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定理对x∈(x1,x2)存在一个正数λ,使x=x1 λx21 λ.证明:充分性(存在一个正数λ,使x=x11 λλx2x∈(x1,x2))的证明,由x10并借助根域法(-2x2-x 4=0的两根为-1±433,x2 3x-1=0的两根为-3±213)可解得x∈-3…  相似文献   

2.
由不等式a2 + (λb) 2 ≥ 2λab(a,b∈R ,λ为参数 ) ,得a2 ≥ 2λab-λ2 b2 .由此得到如下一个推论 :若b >0 ,则a2b ≥ 2λa-λ2 b. ( )对于参数λ的任一实数值 ,不等式 ( )总是成立的 ,当且仅当λ =ab 时 ,取等号 .值得重视和有趣的是应用这个不等式可以简捷、巧妙地证明一类分式不等式 .现举例说明 .例 1 设xi >0 (i =1 ,2 ,… ,n) ,求证 :∑ni=1x2 ixi+1≥ ∑ni=1xi(xn+1 =x1 ) .证明 由xi >0及 ( ) ,得x2 ixi+1≥ 2λxi-λ2 xi+1 .∴∑ni=1x2 ixi+1≥ ∑ni=1(2λxi-λ2 xi+1 )=(2λ -λ2 ) ∑ni=1xi.取λ=1 ,原不等式得证 .例 2 设…  相似文献   

3.
文 [1]给出了条件 x+ y=1下 1xn+ λyn的最小值定理 ,并利用 (a2 + b2 ) (c2 + d2 )≥ (ac+ bd) 2 (a,b,c,d∈ (0 ,+∞ )和待定系数法证明之 .定理 已知 x,y,λ∈ (0 ,+∞ )且 x+ y=1,则当且仅当 y∶ x=λ1n+ 1 时 ,1xn+ λyn(n∈N* )取最小值 ,最小值为 (1+ λ1n+ 1 ) n+ 1 .本文给出定理的一个简单证明 .证明 ∵x,y,λ∈ (0 ,+∞ ) ,n∈ N* ,且x+ y=1,∴ 1xn+ λyn=(1xn+ λyn) (x+ y) n =(1xn+λyn) (C0nxn+ C1 nxn-1 y+ C2nxn-2 y2 +… + Crnxn-ryr+… + Cnnyn)=1+ C1 nyx + C2ny2x2 +… + Crnyrxr +… + Cnnynxn+ λC0nxnyn + …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和m=x1 x2=-ab、两根之积n=x1x2=ac是大家都熟悉的,那么一元二次方程的两根之比λ和两根之差d与系数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经过探索,可得定理1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c≠0)得两根之比为λ,则有(λ 1)2λ=abc2.证明由题设得(λ λ1)2=λ2 2λ 1λ=λ 1λ 2=xx12 xx12 2=x12 2x1x2 x22x1x2=(x1x 1xx22)2将韦达定理代入(1)得(λ λ1)2=(-cab)2a=abc2.定理2如果一元二次方程ax2 bx c=0(a≠0)两根之差的绝对值为d,则有d=|aδ|(其中δ=b2-4ac).证明对称性,不妨设x1=21a(-b b2-4ac),x2=21a(-b-b2-4ac),所以d=|x1-x…  相似文献   

5.
设A(x1,y1) ,B(x2 ,y2 ) ,点P(x ,y)分有向线段AB所成的比APPB=λ(λ≠ - 1 ) ,则有 :x =x1+λx21 +λ ,y =y1+λy21 +λ .且当P为内分点时 ,λ >0 ;当P为外分点时 ,λ <0 (λ≠- 1 ) .当P与A重合时 ,λ =0 ;当P与B重合时 ,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应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能使许多问题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有着非凡的功效 .1 比较大小例 1 已知a >0 ,b >0 ,0 0 ,则 1 -x =1 - λ1 +λ=11 +λ.于是 a2x+ b21 -…  相似文献   

6.
1 Introduction Letf(x ,λ)beagivenpowerserieswithfunction valuedcoefficients,f(x ,λ) =c0 (x) c1(x)λ c2 (x)λ2 …   cn(x)λn … (1)wherecj(x)isarealorcomplexfunctionwithre specttox∈ (a ,b) .Suppoethatf(x ,λ)isanalyticasafunctionofλattheoriginλ =0 . Chisholm[1] pointedoutPad啨approximantmethodcanbeusedforobtainingthesolutionofawkwardin tegralequations,andespeciallythosewhichpossessageneratingfunctionoftheform (1) ,sinceth…  相似文献   

