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近代著名小说翻译家林纾(一八五二——一九二四),从四十二岁开始到逝世为止,用文言文翻译了一百七十余部西洋小说,其中包括四十多部世界名著。“他使中国知识阶级,接近了外国文学,认识了不少的第一流作家,使他们从外国文学里去学习,以促进本国文学的发展。”(阿英《晚清小说史》)鲁迅、郭沫若、茅盾和其他许多名作家,早年都有一个耽读“林译小说”的时期,都受到“林译小说”的熏陶。林纾在翻译上是有贡献的,其译作不仅在清末民初的文坛上有过巨大的影响,就是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也起过某些积极的作用。本文仅就“林译小说”序跋,管窥林纾前期的译书思想,作为全面评价其翻译工作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林译小说”中优秀译作很多,其中不少是林纾与魏易合作完成的。魏易精通外语并与林纾合作默契,林纾具备深厚的古文功底和高超的文学感知力和创作能力,二人合作打造了“林译小说”特殊的艺术魅力。林纾的成就与魏易密不可分,他们合译的“林译小说”影响深远,在中国近代文学史和翻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3.
林纾的“口译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的“口译”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他们也是“林译”作品的重要参与,王寿晶,魏易,陈家麟,普宗巩等精通西,并有着一定的学修养,与林纾合作默契,为林纾能翻译出这些多优秀作品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其他一些“无名英雄”,我们也要肯定其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当然,他们对林译作品的失误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林纾散论     
本文通过林纾夫人之死及口译合作者和出版者的作用,探讨“林译小说”的发端及风行原因,强调偶然因素对历史事件所可能产生的重要影响。次则讨论林纾的“古文”观及与桐城派和林译小说文体的关系,辨正所谓古文与西洋小说之间“义法”、“语言”的相合。最后论述林纾的思想、文学的守旧观点,以及他的保守主张与一度俨然“新党”的历史。本文对林译小说的基本事实不予讨论,重在分析其中迄今多少为人忽视的一些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5.
以“林译小说”名世的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虽然没有写过系统的诗歌理论著作,但在文章、序跋中却发表过不少关于诗歌的见解,人们仍可从中窥见其论诗的宗旨。同时林氏还享有不小的诗名。有人说,林纾的诗、画远胜于他的古文,假使他不事翻译、不做古文,也能在中国名人席上占一个位置。因此研究林纾的诗论和诗作,对于研究林纾全人无疑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方面。本文试就这个方面作一些粗浅的论述,以就教于海内专家、学者们。  相似文献   

6.
从林纾翻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纾翻译的目的与思想内涵、林纾文化互动的翻译观和林纾翻译捍卫了古文的地位等方面逐一介绍了林纾的翻译。可以说,林纾的翻译,不论从其翻译的目的考究,还是立足林纾的翻译观探索,都不难寻找出林译获得成功的必然性——林译体现了其"救国保种"和"捍卫古文"的爱国思想,适应了清末民初社会背景和内在需要,满足了当时读者的需求和期待,是该时代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7.
林纾的翻译小说在当时造成巨大的社会影响,几乎成为一种文化潮流,五四时期的文学巨人鲁迅、周作人、郭沫若等都曾说自己受到“林译”小说的很大影响。林纾不经意间获得的惊人成功说明他无意中迎合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时尚。因此,要了解当时的文化时尚,对“林译”小说进行分析考察无疑会是一个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林译小说即林纾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与其口译者合作用古文翻译的外国小说。对于林译小说人们历来褒贬不一。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林译小说“误读”现象,得出其翻译过程中“误读”现象可以从传播学的解码——编码理论、选择性理论中得到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林纾—魏易合作翻译的"林译小说"作品中,学界历来认为林纾处于主体性地位,而魏易作为此模式的中介口述者,作用往往被忽略。借助学界研究的热点——界面研究,重新探讨林译小说中合作双方的作用和地位,认为在林纾和魏易合作翻译模式下,语内翻译和语际翻译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林纾和魏易在林译小说中扮演着同等重要的角色,两者中的任何一方缺场,都不会有林译小说在中国翻译史上的奇迹。  相似文献   

