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林清玄散文与禅宗文化息息相关,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其作品渗透出的对"无常"、"觉悟"、"烦恼"的审美体验,以及用返璞归真来对抗都市喧哗与浮躁的自然观,最终形成了其作品空灵飘逸的审美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2.
张庆松 《华章》2007,(10):101-101
"棒喝"源于佛教禅宗的开悟方法.它改变了汉魏以来佛教师徒口传心授的传统模式,可谓别开生面.本文试从禅宗"棒喝"的由来、程序过程和现代意义三个方面来解读.  相似文献   

3.
简媜散文的诗性特质与其独特的审美感悟能力息息相关。其表现有三:其一,得失随缘、随性洒脱的因缘观;其二,自由自在、心安自得的生命观;其三,圆润性灵、诗意盎然的美学境界。  相似文献   

4.
郑雅琳 《文教资料》2010,(13):10-11
受禅宗思想的影响,苏轼在秉持儒家积极进取、热爱生活的精神的同时,吸取佛门随缘自适的思想。坦然面对人生,保持自己荣辱不惊的人格尊严。本文即从分析禅宗文化的形成入手,对苏轼随缘自适的处世哲学、人生如梦的禅学主题、富于理趣的禅诗进行了具体解读.以期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苏轼。  相似文献   

5.
禅宗结合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隋唐后发展成“禅宗”,禅宗对中国美学思想的影响甚大.禅境界美的风格以“灵空”、“静美”、“清旷”、“理趣”、“妙悟”、“狂怪”为要旨,其首重“灵空之美”.“空灵之美”是禅宗美学的特质之一,含有简、淡、净、逸、清、静、空无、留白、灵动、通透等特性.  相似文献   

6.
佛教禅宗教育也是独特的教育存在。这种教育从古至今就宣示了人的本心自性就是宇宙所有存在的最高本质。禅宗教育将教育的一切现实性和可能性都含摄在对本体的实证之中,历史上许多禅门公案,也应成为教育研究的案例,有待从中挖掘、发现教育的真谛。禅宗教育的特点是:教育目的的本体明证性、教育内容的般若空性以及教育方法的"中道"精神。  相似文献   

7.
禅宗为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心宗,天台宗为思辨理论、定慧双修的佛语宗.两者在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发生着种种关系天台宗对禅宗的创立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创立后的禅宗与天台宗一方面相互融合,另一方面又展开激烈的争论.  相似文献   

8.
流传甚广的莫如佛祖拈花一笑之典故,其中所蕴含的心领神会的情感,正是深深暗含着士人渴求的精神境界的超脱。在世俗生活中体会宗教感情,从审美过程中获得神学启悟的禅宗哲学与广大士子的文心诉求不谋而合,这就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悟性起点,基于此,借用禅宗思想表现文学内涵的文学和借用文学外衣包装佛家领悟的禅学开始走向水乳交融了,禅学有了诗意,诗歌也充满了禅学的玄秘色彩。  相似文献   

9.
桐城派作为文章之学,其理论核心即"雅洁",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探讨了"禅儒互渗"对于这一理论体系形成所产生的影响.指出,桐城派文章理论的形成既是对以往散文理论的继承和总结,更是在吸收禅宗及受禅宗影响而产生的陆王心学等哲学方法论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由此得出禅宗方法对于桐城派文章理论形成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唐代王维作画,经常违背现实世界的时令,张彦远称之为“不问四时”.“不问四时”是一种审美选择,是王维创导的一种新的审美风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认为“不问四时”与禅宗思想有着密切的关联.王维正是在禅宗思想影响下创作出这类画作,也是以“不问四时”这一荒诞的形式,来表达他心中的禅意.  相似文献   

11.
王志鹏 《家教指南》2005,(6):96-101
敦煌写卷中体现禅宗的歌辞,既有南宗的,也有北宗的,还有表现二者融合的,这些都反映了唐代敦煌地区禅宗的历史发展状况.从敦煌歌辞来看,唐代敦煌地区的禅法思想总体上表现为南北杂陈、兼容并包,而且有调和发展的倾向.敦煌写卷中的禅籍资料虽不乏高妙深奥的掸理,但相对来说要少得多,特别是作为宗教宣传的敦煌佛教歌辞,主要是面向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通过创新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江苏省南通中学先后培养了20位两院院士,其中数学院士3位.百年通中数学教育的特色有:诚恒治学、积健为雄、名师垂范、激趣砺志、导学精进、文理兼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禅宗是一个审美意识高度自觉的宗派。它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客观上起到了推动中国古典美学向纵深发展的作用。禅宗有令人神往的妙谛精义,有令人愉悦的审美效果,有催人自新的最高境界。与禅宗相关联的禅诗,是心灵对自然的感应,是对活跃生命的传达,是对最高妙境的启示。与别的诗歌相比较,禅诗有独特的意象体系,独特的意境创造,独特的表现方法,体现了独特的审美意趣。  相似文献   

14.
由于禅宗精神特质与时代心理需求的契合,再加上禅宗特有的民族文化意味,现代电子媒介对其进行了大力传播,有效推动了禅宗的现代化实践。电子媒介在对禅宗的传播上表现出了形式的多元化、角色的娱乐化、目标的市场化等特点,同时也令禅宗的传达显现出了复杂的双面效应,即直观化和简易化并存、普遍化与趋时化并存、时尚化与庸俗化并存。  相似文献   

15.
宜春禅宋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生态环境十分优越,发展禅宗文化的优势显著.通过对宜春禅宗生态旅游资源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宜春发展禅宗生态旅游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从禅宗的由来、主要思想为出发点,分析禅宗与现代西方各心理咨询流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将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实现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代表作品,不论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日本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川端康成的思想.在分析川端康成个人经历的基础上,探究《雪国》中蕴含的禅宗思想,即虚幻之美、生死轮回、瞬间开悟等,以期为解读理解川端康成的创作思想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程五一 《师道》2011,(7):44-45
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深刻的人生智慧。禅宗公案,是古人悟道的记录,是“一种建立判断标准的众所周知的文献”,凭借它可以测验禅悟的正确性,它常是禅师说的话或对问题所作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禅宗精神是一种超越精神。超越现实矛盾,超越生命痛苦,追求思想 解放,追求心灵自由是禅宗的终极目标。禅宗精神的合理内核,对认定现代人生 的价值坐标和道德规范,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境界都可能起一定的积极作 用,这也是禅宗对现代生活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将荀子渐化思想与庄子、禅宗的化思想进行比较,可从以化为中心在学理上厘清儒家的荀子与道家、佛家思想之区别。从化之对象来说,荀子在性,庄子在道,而从化性而言,荀子主张以礼为则的由渐、积而化,而庄子则在化道;从化之路径而言,虽然,荀庄皆言自化,但由于庄子是依无形之道而化,故为自化,而荀子所化皆积于学礼,故曰外化;从化之工夫来说,荀庄以朴同为目标,但由于学术路向不同,一则心内体道而归朴,一则心外学道而归仁,这是荀庄化道工夫之异矣。荀子的渐化思想,主张由渐而化,由积而化,故而叫做积渐或积靡。也就是一种渐进的缓慢的修行方法,化之工夫,积渐也是化之动因。其化之方式亦如中国禅宗史上之渐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