7.
题目 已知函数f(x)(x∈R)满足如下条件:对任意实数x1,x2都有λ(x1-x2)^2≤(x1-x2)[f(x1)-f(x2)]和|f(x1)-f(x2)|≤|x1-x2|,其中λ是大于0的常数.设实数a0,a,b满足f(a0)=0和b=a-λf(a).(Ⅰ)证明λ≤1,并且不存在b0≠a0,使得f(b0)=0;(Ⅱ)证明(b-a0)^2≤(1-λ^2)(a-a0)^2;(Ⅲ)证明[f(b)]^2≤(1-λ^2)[f(a)]^2.分析 这是2004江苏高考题,形式新颖,在函数与不等式的交汇点上命题,旨在揭示函数的性态,与高等数学衔接紧凑,难度大,区分选拔功能明显.  相似文献   

8.
双连不等式是不等式组的一种表达形式 ,在解双连不等式时一般是利用解不等式组的方法来求解 .若能灵活运用定比分点公式求解则十分简洁 ,事半功倍 .设P1 (x1 ,y1 ) ,P2 (x2 ,y2 ) ,P(x ,y) ,P1 P =λ PP2 ,则x =x1 λx21 λy=y1 λy21 λ且λ =x-x1 x2 -x =y-y1 y2 -y,其中P内分P1 P2 时λ >0 ;P外分P1 P2 ,λ<0 ;P与P1 重合时 ,λ=0 ;P与P2 重合时 ,λ不存在 .例 1 解不等式 12 相似文献   

9.
(本讲适合高中)解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问题已备受关注,而直线系方程的巧妙利用,既可摆脱求交点、直线方程等烦琐运算,又能较简单地得到所需结论,充分体现了整体处理问题的解题策略.本文从六个方面介绍直线系方程在证明平面几何问题中的应用.若直线a1x b1y c1=0与a2x b2y c2=0相交于点P,则通过点P的直线系方程可写成λ(a1x b1y c1) μ(a2x b2y c2)=0(λ、μ∈R).1证明三线共点用直线系方程表示过其中两直线交点的直线,然后,取特殊的λ0、μ0时就是第三条直线,从而证明三线共点.图1例1如图1,⊙O与△ABC的边BC、CA、AB分别交于点A1和A2、点…  相似文献   

10.
W.Janous 猜想:设 x、y、z>0,则 (y~2-x~2)/(z x) (z~2-y~2)/(x y) (x~2-z~2)/(y z)≥0 (1)近几年,不少刊物发表文章给出这一猜想的证明和推广形式,其中文[1]的参数形式的推广很有适应性,印命题1 设 x_i∈R~ (i=1、2、…、n),α、β、γ∈R,λ>0,且1-λx_i~γ>0(i=1、2、…、n),则当αβγ≥0时,  相似文献   

11.
设点P1(x1,y1)、P2(x2,y2)和P(x,y),若P1P=λPP2(λ≠-1)则有x=x1 λx21 λ,y=y1 λy21 λ.显然点P在P1、P2的连线上,且当λ>0时,P在P1、P2之间;当λ<0时,P在线段P1P2外;当λ=0时,P与P1重合.上述结果就是定比分点公式之内容.众所周知,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公式之一,其关键是λ的确定.由此出发,我们若能恰当地设置λ,不仅能使问题化难为易,而且能体味其解法的简洁美.下面举例说明定比分点公式的若干应用.1 求解函数的值域例1 求函数y=1 3x 11-x 1的值域.解 令λ=-x 1,则λ≤0,依题意有y=1 (-3)λ1 λ,这样λ就是点P(y…  相似文献   

12.
公式 x0 =x1+λx21 +λ 是解析几何中数轴上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运用联想、类比的数学方法 ,可以用它来解决与之结构相似的多种数学问题 .下面从 4个方面例谈该公式在解题中的妙用 .1 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已知棱台上底面积为 S1,下底面积为 S2 ,过棱 AB上一点 P作截面与上底面平行 ,且APPB=λ (λ≠ -1 ) ,设截面的面积为 S0 ,那么S0 =S1+λ S21 +λ .证明 :如图 1 ,S1S0=ADPQ 1S2S0=BCPQ 2由 2得 :λ S2S0=λBCPQ 3由 1 3得 :S1+λ S2S0=AD +λBCPQ图 1图 2延长 BA、CD交于 E(如图 2 ) ,由△ AED∽△ PEQ可得AEAE +…  相似文献   

13.
人教A必修2第三章直线与方程习题3、3A组第4题: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方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方程.这是一个有用的结论,表示过2条已知直线l1和l2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其中λ是参数,当λ=0时,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P120第4题如下: 已知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相交,证明议程:A1x+B1y+C1+λ(A2x+B2y+C2)=0(λ∈R)(*),表示过l1与l2交点的直线.  相似文献   

