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案例:圆柱的认识 [教学片断一]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带的圆柱体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光光的,滑滑的。 师: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生:上下是圆圆的、左右是弯曲的。 师:能不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一个学生举起圆柱体的物体,将上下两个面指给大家看)  相似文献   

2.
教学片段: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3.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 (生答略) 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  相似文献   

4.
课题:ξ3.2同类项教学目标:(略)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师:同学们逛过超市吗?你们注意过超市的商品货架上摆放的商品有什么特征吗?你们认为商品这样摆放有什么好处?请谈谈你的观点。(通过同学们熟悉的生活问题的切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方面由生活中的分类问题为探究数学中的分类问题奠定基础。)师:分类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用处也很广。如:现在若要对本班的第二组同学进行分类,你会怎么分?请交流讨论并说说你分类的原则。(依据学生探究得出的:按性别、按年龄、按体重、按家庭住址所在的区域、按兴趣爱好、按出生月份或日期…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使用教材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 5 6— 5 7页 (北师大版 )。  教学过程  活动一 :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 :我们学过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 ,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 ?也可以看看这个礼堂的周围 ,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  生1 :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 ,有正方体 ,还有圆柱体。  生2 :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师 :在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 ,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面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 :…  相似文献   

6.
师 :老师这里有4张图片 ,谁能根据方框中的提示把它们分成两部分?师 :能说说你是怎样分的吗?生 :我把○和 一样多的摆在每个方框里 ,把不一样多的摆在第二个方框里。师 :你怎么知道每组中的○和 是不是一样多的?生1 :我是看出来的。生2 :我是数出来的。师 :刚才多数同学用数一数的办法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 ,发现两组物体不是一样多 ,就是不一样多。现在老师希望你能用摆一摆的办法来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看谁行!请你拿出学具盒中所有的红花和黄花图片 ,看谁能通过摆一摆 ,比较出红花和黄花的多少。生1师 :你们真聪明 ,想出了这么…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人教版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10~12页课前准备:用教材第121页的材料做一个圆柱。片段一:师:课前老师安排大家用教材121页的材料做一个圆柱,做得如何呢?请摆放出来让大家共同欣赏。生摆放做好的小圆柱。师:漂亮。你能说说是如何做成的吗?  相似文献   

8.
教《找共同特征》一课时,指导学生找出某类物体“特有的”特征这一环节,我是这样教的: 师:每个同学都准备了一只精美的圆珠笔,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把圆珠笔摆放在桌上,看哪组摆的又整齐又快! (学生摆放好圆珠笔。) 师:你们看,每组的圆珠笔颜色、形状、长短不一,各  相似文献   

9.
目标:1.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发展观察、分析的能力。准备:有色彩排列规律、凹凸排列规律的衣服,幼儿园及周围环境中有规律排列物体的照片,幼儿团体操录像图谱,投影仪。过程:一、感知生活中有规律的序列及其产生的美感1.欣赏服装①出示一件色彩交替排列的衣服,引导幼儿观察:这件衣服上的颜色是怎么排列的?②出示一件单色但花纹有凹凸变化规律的衣服。这件衣服只有一种颜色,它有排列规律吗?③请幼儿互相在衣服上找规律。2.欣赏照片①出示有规律摆放的菊花照片:这些花的摆放有规律吗?是按什么规律摆放的?②出示其他…  相似文献   

10.
<正>一、铺垫孕伏,生活引入师:同学们,你们找一找教室里有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的呢?生活中,你在什么地方见到过长方形?(教师强调长方形是物体的一个面)师: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什么形状的?周长又在哪呢?请同桌互相指一指。师:再摸一摸课桌的周长。师:描描画画下面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激活内需 (教师出示学校的图片和场景) 师:孩子们,请你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画面中物体的面,你能找出你认识的平面图形吗?  相似文献   

12.
(这项教学活动历时7分钟) 师:看看课本的图,请把图上画的几种物体分一分。大家都按这些物体的用途来分。 (请一个学生到讲台前,对着讲台上摆的实物说明自己的分类。学生把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摆在一起,书和笔摆在一起,杯子和碗摆在一起。) 师:你分成了几类?说一说为什  相似文献   

13.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科学课。什么内容呢?(板书课题:照镜子)生:照镜子。师:你照过镜子吗?生:照过。师:对,每个人都照过。那么在照镜子的时候,你看到镜子里有什么呢?生:自己。师:那你把一个物体放在镜子前面呢?生:会看到那个物体。师: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那个物体或人物是真实的吗?生:不是。师:我们可以把在镜子里看到的物体或人物叫做“像”。(板书:像)师:同学们想一想,在我们的生活里,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像镜子一样,照出物体的像呢?生:有水。师:什么样的水,老师杯子里的水吗?生:不是,是池塘里碧绿的水,可以映出人的像。师:哦,还有吗?生:特…  相似文献   

14.
【片断一】摸出来的精彩师: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个魔袋,里面有很多物体,想不想从中摸一个长方体?请每个同学都摸一摸。师:请举起摸出的长方体,和大伙谈谈你的感觉。生:我感觉长方体的六个面很光滑,对着的面是完全一样的。  相似文献   

15.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5~86页及相应练习。【活动流程】策略一:举一举,感知轻重,导入新课1.举物游戏。师:请同学们举起课前收集的物体的质量报告单,你对这张纸的重量感觉怎样?生:这张纸很轻。师:举起你的数学课本,感觉怎么样?生:数学课本重。师:数学课本与这张纸比较是重的,但与人的重量比较又是轻的。2.引入新课。师:课前,老师让大家到超市收集一些物体的重量,我拍  相似文献   

16.
朱永坤 《江苏教育》2004,(12B):37-38
教学案例:圆柱的认识【教学片断一】师:请同学们拿出你所带的圆柱体的物体,闭上眼睛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17.
温馨提示:保持镜子的摆放位置和角度不变.改变乒乓球的位置,看到的球的个数会改变吗?赶快动手试试吧!同时.请你从几何光学的角度去分析物体的位置和像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 北师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魔术袋,你们想知道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吗? (生想) 师:现在就请几位同学为大家揭开谜底。 (请4名同学上讲台) 师:请你们在袋里随便摸出一个物体,并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如果说对的话,同学们就为他鼓掌。 (4位同学分别摸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这4种形状的物体,同时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它们的立体图。) 师:今天,我们上一节“认识物体”的数学课。 (板书:认识物体)  相似文献   

19.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物体有几部分。 师:好!张强到前面来。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的上衣,看看这件上衣可分成哪几部分? 生:张强的上衣由“衣领、衣身和衣袖”三部分组成。衣领和衣袖颜色相同,衣身上有口袋,颜色和袖子不同。  相似文献   

20.
教学片段: 片段一:分一分,发现图形共同特点 师:请同学们找一找,教室里、校园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有你认识的图形。(生答略)师:大家都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下面这些图形中,你认为哪几个可能是好朋友呢?为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