思恩格斯说的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的,是在阐述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教育时这样说的,并且说这是"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的措施"之一(同书第293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句话,虽然和过去教育方针的提法相同,都反映了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但由于是在今天新的厉史条件下提出的,其内涵就相当丰富、精深。这里“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我们理解可以有三个层次:一是从整个教育来说,要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成为有机组成部分,使教育与经济相互促进,同步发展,形成良性循环;二是从一所学校来说,要坚持教学与生产、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红与专相结合、育人与创收相结合,把劳动教育贯穿在“德育智育体育”中,促进人  相似文献   

13.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研究与实验》课题组一、课题的提出及其意义自革命根据地建立直至现在,党和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的方针。广大教育工作者在贯彻这个方针的实践中创造了大量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基本原理和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解,论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对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意义,即具有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论述了邓小平同志对这一原理的发展和对这一原理内涵的丰富: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是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论述了邓小平“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对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身为教师的我们,面对新时期的学生,如何进行教育教学才能使他们适应时代的发展呢?使用以往的教学方式,还是寻求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新的教学方式呢?在以往的教育教学中,比较注重以学科为中心和知识为本的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教学则强调“以人为本”。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服务于人的,所学的知识是否能够运用到实际生产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1995年9月,笔者有幸参加了以“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与人的全面发展”为主题的中国教育学会第九次全国学术讨论会。会上,与会学者就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以下简称“教劳结合”)提出了许多问题。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主要问题试述己见,就教于四方贤达。  相似文献   

17.
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青年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的根本途径。一九五八年,我国学校教育工作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广大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方面的优异成绩,充分地说明了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方针的英明和正确。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就是要学生一面读书一面劳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初中教育进行了分流,成人教育发展很快,但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本是成人教育的分流后教育并未遵循成教“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和“实际、实用、实效”的办学原则,而是步入了误区。语文教学更是如此。那么,分流后语文教学怎么改呢?笔者认为: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培养目标。成教的教育原则是“实际、实用、实效”,当前农村迫切需要有文化、有技术的人才。农村成教就应根据农村的需要,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把学生培养成为“爱家乡、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实用人才。著名科…  相似文献   

19.
隐性教育概念界定及本质特征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在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困惑:学生的专业成绩和学分指标同其思想品德水准指标为何不能同步完成呢?又为何会出现“德优”“智次”或“智强”“能弱”的背离现象呢?进一步说,学生素质的“土壤”究竟是书本、课堂与考场内,还是在校园文化教育环境的“潜在课程”之中呢?要获得上述问题的正确答案,就必然和必需提出“隐性教育”的命题。 隐性教育是隐性课程的上位概念,是隐性课程的应用体系,是对隐性课程领域的扩展和意义的提升,而隐性课程则是隐性教育研究的逻辑起点。为此,本文从隐性课程入手展开讨论。 一、隐性课…  相似文献   

20.
建国以来,我们党的教育方针主要是围绕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新人,造就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人才。这种思想集中体现在毛泽东的“教育要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段话。新时期,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说明,在思想上,我们党是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的,并且在实践上也做过不少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