10.
林纾凭借翻译小说蜚声文坛,林译小说能在清末民初得到广泛传播,得益于商务印书馆的品牌塑造。文章以商务印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商务印书馆在林纾与林译小说品牌、文化品牌、教育品牌的塑造等方面对林译小说的传播产生的直接或间接作用,并指出商务印书馆对版权的重视也进一步维护了林译小说的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1.
林纾的爱国思想研究已有丰硕的成果,而翻译爱国思想研究也较为丰富。学者们考察林纾译著的序跋,提炼出林纾的爱国思想,这方面工作做得较为充分。也有学者从批评话语分析理论和后殖民翻译理论研究林纾译著本身反映的翻译意识形态,包括爱国意识形态。但到目前为止,林纾翻译爱国思想研究基本以定性为主。  相似文献   

12.
阐述林纾翻译救国的动机及其译介西洋文学所体现的思想,对比论述了林纾翻译思想与福建精神的相似性和融合性:林纾的翻译报国思想体现了他爱国爱乡的赤子丹心;为开启民智和博取群长而翻译体现了他海纳百川的宽广胸襟;在不谙外文的情况下,通过翻译捍卫中国文化,体现他敢拼会赢的大无畏精神;用翻译稿酬从事慈善,体现他乐善好施的高尚情操。最后,揭示林纾翻译思想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序跋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 ,往往在一部谱牒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元代始 ,邀请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作谱序的风气日益盛行。清代中叶以经世致用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陶澍就曾先后为26部族谱作过序。陶澍谱序内容丰富 ,剖析这些谱序有利于我们了解陶澍的谱学思想并认识其谱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翻译家和古文大家林纾,正式职业就是教师,但其长达50多年的教学生涯却极少有人关注.为了从新的一个角度对林纾有一个再认识,文章在广泛搜集材料基础上,阐述了林纾救国兴学的教育理念、不拘一格严谨务实的教学活动及平凡执著的教书生涯.林纾的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对当时的京师大学堂(今北京大学)乃至全国的教育教学,都有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即使对今天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将有很大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吟边燕语》为例,点出林纾"讹"译若干实例,并从伦理文化、叙述技法、情感表达等方面分析林纾翻译的干预策略,在译书与著书的辨析中剖析林译特点及林纾的思想,认为林纾在翻译中渗入自己的理想和对民族与国家的认同,主要是迎合市场和读者,应和政治,并传达一种新秩序的构想和新文化的移植。  相似文献   

16.
真诚勤勇的楷模林纾完美人格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纾的一生,是真诚勤勇的一生.他质朴无伪,本色示人;血诚译书,实业报国;勤学勤作,终生如一:嫉恶如仇,知过即改.这种完美人格的形成源于闽文化、家教和个人的努力,铸成了令人仰慕的琴南精神.  相似文献   

17.
林纾是晚清颇有成就的学者,在学术史与思想史上有重要地位,且在译界占有一席之地,其诗文与译作中无不蕴含着血性这种精神气质。林纾思想内涵立足于对国家人民的关注、经世致用的提倡、社稷君主的赤诚及传统道德的维护。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根源于儒家文化,又与晚清时局和个人身体疾病等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8.
序跋是谱牒作品不可缺少的部分,往往在一部谱牒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自元代始,邀请著名学者、政界人士作谱序的风气日益盛行。清代中叶以经世致用闻名于世的封疆大吏陶澍就曾先后为26部族谱作过序。陶澍谱序内容丰富,剖析这些谱序,有利于我们了解陶谢的谱学思想并认识其谱序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9.
林纾是清朝末年优秀的文学翻译家,在他的译文中存在大量变译手法。从顺应论交际语境的物理世界方面看,这些变译是顺应了人们救国图存的目的;从社交世界方面看,是顺应了中国传统道德;从心理世界方面看,顺应了译文读者的心理接受能力。  相似文献   

20.
林纾是一位有影响的文化人,林纾的人格魅力与文化品格包括心系民族和警醒社会的心灵世界、“畏天循分”和忠义侠胆的人格正气与魅力、博爱深广的情感世界、“木强多怒”心系国家和民族的爱国情怀等几个方面。大学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挖掘和总结自身固有的文化传统,并对之发扬光大。以福建工程学院为例,应该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挖掘和认识林纾的文化遗产与人格魅力、文化品格;二是如何弘扬林纾的文化品格与文化遗产,为建设当代大学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