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受到学习、考试、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生活消费等方面问题的困扰。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首先找同伴的占70%,首先找父母的占10%,首先找老师的占8%,其他占12%。这表明学生碰到问题,他首先想到的是伙伴。因为家长、老师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现,居高临下,学生的心灵很难真正敞开,彼此也就不容易沟通和交流。伙伴之间则不  相似文献   

2.
高卫萍 《考试周刊》2010,(19):234-234
一、问题的提出 (一)现象描述。 幼儿园里常常能目睹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我曾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7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幼儿占50%;见到喜爱的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的幼儿有20%;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80%;想玩但没达目的就伤害别人的幼儿有12%。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更不用说同伴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青少年世故性、同伴依恋与青少年行为及情绪问题的关系,检验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儿童马基雅维利主义量表中文修订版、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长处和困难问卷(自评版)对郑州市383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同伴依恋、世故性以及行为情绪问题间存在显著相关(P0.01);同伴依恋在世故性与行为及情绪问题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9.66%.结论:同伴依恋、世故性及行为情绪问题间的关系密切,世故性通过同伴依恋影响青少年的社会行为和情绪.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数学课堂的同伴互评模式研究多作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一部分进行设计,缺乏数学问题解决的评价针对性。研究在已有的同伴互评模式的基础上以波利亚的数学问题解决的四个步骤为评价量规建立支点,构建了融于数学问题解决的同伴互评模式,并提出通过理解题目量规设计、拟定方案量规设计、实施方案量规设计和回归检验量规设计,让同伴互评针对具体的数学问题解决开展评价;从同伴的观点是什么、我是否同意同伴观点和我从同伴的观点中能学到什么三个维度的回应技巧上给出具体的反馈回应策略指导,提高同伴互评的反馈质量;对于教师实施同伴互评给出接受不同的观点、拒绝唯一正确答案、把证据整合到学业表现和评分标准中、不要让个人发言代表整个群体发言、激活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意识五个方面给出具体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5.
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对学习困难儿童的注意、行为及同伴关系进行了研究。516名四、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参加了本研究,有效被试505人。其中学习困难儿童29人,占总人数的5.7%。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困难儿童与学习一般、学习优秀儿童相比,其注意、行为、同伴关系都明显存在更多的问题。因此,对他们的帮助和矫治工作必须考虑这些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都吉雅 《考试周刊》2009,(22):238-238
一、问题的提出幼儿期是幼儿良好品德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幼儿日后健康人格的形成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然而,如今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却存在着“重智轻德”的教育思想。最近我在班上搞了一项“幼儿品德行为问卷调查”,从其结果来看,班上35名幼儿中,爱父母的占60%,并且更多的只会索取爱,而不懂如何正确地表达爱:不能关心同伴友好合作的占20%,并且表现出自私、独霸的心理:在爱劳动意识上,能合要求的占57.1%。  相似文献   

7.
目前,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考试、人际交往、青春期心理适应、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困扰。如何给予正确引导,或者能给予正确引导而方式方法又容易为学生所接受的组织形式亟需努力探索。实践证明,“伙伴咨询”是一种较好的组织形式。一项调查显示:在回答“我碰到问题首先找谁商量”时,寻找同伴的占70%,寻找父母的占10%,寻找  相似文献   

8.
班级中的小团体,是学生同伴关系的一种存在方式,学生在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会逐步发现在兴趣、活动方式、态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和相容的对象,形成同伴关系,同伴之间的稳定性和有效性逐渐提高,便发展成小团体。心理学研究表明,每40人左右的班中有8-10个小团体,50人左右的班中有10-12个,60人左右的班中有11~13个。班级中的小团体规模以2—3人为最多,占68%,  相似文献   

