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眼病患者忌吃大蒜2.近视的人忌吃甜食3.脑血管病人忌吃狗肉、不宜多食鹌鹑蛋4.心血管病人忌喝咖啡、忌吃螃蟹5.冠心病病人不宜饱餐、不宜多饮可乐型饮料6.动脉硬化病人忌吃人参7.气管炎病人忌睡前饮酒8.哮喘病人不宜多吃盐、忌吃疑为过敏原的食物9.肺病患者不宜饱食10.肺结核病人不宜多吃菠菜11.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大量喝啤酒12.溃疡病患者忌饮茶和牛奶13.肝炎病人忌吃大蒜、羊肉、甲鱼、生姜,不宜多吃葵花子和糖14.慢性肝病病人不宜吃小麦、土豆类食物15.肝硬变病人忌吃粗糙食物16.慢性胆囊炎病人忌吃高脂肪及刺激性食物17.胆囊炎患者忌吃肥肉18.胆结石病人不宜多吃糖19.胆石症病人忌食过酸食物20.非细菌性腹泻时不宜食用大蒜  相似文献   

2.
有些病人不宜饮豆浆豆浆性平偏寒而滑利,平素胃寒,饮后有发闷、反胃、嗳气、吞酸的人,脾虚易腹泻、腹胀的人以及夜间尿频、遗精肾亏的人,均不宜饮用豆浆。不能与药物同饮有些药物会破坏豆浆里的营养成分,如四环素、红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不能冲入鸡蛋鸡蛋中的鸡蛋清会与豆浆里的胰蛋白酶结合,产生不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不宜过量饮豆浆一次不宜饮过多,否则极易引起过食性蛋白质消化不良症,出现腹胀、腹泻等不适病症。不要空腹饮用空腹饮豆浆,豆浆里的蛋白质大都会在人体内转化为热量而被消耗掉;不能充分起到补益作用。饮豆浆同时吃些面包、糕…  相似文献   

3.
哪些病人不宜吃冷品很多人喜欢吃冷品,对于患有某些疾病的人来说,冷食过多是有害无益的。冷饮中的雪糕、冰淇淋等主要是由奶酪、蛋白质、糖、香精等制成,胆固醇的含量都较高。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血脂高的病人不宜多吃,因为这些冷饮的刺激,会使血管收缩、血压升高,致使病情加重,甚至有发生脑溢血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脾弱便溏的病人不宜吃。因为花生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有缓泻作用。肠炎、痢疾、消化不良等脾弱者食用花生后,会加重腹泻,不利于疾病恢复。高酯血症病人不宜吃。因花生中含脂肪较高,高酯血症病人食用后,会使血液中的脂肪升高,而血脂升高,往往又是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滴露 《健身科学》2013,3(3):32-33
曾经,鸡蛋被当成珍贵的补品,只有孩子、老人、孕产妇才有吃它的权利。现在生活好了,山珍海味都不再新鲜,小小的鸡蛋地位更是越来越低:胆固醇太高、脂肪太多、老人不能吃……这些“反健康”的帽子被扣在鸡蛋头上,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怕吃鸡蛋、少吃鸡蛋、甚至不吃鸡蛋。那么,到底怎么吃鸡蛋,才能取得最健康的保健效果呢?  相似文献   

6.
营养鸡蛋别乱吃:有人喜欢买营养鸡蛋,认为吃含有微量元素的鸡蛋对身体有益。所谓的营养鸡蛋,就是利用碘、锌、铁等微量元素制成的特殊饲料,鸡吃了这种饲料生下的蛋就是营养鸡蛋。专家指出,其实成人最容易缺少的微量元素钙、铁和碘,通过每天吃1到2个普通鸡蛋就完全能够满足。  相似文献   

