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爱好写稿的朋友都说言论难写。其实不然,笔者在写稿时一是细听。去年秋天,笔者回老家农村探亲,听到乡亲们议论,今年菜价不错,明年准备扩大大白菜种植面积。菜价高就多种,反过来,种多了,菜价还会高吗?带着这个问题,我走访了村里的干部群众,写成了《发财、运气、科学》小言论,就农民种田的品种、价格、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议论,并且提醒农民种地一定要依靠科学、依靠信息,千万不能啥价格高就多种啥,最后种多卖不掉,吃亏的还是自己,这篇言论稿被《山西日报》采用。  相似文献   

2.
如今,“论文”这个字眼日见多起来了。评职称,要论文。晋升某一级职称,需要省以上公开出版刊物发表的论文多少篇,都有明文规定,据说这一条现在抠得很紧;读研究生,也要论文。没有发表论文,就拿不到文凭。对此,也有一些人提出了异议。其实论文在某种程度上也的确是衡量一个人在某方面研究成果、研究水平、研究能力的标尺,规定有它的合理因素。所以尽管对此有些议论,规定也不见些许松动。 看来论文不写是不行了,被逼上梁山。一些平时埋头事务、对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缺乏研究者,临到要论文了,却不知写什么好。真是“学到用时方恨少…  相似文献   

3.
学写评论,第一步就要学会选题。选题,统言之包含:命题、主题和标题。在这一讲里主要探讨如何命题,也就是如何捕捉写评论的题目。我给新闻专业的大学生讲授评论课,每  相似文献   

4.
10年前,我写的言论《脑子笨更应刻苦学习》,被《解放军报》评为优秀文章.从此,我写言论的兴趣愈加浓厚,不少言论被中央、省、市报纸和电台、电视台采用,至今已发表500来篇,有的还获了奖.我的体会是:  相似文献   

5.
林炳堂 《视听界》2004,(2):86-86
评论的写作不同于消息、通讯的写作,前者以说理为主,后者以叙事为主。记者要写出观点鲜明,切中时弊、说理透彻的评论,首要的一环要选准论题。评论的题目从哪里来?这是记者、通讯员写作评论时首先碰到的一个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采写实践,就此谈些粗浅体会。1.采访时“挖”。1991年,领导安排我去四甲镇不锈钢厂采访。这个厂原是镇里的骨干企业,但好景不长,结果亏损100多万元而倒闭。我了解到这个厂倒闭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引入风险机制,承包厂长包盈不包亏,盈了装进自己腰包,亏了拍拍屁股走人。我觉得这种现象面上也普遍存在,于是萌发了写作评论的想法,写了题为《不牵心肺怎知疼》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题目在哪儿?     
一位初学新闻写作的朋友常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一年写100多篇稿子,怎么有那么多题目可写呀?”我说:“五光十色的生活蕴藏着写不完的题目,问题在于你会不会抓。”一个合格的通讯员,应是掌握写作素材的“富翁”。不尽的报道题目就在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善于观察。观察,是我们捕捉新闻素材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通讯员要经常写稿子,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但是,写稿子要先有题目,有了题目才有写作的欲望和方向,才能去搜集材料,不然就不知道稿子的主题写什么,需要围绕什么中心去写。那么,题目从哪儿来呢?首先,要关心形势,明白报纸、杂志当前在宣传什么、报道什么。也就是结合形势选择题目。比如说,当前媒体都在集中力量宣传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讯员就可以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围绕明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以小见大,以实带虚。这就要求通讯员养成关心形势、学习形势的好习惯,经…  相似文献   

8.
新闻在哪里     
现在有的新闻,缺乏新闻由头。《两枚堪称“古币之王”的古币在石家庄市文物保管所完好保存》一稿,就是一例。稿中说:“这两枚古币是一九五八年从废铜烂铁中拣选而得的。”可是作者没有交代收藏这两枚古币的时间.如果是当时收藏的,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如果是近日交藏,或者是最近才鉴定出它们是“古币之王”,那可以说  相似文献   

9.
市场在哪里     
《视听界》2009,(2):120-120
前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最近再发高论:中国根本没有发生什么金融危机。上一次他发高论是在去年6月,股市过山车—般下滑的时候,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能够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而事实是在他说这话的4个月后,中国股市从最高的6000多点掉到了1600多点。与这样高亢的言语相反的,是充斥于网络的悲观论调。盲目的乐观和一味的悲观,都不是科学的态度,对公众都是不负责任的误导。  相似文献   