9.
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79名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农村普通儿童的吸烟行为、与吸烟相关的问题行为、亲子依恋、师生关系、同伴吸烟及其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的调查发现:流动和留守儿童在不同年级中表现出不同的吸烟行为;与吸烟有关的问题行为、同伴吸烟情况、同伴对吸烟的反对和同伴对问题行为的控制能够显著预测儿童的吸烟次数和数量,亲子依恋和师生关系能部分预测吸烟行为;最后提出了流动和留守儿童吸烟行为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ADHD儿童的师生关系、情绪行为问题和同伴接纳的关系,探究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中的中介作用。研究采用师生关系问卷、同伴提名法和长处与困难问卷对130名3—5年级ADHD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ADHD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同伴接纳、师生关系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同伴接纳在师生关系和情绪行为问题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独生子女占大多数的班里,我发现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只顾自己,甚至带点自私的行为表现比较突出。比如对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特别小心,很不愿意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同伴一起玩了,也要再三叮嘱:“这是我自己的玩具,不能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对327名西南地区留守儿童施测心理一致感量表简版(SOC-13)、父母同伴依恋问卷(IPPA)中的同伴依恋分问卷和中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结果发现:(1)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依恋性别差异显著,女生的同伴依恋、心理一致感均显著高于男生;(2)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同伴信任、同伴沟通、同伴依恋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同伴信任、心理一致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同伴疏远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前者显著负向预测后者;(3)心理一致感在同伴依恋和心理健康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4.9%。因此,可通过调节留守儿童的心理一致感和同伴依恋水平对其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3.
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查表明,我国的学龄前儿童是缺乏分享行为的。我在多年的幼教实践工作中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我普就我班幼儿的分享行为进行了调查:在25人中,拿到玩具就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球的幼儿占57%;有争抢玩具就要,若不给他就哭(或告状)的幼儿有32%;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幼儿有40%。这些结果充分表明本班幼儿十分缺乏分享的意识与行为。而这些表现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会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这使我意识到这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本拟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提出了一些具体的,供幼教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与一般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标准进行比较,分析出启动缓慢型幼儿在同伴交往中存在主动性不强、缺乏交往技能、同伴交往情绪障碍及缺乏求助意识等问题;提出提高该气质类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策略,包括:刺激幼儿同伴交往主动性,注重对幼儿交往技能的训练,为幼儿创建适合与同伴交往的宽松环境,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人际融合能力。  相似文献   

15.
没有朋友的儿童的鉴别卢淑泉编译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关于同伴交往困难与不被同伴接纳的儿童的问题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统计表明,大约有6—11%的儿童存在此类问题。儿童同伴友谊的缺失,不仅直接导致儿童孤独、缺乏自信、社会技能发展障碍以及严重的心理创...  相似文献   

16.
田丽霞 《班主任》2014,(11):52-55
个别学生不善与同伴交往怎么办?乍听这个问题,很多人都会把目光集中到这些“个别学生”身上,认为这些学生自身有问题,我们要“集中力量”改变他们。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了很多很久,也接触了一些“不善与同伴交往的学生”,还追踪访问了一些当年在学校里不善与同伴交往的学生,了解了他们走向社会后的生活和工作情况。思考的结果如何呢?我想用几个案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董金环 《成才之路》2011,(21):13-I0008
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缺乏能与之分享物质和情感的兄弟姐妹,他们“唯我独享”,以自我为中心。我在我班(小小班)中做过调查统计:我班有幼儿共23人,拿到玩具自己玩,不愿给别人玩的孩子占68%;见到喜欢的玩具就要,不给就哭的孩子占26%;有争抢玩具行为的占30%;想玩但是没达到目的就伤害别人(抓人、咬人)的占21%。而表现出强烈独占欲望的孩子大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在家被家长溺爱惯了。本文拟对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具体、可操作的办法,供幼教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同伴侵害问卷、不良同伴联结问卷、感恩问卷和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问卷,对1194名初中生进行调查,考察同伴侵害与初中生病理性网络游戏使用的关系,以及不良同伴联结和感恩在其中的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结果发现:(1)在男生中,同伴侵害与POGU显著正相关,不良同伴联结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感恩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2)在女生中,同伴侵害与POGU显著正相关,不良同伴联结在同伴侵害与POGU关系间的中介作用不显著;感恩显著调节同伴侵害与POGU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同伴侵害是个体遭受同伴攻击的经历,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学龄儿童的同伴侵害现象,较少考察幼儿阶段的同伴侵害问题.本研究采用教师评定和母亲评定的方法考察了幼儿阶段同伴侵害的发生特点以及同伴侵害与内化问题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同伴侵害是3~5岁儿童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受侵害者与一般儿童相比具有更多的抑郁、社交退缩以及体诉等内化问题.  相似文献   

20.
王河清 《家教世界》2022,(18):55-56
<正>幼儿园区角游戏大多是一种独立游戏或合作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多数能自己独立解决,也有部分问题需要与同伴合作才能予以解决。这就需要幼儿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与同伴友好交往、协商,才能完成游戏。但是,游戏中因幼儿缺少规则意识,和同伴产生矛盾、无法继续游戏的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