7.
鸡蛋的营养价值是不容忽视的.每天早餐吃1-2个鸡蛋,就可以满足人体一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故是公认的营养佳品.关于吃鸡蛋,有众多的说法和认识的不同,这样往往会误导人们撞入吃鸡蛋的误区,影响了鸡蛋在体内的消化吸收,甚至有损人体健康.本文就鸡蛋的营养、吃法、做法以及一些注意事项作一介绍,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感冒忌食:香蕉,橘子,冰,羊肉,烟,酒。咳嗽忌食:冰淇淋,橘子,炸烤,辣椒,花生,酒,甜食。急性胃炎忌食:油炸食物,酒,辣椒,糯米。慢性胃炎忌食:生冷食物,酸酵食物,甜食。肠炎忌食:香蕉,石榴。脑神经衰弱忌食:辣椒,酒,咖啡,葱,蒜。急性肾炎:如有肾功能不良或浮肿而需要忌盐者不宜吃香蕉,因香蕉中含有较多的钠盐,能加重浮肿,增加心脏和肾脏的负担。心力衰竭、水肿严重病人:不宜吃含水分多的西瓜、梨、菠萝等水果,因大量水分会使心力衰竭、水肿病情加重。心肌梗塞、中风病人:不宜吃柿子、苹果、莲子等水果,因含鞣酸有收敛作用,易引起便秘,会使病情…  相似文献   

9.
医生们说,超过30%的肝硬化患者是由于饮食不慎而加重病情,甚至造成意外的。临床上常见,病人及家属误以为高营养的东西有利于病情的康复,但是,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营养丰富的食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肝细胞的修复,但有些食物是不宜多吃的。一、巧克力、块糖及其它甜食,一日之内不宜多吃,吃得过多会使胃肠道的酶分泌过多发生障碍,影响食欲;糖容易发酵,能加重胃肠胀气,并容易转为脂  相似文献   

10.
跌打瘀肿病人不宜吃。因为花生中含有一种促凝血因子,经化学提纯,制成某种制剂,可用于凝血机能低下和血小板减少等疾病。跌打损伤、血脉瘀滞者食花生过多,会出现血液不散,加重瘀肿。  相似文献   

11.
逯柏 《健身科学》2009,(11):8-8
心脏疾病已成为威胁美国男性和女性的头号杀手。美国《风险分析》杂志授权一家在线杂志调查表明,每天吃一个鸡蛋的人患心脏疾病的几率还不到百分之一。依我看来,这有助于打破无论你吃多少鸡蛋都对健康有害,决不能把鸡蛋列人保护心脏健康食谱的神话。  相似文献   

12.
谣言粉碎机     
笨鸡蛋,纯忽悠 现在,人们越来越追求原生态的食品。去郊区游玩用餐,通常会有香椿炒蛋这道菜。商家特别强调,菜中的鸡蛋是笨鸡蛋(指农家散养的鸡下的蛋),鸡是放养的,吃的是青草、虫子,喝的是露水,营养价值是普通鸡蛋的几倍,而且还没有激素、抗生素、色素,有营养、更安全。可是你知道吗?当前国家并没有关于笨鸡蛋和普通鸡蛋生产和鉴定的标准,“笨鸡蛋”不过是消费者的概念。同时,即便是散养产出的鸡蛋,营养价值同普通鸡蛋也没有本质区别,不过胆固醇含量更高一些,心血管病人更应慎吃。  相似文献   

13.
国外一项研究报告指出,女性青春期多吃鸡蛋能防止乳腺癌,而多吃黄油则会增加患该病的机会。哈佛大学分析了护理健康研究搜集的数据,发现十几岁时经常吃鸡蛋的女士,患乳腺癌的几率比较低,但吃黄油似乎会增加这种危险。护理健康研究是一项正在进行当中的研究,被调查的女性超过12.1万名。弗雷泽博士的研究小组发现,鸡蛋之所以能够减少患乳腺癌的危险,是因为它富含人体必不可少的氨基酸、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报道说,实际上,纤维素能够降低雌激素水平,从而降低患乳腺癌的几率。鸡蛋能防乳腺癌@王增  相似文献   

