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代的演进提升了社会对于学习的需求,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育技术工作者担当着更新和传承学习理念的角色,在教育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就成为影响学习理念传递的重要环节。针对此,笔者以《学习论》为研究对象,通过借鉴来自其他领域的经验与启示,以新的思路实现对于该门课程的设计与定位,以期帮助和引导教育技术学专业学习者提升对于自我角色的认知,最终成为学习理念的接力者、传播者。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地分析了教育技术导论课程的特点及其在目前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习共同体作为学习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也能通过师生及同伴之间的互动,促进学习者独立思考,逐步建构自己对教育技术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田正学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8(8):5-9
近代历史上的西学东渐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考验:中国先进的思想启蒙者提出了中体西用等看待和应对东西方文化间巨大冲突策略和方法.从社会改革、文化转型和现代化进程等层面可以看到中华文化的和合性在西学东渐进程中的发展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手机的移动学习在开展中面临的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学习是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在实际的成长过程中终会面临诸多的挑战。文章首先阐述了移动学习的基本概念,分析了移动学习在实际教育应用中在技术层面、教学层面、社会层面面临的种种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对这些层面挑战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非正式学习是提高教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绩效的一种重要手段。文章在对非正式学习的基本内涵、非正式学习与教育技术应用绩效改进的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非正式学习原理的高校教育技术培训模型,并对模型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混合学习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培训模式有集中式面授培训和E-Learning培训,但是这两种培训模式各有优缺点。混合学习模式将其有机的整合,弥补了面对面中成本过高和E-Learning中学习效果不好的缺陷。该文以具体案例介绍了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的培训方案的设计。 相似文献
7.
以一所师范大学面向师范生开设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课程为切入点,结合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对课程从整体定位、内容体系、资源建设和成果评价等四个维度进行改革,经过三轮的教学实践,初步完成了更新性课程——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设计与制作的课程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8.
利用混合学习模式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快速提高职业学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教育技术培训日益受到重视,但教育技术培训中存在培训模式和方法单一、培训受益面有限等问题。理论探究和培训实践表明混合学习模式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式。基于混合学习模式的教育技术培训过程可以划分为准备、实施和评价三个阶段,在培训过程中,还需要特别处理好五大辩证关系:讲授与探究、课堂与网络、理论与实践、自主与协作、过程与结果。 相似文献
9.
实现"游戏性"与"教育性"的有效融合是学龄前儿童教育游戏设计开发的难点。学习品质作为学龄前儿童发展的重要领域,将儿童发展的关注点从"学什么"转变为"如何学",强调要从"完整学习者"和"主动学习者"的角度看待儿童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为教育游戏的设计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学习品质的相关成果,该研究构建了基于儿童学习品质的教育游戏设计框架,从情感/动机和行动/行为两个维度呈现了学习品质各个要素在儿童游戏过程和学习过程中的交互关系和发展过程。根据该框架设计了针对3-6岁儿童的"唐诗咏流传"教育游戏并进行了实践。初步应用表明,该游戏对儿童的兴趣、快乐、动机等要素有明显影响,对坚持性、灵活性和自我调节的促进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从关于学习的评价到为了学习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为了学习的评价近些年来在评价研究和实践中日益被广泛接受。本文介绍了为了学习的评价的基本概念、应用为了学习的评价的主要策略和原则,并将其与关于学习的评价进行了比较。通过将剑桥评价和CTB的两个为了学习的评价的产品作为例证,作者建议专业化考试机构应该在关于学习的评价之外推进为了学习的评价以服务于教育。 相似文献
11.
在工业4.0的未来,数字化越来越日常化,技术将是互动、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和职业、生活等各个领域将会迎来新的要求和新的挑战,那么我们的高等教育也将应与之相适应。增强现实(AR)技术是人们好奇的新技术之一,AR在未来将为教育提供重要的贡献。文章从增强现实的概念、软硬件应用程序、现有教育中的应用来分析增强现实在高等教育中的融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借助于海德格尔文化构成论的技术本质观,具体分析了关于教育技术本质的三种观点,即工具性的、人类学的和文化构成论的教育技术本质观,并着重论述了教育技术对于教育者、被教育者、教育资源及其相互关系的构成作用,以及教育技术可能形成的危险及我们克服危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刘珊 《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1):53-55
泛在学习是一种基于现代技术的新型学习理论。成人英语教育是我国英语教育中不可取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泛在学习理论应用到成人英语教育中,从实现成人英语教育资源的易获取性、成人英语教育的交互性、情境性、实用性、学习成果的永久性等方面分析其在成人英语教育中的实现形式,指出实现中存在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现代远程学习是可以预见的未来教育发展趋势。概念图是一种有效的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工具。如何将二者结合起来,利用概念图工具促进远程学生的有意义学习,对于现代远程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远程学习环境中各要素的关系,采用教育建模法建构了一个利用概念图工具促进远程学生有意义学习的过程模型。 相似文献
15.
周元春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3):63-64,60
Weblog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也称"网络日志",简称网志.其便利的撰写与管理方式很适合用于大学的扩展课堂.本文结合<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文中简称<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的现状与课程特点的分析,总结在教学实践中运用weblog辅助教学的实践体会,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的企业文化入手,引发对教育技术学学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作者认为教育技术学必须构建科学、全面的学科文化,并能够使其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这样,才能有利于教育技术学学科在我国得到全面支持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信息时代的学习必须从机械的被动接受转向有意义的主动建构。教育电视如何在这种变革中契合新的学习诉求?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课题。文章从教学应用方式视角切入,在深入剖析信息时代教育电视作为教育传播媒介所面临的发展困境之后,对症下药地提出了"基于视频创作的可视化学习"这一新的应用视角。 相似文献
19.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describe young pupils' learning conceptions. In this study, a learning conception was defined as a cluster of interrelated beliefs about different aspects of learning. Firstly, 27 pupils, all in the final year of primary school, were interviewed to elicit learning-related issues as being relevant for six-graders. Secondly, a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on the basis of the outcomes of the interviews,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pupils' beliefs about the selected aspects. The results showed the young pupils to have different beliefs about five aspects of learning: purpose of school; learning orientation; regulation; learning demands; and mental activities. In exploring group differences, three different learning conceptions could be distinguished: a restricted learning conception; a functional learning conception; and a developmental learning concep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ifferent learning conceptions may be indicative of how young pupils conceive learning-related aspe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