15.
论文主要考虑如下形式的非局部问题ut=Δu+λu∫Ω1(y,t)fπ(x,y)dy,x∈Ω,t0,u|Ω=0,t0,(0,1)u(x,0)=g1(x)x∈Ω1,其中fσ(x,y)=1,0,y∈Ω1,x∈Ω,其他,并且k∈(0,1],Ω=[-1,1]×…×[xn-k,xn+k],x∈Ω,x=(x1,…xn),,并利用Matlab实验对(0.1)的平衡解进行了研究,得到以下数值结果1.若λnπ2/4,上述问题有一个稳定的平衡解u=0;2.若λnπ2/4,上述问题有两个稳定的平衡解u=0和u=uλ0.其中n 1,2,…,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非局部问题的解析解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本刊 2 0 0 4年第 2期第 38页上《方程1 5 2 5 … x5=y2 ( * )有无穷多个整解》一文过于浓缩 .将 5换为n,文中提到 ,当 n =1时 ,即方程1 2 … x =y2有无穷多个整解 .但原文没有给出证明 ,也没有指明出处 .为此 ,补充证明如下 :因为  1 2 … 8=8. 92 =6 2 ,所以 x =8,y =6是其一个整解 .现在假定 ( x0 ,y0 )是其一个整解 ,即1 2 … x0 =x0 ( x0 1 )2 =y0 2 ,则  1 2 … [( 2 x0 1 ) 2 - 1 ]=[( 2 x0 1 ) 2 - 1 ]( 2 x0 1 ) 22=4 .x0 ( x0 1 )2 . ( 2 x0 1 ) 2=4 .y0 2 .( 2 x0 1 ) 2 =( 4 x0 y0 2 …  相似文献   

17.
某些类似于直线形式或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形式的问题上 ,也能巧妙地利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去解决 ,从而获得一种全新的解题理念 .1.用在一些函数值域和不等式的解答问题上【例 1】 求函数y=1+cosx3-2cosx的最值 .解 :类比x=x1+λx21+λ则y=13+ ( -23cosx) ( -12 )1+ ( -23cosx),令“直线”上三点A( 13,0 )、B( -12 ,0 )、C(y ,0 ) ,则λ =-23cosx ,知 :-23≤λ≤23,当λ =-23时 ,y =13+ ( -23) ( -12 )1+ ( -23)=2 ;当λ =23时 ,y =13+ 23( -12 )1+ 23=0 ,所以ymax =2 ,ymin =0【例 2】 求函数y=2x21+x2 的值域解 :y =2x21 +x2 =0 +x2 · 2…  相似文献   

18.
圆锥曲线是解析几何中的重要内容,与圆锥曲线有关的轨迹问题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本文给出圆锥曲线弦的定比分点的轨迹方程的几个通式,并说明它的应用.命题1设斜率为k的直线与椭圆b2x2+a2y2=a2b2(a>0,b>0)相交于A、B两点,动点M满足AM=λMB(λ为常数),则点M的轨迹方程是2(22)2(1)(2222b x+a ky+λ4?λb x+a y?a2b2)(b2+a2k2)=0.证明设点M(x,y),直线AB的参数方程为x0=x+t,y0=y+kt(t为参数),代入椭圆方程并整理得:(b2+a2k2)t2+2(b2x+a2ky)t+b2x2+a2y2?a2b2=0.设点A(x1,y1),B(x2,y2)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22222t1+t2=?2(b x+a ky)/(b+a…  相似文献   

19.
20 0 2年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加试试题的第二大题是 :实数 a,b,c和正数λ使得 f ( x) =x3+ax2 + bx+ c有三个实根 x1 ,x2 ,x3,且满足( 1 ) x2 - x1 =λ;( 2 ) x3>12 ( x1 + x2 ) .求 2 a3+ 2 7c- 9abλ3 的最大值 .笔者研读了参考答案 ,觉得解法不够自然 ,因此 ,本文给出该试题的比较自然的解题思路并进行简单的分析 ,供读者参考 .首先注意到试题的最终要求是求表达式2 a3+ 2 7c- 9abλ3 的最大值 .但是这一个表达式比较复杂 .一方面 ,它包含 a,b,c,λ等多个参变量 ;另一方面 ,它的形式也“怪怪”的 ,缺乏美感 .怎么会想出求这样一个表达式的最…  相似文献   

20.
本期问题 初343已知x、y为正实数,n∈N,且n≥2.证明: n√x+(2n-1)y/x+n√y+(2n-1)x/y≥4. 初344 在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中,动点E、F均在边AD上,满足AE=DF,联结CF与对角线BD交于点Q,联结AQ、BE交于点P.求DP的最小值. 高343设a、b、c>0,且abc=1,λ(λ≥1)为常数.证明:a1/a+b+λ+1/b+c+λ+1/ρ+δ+λ≤3/2+,当且仅当a=b=c=1时,上式等号成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