10.
底线在哪里     
《开心辞典》深受观众喜爱,在王小丫的老搭档李佳明拟出国留学时,央视决定海选“魅力新搭档”,近日来自《新闻晚报》的一则标题十分醒目:小丫“招女婿”被曝内定,《开心辞典》导演否认。内定与否读者当然关心,但是我更计较的是“招女婿”之类的说法。除了“招女婿”之外,还有上升到姐弟恋的,因为王小丫和入选主持人中任何一位搭档,未来的主持组合将呈现女大男小的局面,所以娱记又说小丫注定要在银屏上姐弟恋。真不愧是妙笔生花,经娱记之点石成金,海选“魅力新搭档”变成了“招女婿”,而新搭档年轻则又沦为“姐弟恋”。总之是有好戏要开场。…  相似文献   

11.
现场在哪里     
唐棣 《记者摇篮》2001,(1):21-22
  相似文献   

12.
教训在哪里     
  相似文献   

13.
幸福在哪里     
走在人群中,我习惯看一看周围人的手腕,那里似乎藏着一个属于当代中国人的内心秘密,从不言说,却日益增多。越来越多的人,不分男女,会戴上一个手串,这其中,不乏有人仅仅是为了装饰;更多的却带有祈福与安心的意  相似文献   

14.
出口在哪里     
一篇日本小说,写一个探险者牺牲在山洞的一条地下河里,临终前他给儿子写了几句话,用羊皮纸包紧放进河里.几十年后他的儿子落到了这张纸条:"有时候,就算知道没有出口,我们也要尽力去寻找.  相似文献   

15.
天堂在哪里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他朝思暮想的天堂。他来到天堂门口,喜极而泣,然后开始欢呼起来:“我终于来到天堂啦!我终于来到天堂啦!”然而天堂的守门人却诧异地问道:“哪里是天  相似文献   

16.
故事在哪里     
“故事在哪里?”或:“新闻在哪里?” 这是作为人类第二古老的职业——记者几千年一直在问的核心问题。人类虽然经过了石器、青铜、铁器时代,经过了口头文学、甲骨文、铭文、帛书、竹简、纸张、刻板印刷、活字印刷时代,经历了报纸、广播、电视、电脑的诞生和发展,进入了媒体一体化的网络时代,但是,“故事在哪里?”这个古老的问题还将永远地问下去。  相似文献   

17.
大学新闻系应当培养和造就什么样的人才?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需要调查研究一下:新闻工作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我想从报纸工作谈一点看法.办报,从整个社会分工来说,是各行各业中的一行一业;但同其他工作相比较,又有它的特点.每天出版一张报纸,读者通过它了解正在发生的国际国内事件;它面向社会,反映不断变革着的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它的内容广泛,涉及政治、法律、经济、教育、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它拥有大量读者,有工人、农民,有知识分子,也有各界爱国人士.总之,报纸作为社会舆论工具之一,和社会生活与人民群众是息息相通、紧紧相联的.一个新闻从业人员,是立足在这个特定的舞台上,去学习、去工作、去施展自己的才能的.一个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对教学很内行,经验也丰富,但如果不懂得报纸特点,不熟悉读者心理,就不一定能做一个好编辑;一个经济专家,尽管他对政治经济学很有研  相似文献   

18.
唐棣 《声屏世界》2001,(4):41-42
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如今已为广大观众所熟悉,人们对它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感受很深。而对电视记来说,能够出镜做现场报道,而且做得游刃有余,也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也许对一个正在认真地做着现场报道的记问他一个“现场在哪里”的问题,会有些突兀,但是还真得多此一举,这不是无的放矢。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14,(44):16-16
今年8月22日,身陷图圆8年、4次被判死刑的念斌,无罪释放,本刊以《念斌案这8年:悲剧仍花继续》为题作了报道。记者感叹:如今看似结案,在北京律师的努力下,不实的证据被逐一推翻,不公的判罚得以纠正.但凶手仍未见踪影,受害者的家庭伤痛未平;官司,仍将在双方的心中长久继续。如今看来,一语成谶。这个注定没有赢家的案子还将继续折腾下去,念斌还将活任“嫌犯”的阴影下,用政治学教授张鸣老师的话说“谁输,警察都不能输”。  相似文献   

20.
慈善是一种对陌生人的赠与,回赠是来自接受礼物者的“感激”,而不是好事证书或其他形式的“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