14.
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晚上吃。古人云:“早上吃姜,胜过吃参汤;晚上吃姜,等于吃砒霜。”生姜味辛性温,含有挥发油、姜辣素、树脂及淀粉等。姜能增强和加速血液循环,刺激胃液分泌,兴奋肠胃,促进消化,还有抗菌作用。早上吃一点姜,对健康有利,但晚上吃,因为姜本来属热,会让人上火,劳命伤身,所以不宜吃。  相似文献   

15.
张喜 《健身科学》2006,(5):46-47
1烧肉不宜过早放盐:盐的主要成分氯化钠,易使肉中的蛋白质发生凝固,使肉块缩小,肉质变硬,且不易烧烂。2油锅不宜烧得过旺:经常食用烧得过旺的油炸菜,容易产生低酸胃或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会发生癌变。3肉、骨烧煮忌加冷水:肉、骨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烧煮中突然加冷水,汤汁温度骤然下降,蛋白质与脂肪即会迅速凝固,肉、骨的空隙也会骤然收缩而不会变烂。而且肉、骨本身的鲜味也会受到影响。4烧鸡蛋不宜放味精:鸡蛋本身含有与味精相同的成分谷氨酸。因此,炒鸡蛋时没有必要再放味精,味精会破坏鸡蛋的天然鲜味,当然更是一种浪费。5酸碱食…  相似文献   

16.
成语典故     
鸡飞蛋打 古时候战乱不断,普通老百姓生活非常艰难。别说是每顿饭没有肉吃,恐怕树根也早已经被人啃光了。上高中的时候学历史,听老师讲李自成那时候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是因为老百姓穷的只能吃土,实在无法生存下去。饥饿是斗争的权力。 话说某某小青年,实在是饿昏了,就计划着去偷别人家的鸡蛋吃。夜深人静,伸手不见五指。他翻墙跳进了村子里的一家富户,摸到了后院的养鸡场。果然发现了鸡蛋,急忙揣在怀里,但在一瞬间却产生了另外的想法:鸡肉肯定比鸡蛋还要好吃,鸡蛋只够一两个人吃,而抓两只小鸡就够六七个人吃了(那年月谁家里的孩子都多)。于是“邪念”战胜计划和理智,就伸出了魔爪。他不曾想自己的举  相似文献   

17.
资讯盘点     
《新体育》2011,(5):8-9
山楂是一味中药,可以消食、活血化瘀、降血脂。很多时候,人们将超市中的山楂片,既当零食又当小药,送给老人和小孩吃。山楂片含有丰富的有机酸,能够刺激消化液分泌,可以促进食欲和消化。但是,有胃溃疡的病人不宜食用,可能会诱发胃出血。尤其是糖尿病病人食用时需要特别的注意,一定要遵从医嘱。而且经过加工的山楂片含有较多的糖和淀粉,过...  相似文献   

18.
本月提示     
《健身科学》2012,(6):7
蛋清发红的蛋不能吃最近有消费者在食用鸡蛋时发现蛋清是红色的,而商家戏称是因为鸡"例假"所致。一家生产昆虫鸡蛋的厂家网站上则解释,这类鸡蛋为专食昆虫的鸡所产,"昆虫鸡蛋"内含丰富的卵磷脂、生物蛋白、维生素、锌、硒、钙等矿物质,能强身健体提高人体免疫力,是全面补充营养的佳品。昆虫和虾  相似文献   

19.
吃鸡蛋皮肤起斑,吃红薯烧心,吃巧克力头痛……人体赖以生存的食物竟有如此“不友好”的反应,实在出人意料。其实,这就是科学家所说的食物之“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鸡蛋是一种营养丰富的理想食物,但偏偏有些人对蛋黄心生畏惧,吃鸡蛋时只吃掉蛋清,蛋黄则弃置一边。尤其是一些患有“三高症”的中老年人,因为听说蛋黄的胆固醇含量高,是直接造成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中风等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就更不敢吃蛋黄。其实,这种“惧蛋”心理大可不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