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好文章除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结构井然外,还应该语言生动。生动的语言能使文章锦上添花,词不达意、语言干涩则使文章的可读性大大降低。人人都希望自己文章的语言优美动人,那么,语言表达是否有技巧可循呢?这里结合实例,具体谈谈。  相似文献   

2.
文章是由一句句话组织起来的,而一句话又是由一个个词连接而成的。词语、语句构成了文章的语言,是我们用来建造文章这座大厦的最基本的材料。好的语言能使文章的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而美的语言则能使文章的表达优美动人隽永。  相似文献   

3.
话要说得动听,文章要写得好,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大凡鲜活的、具有美感的文字总惹人喜爱,引人入胜,反之那些陈旧的、缺乏文学性的语言显得面目可憎,拒人于千里之外。那么,怎样才能使作文的语言生动亮丽起来,使之无"阅读疲劳"之虞,有"赏心悦目"之感,本文就选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根据内心情感的节奏变化需要,使用各种句式,运用与作者或写作对象的气质、性格相符的语言,使文章语言富有个性,用暗示性描述,用调配语言的色调,赋予语言新意等方面总结在作文写作中,如何运用语言使文章出神入化。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作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作文赖以示人的美丽外衣,任何新颖的素材、精美的结构、深刻的主题,都需依赖语言表达来实现。生动而富有个性的语言会让文章锦上添花,使人读来赏心悦目;枯燥乏味的语言会让文章黯然失色,使文章的阅读价值大打折扣。可以这样说,语言是一篇文章存在的载体,它是衡量一篇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尺!  相似文献   

5.
实践证明,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的语言别具特色,精彩纷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运用"排比"修辞,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美;运用"比喻"手法,可以使文章语言更具"形象美"……在平时练习写作时,我们要学会有意识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使我们文章的语言变得"靓"起来,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  相似文献   

6.
孔子曰: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其中,"文"即指"文采"。要想使文章更具文采,就需要"精装"作文语言。那么,如何"精装",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更加光彩夺目呢?一、锤炼词语锤炼动词——增强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如:"待到增加了秃头  相似文献   

7.
鲜活的词语,多变的句式,灵动的语言,如行云流水,会使文章平添亮色,倍增魅力。可多数同学的语言往往过于平淡,因而使文章效果大打折扣。所以应该想方设法给你的语言加点“盐”——让文章变得有滋有味。请看: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作者头脑中的形象通过文字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文章的语言不仅必须准确、鲜明,而且必须具有生动性。语言犹如文章的血肉,语言生动,文章就显得圆润丰满,具有活力。那么,教师怎样指导小学生把文章写得生动感人呢?  相似文献   

9.
孙树华 《考试周刊》2012,(92):61-61
作文语言不仅要准确,而且要通俗、简洁和明快。要加强语言学习和训练,提高文章的语言修养,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品味名作佳句,勤于动笔,反复推敲,锤炼作文语言,使语言更富感染力,让学生的作文语言美起来,从而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文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作文语言是文章的血肉,因此语言求新才能使文章不落窠臼,脱颖而出。而当前学生的作文,语言贫乏枯燥,千篇一律,文章流于形式,文章的内涵韵味更无从谈起。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摸索出一套作文语言创新之法,可避免作文语言的呆板僵化和干瘪,使文章生动有趣,富有新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浏览中考满分作文,不少文章都流淌着唐诗宋词的古风雅韵,弥漫着古色古香。可以说,引用古诗词名句,既能使文章庄重典雅,又能使语言诗意灵动,既可以避免描述性语言的刻板平淡,又可以克服叙述性语言的繁冗拖沓,真是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2.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具有缜密的结构,丰富的内容,更要有斐然的文采。抛开结构与内容,如何使文章富有文采呢?修辞可以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恰当的修辞会使语言文采斐然。因此本文想要讲的是初中生如何利用修辞来增加文章的文采,将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相似文献   

13.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凭衣装。”那么,文章靠什么呢?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好文章的魅力就在语言。作文中新颖鲜活的素材,别具匠心的构思,深刻高远的立意,都要以语言为载体。如果作文的语言平淡如水,枯燥无味,苍白无力,那么一切都会黯然失色。作文如能精心炼句炼意,使语言闪光耀采,文采熠熠,充满精神气,那就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如是考场作文,那一定能使阅卷老师为之陶醉感染,甚至拍案叫绝。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语言文采熠熠、亮丽动人呢?  相似文献   

14.
当代大学生文章的一个通病是词汇贫乏,语言苍白干瘪,枯燥乏味,有的虽通篇艳词丽句,但空洞无物。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本文作者认为在生活中学习和提炼语言、精选动词、恰当运用辞格是切实可行的办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使文章生动、有力、优美、感人的重要条件,俗话说:“人看衣裳马看鞍,文章要看好语言。”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生动感人的语言,既使它有鲜明的主题、精当的材料、严谨的结构,也都无法得到表现。正如高尔基的“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这句话所告诉我们的,掌握和运用语言、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是写好文章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功。但是中学生由于阅读不多,积累不丰,视野狭窄,感受不深,缺乏丰富、生动的语言,经常难以写出有“文采”的文章。  相似文献   

16.
正一、从学习语言的规律来看由于小学生的词汇比较贫乏,掌握的句式也非常有限,因而学习语言的方法不是靠理性的分析,而是靠对语言的直接感受积累。朗读就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小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领会。学生高声朗读能使文章变得好懂和易解,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通过朗读也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所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还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的节奏。一篇词汇丰富、语言精彩的文章如果能反复朗读,达到琅琅上口、熟读成诵,书本的语言就会变成自己的活的语言,成为自己的储备和财富。一旦用到某些词汇、句式、表达方法时,就会涌上笔端,运用语言的能力自然会大大提高。小学  相似文献   

17.
杨林 《语文天地》2011,(22):58-59
准确性是对说明文语言的首要要求,事理说明文同其他文体的文章相比,更要求语言的准确无误,也就是说,一定要符合客观实际和事物发展的逻辑规律。另一方面,事理说明文为了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在行文时也不完全排斥使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方法,或把描写、议论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起来,使行文语言生动活泼。正是因为事理说明文的这种特点,在对这种文体  相似文献   

18.
孔子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这里的"文"即指文采,意思是说没有文采的文章,便不能远播.可见语言在文章中的魅力.怎样才能使文章的语言有声有色、鲜活灵动、美妙多姿呢?  相似文献   

19.
我们要求文章的语言仅仅达意是不够的,还要传神。达意的语言只是一般地表达了意思,传神的语言才能生动地表达意思;达意的语言只让人听得懂,传神的语言还能使人感动。使人欣赏。怎样才能使语言“传神”呢?这就须借助于我们学到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不是无情物”,由语言组合而成的文章,绝不是字、词、句的工匠式的拼凑,而是汇聚着丰富语言形象、语言情感、语言内涵、语言技巧等之泉的汩汩清流。然而,要想使学生具体地感受语言形象,真切地感受语言情感、语言内涵,真正地感受语言技巧,必须引导他们深入语言内层,揣度深思,发挥想象,构筑心理视像,从而彰显语言魅力,使语言变成立体的、丰腴的画面、情境等,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