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国海 《考试周刊》2009,(47):15-17
福建省新一轮课改已经实施四年了,新一轮课程改革在使用教材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要"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相似文献   

2.
陈红仙 《生活教育》2012,(14):56-57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长期以来,不少学生的作文中出现了一种"反生活"现象,使得二者原本相互融合、互为渗透的关系日渐疏远,甚至对立起来。那么,如何有效地摒弃这一现象,引导学生写出鲜活的、个性化的作文呢?可以通过淡墨"主题",浓彩"心理";淡墨"内容",浓彩"生活";淡墨"技法",浓彩"表达";淡墨"命题",浓彩"自拟";淡墨"大作",浓彩"随笔";淡墨"修改",浓彩"赏识"六方面来进行。  相似文献   

3.
高职《保险学》课程应在六个方面进行改革:教学理念从"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为"以市场为导向";教学目标从"传授理论知识",升级为"培养职业潜力";教材资源从"普高教材",转变为"校本教材";教学方法从"举例教学法",演变为"现场教学法";实训项目从"五大实训项目",聚焦为"展业签约核心业务";教学场所从"传统教室"推移到"一线岗位",探索了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学生心态、合作机制等支持保证体系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找准切入点是进行有效阅读教学的关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忽视切入点的选择""重复相同的方法切入""静止孤立地切入"等问题。在阅读教学切入点选择中,我们应抓住"五定",即目标指南,切入"定向";学情导航,切入"定位";文章指路,切入"定点";生活渗透,切入"定情";教师把关,切入"定性"。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切入点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选择,但根据这"五定"可以使切入点选择更有效、更科学。  相似文献   

5.
孟子和荀子都尊崇孔子,二者都从孔子那里寻找知识和道德资源,并根据不同的理解形成各自的教学思想和观点。二者的分歧源自前者尊"德"而后者主"知",首先表现为人性论的不同解释,然后由人性论的不同解释演绎出二者不同的教学主张。孟子假设人性"善",主张"明心论",较注重德性修养,重视"思"、"行"和"自然之教";荀子假设人性"恶",主张"博学论",较注重知识学习,重视"学"、"知"和"人为之教"。  相似文献   

6.
教学方法是什么?教学方法是"工具";我们不仅用教材教,还要用工具教。我们不断的探索,研究就是为了找到一种"工具",让我们教的得心应手,让学生学得顺心,并且有利于我们的业务素质的发展和学生的终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有些中小学老师公开宣称要做"教书匠"。而早在大半个世纪之前,陶行知就反对教师单方面的"教",主张"教学合一"、"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师"教死书"和书本教育,倡导和实践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反对教师做"贩卖书本知识的活书橱",主张教师要做发明真理的教育家。陶行知对教书匠的危害进行了深入揭示,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8.
梁万明 《教育文汇》2012,(1):29+32-29,32
何炳章先生提出一个观点:教育教育就是教会学生自育,教学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学。从陶行知先生的"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到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教";从段力佩先生的"教育教育,重点在育;教学教学,重点在学",到何炳章先生的上述观点,"自育自学论源远流长,被一代又一代教育教学改革者奉为圭皋,并成为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共识。  相似文献   

9.
培养学生的解题之"力",是解决学生做物理习题时出现的无思路、准确率低等问题的较好方法。高中物理解题之"力"包括:充满自信的"战斗力";抽丝剥茧的"洞察力";脉络清晰的"想象力";机智快捷的"判断力";层次分明的"表述力"。  相似文献   

10.
一节课教学效果如何,评价标准有很多,众说纷纭,从评价"教"到关注"学";从"预设"到"生成"都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产物,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二十多年,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课堂的"生成"应是"课堂动态生成教学",也就是老师、学生、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课以前叫"计算机课",叫"计算机课"它强调的是"知识与技能";而现在叫"信息技术课",它不但强调"知识与技能"同样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朱玉霞 《文教资料》2011,(32):40-41
语文学科是一门大学科,基础学科,理应是最该重视的学科之一,如今却陷入了"姥姥不爱奶奶不疼"的尴尬境地。怎样改变语文的尴尬境地?教师要坚决贯彻"以人为本",追求"文以载性";坚决重视积累,追求"举三反一";坚决执行"重在感悟",追求"点石成金"。  相似文献   

13.
赵颖 《考试周刊》2011,(8):225-226
互动,顾名思义,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互",一个是"动"。所谓"互",当然至少有两方,才好交互起来。所谓"动",当然要动起来,要互相激发,要动嘴、动手、动脑或动身体。教师和学生两方构成了互动中的"互";而教师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语言、逻辑、运动、观察和思考,即"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作文教学一直倡导"真实写作",尤其重视"真情实感"的写作。而国外对"真实写作"的研究则淡化"真情实感",提倡理性"表达自己";重视真实写作的修辞环境;关注真实的写作任务和写作情境;突出真实写作的"认知"性。这对我国的作文教学有很大启发,应正确对待作文教学中的"真情实感",适当加强"客观表达"类的写作教学;积极创设"真实写作"的"修辞环境";重视写作的"认知"性,实施建构意义上的"真实写作";更新写作类型和写作知识。  相似文献   

15.
李志军 《考试周刊》2011,(9):166-166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教学方法,它把教学过程中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和谐地统一起来,把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放在首位,而把教师的引导、启迪与点拨作为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促进性动力。教师的"教"是引领学生去"想懂"知识,而不是靠老师"讲懂";学生的"学"是为了"会学",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学会"。  相似文献   

16.
特别的爱     
我家"严母慈父",且有着严格的"等级"。老妈是高高在上的执政"女皇";我和弟弟是只管读书的"公主""王子";老爸很惨,除了有管教子女的权力外,只剩自觉服从、服务的义务,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以课本为本",教师教学基本功中最关键的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要舍得在理解教材上下功夫,具体可从下列角度入手:一是从新旧教材的"变化"中去理解教材;二是要慎重看待"用教材教";三是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教材.  相似文献   

18.
梁漱溟与冯友兰都注重直觉。前者一路讴歌"直觉"、"理性";后者斫出了一条"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有机统一的新路径。二者最终殊途同归,都倡导"情理交融"。直觉观的发展影响到他们直觉教育的内涵。梁漱溟提出"情谊教育",冯友兰提倡"无形教育",两者都借助"礼乐"来调情理意,并希望藉由"静默"、"悟"的方法来达到"不言之教"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做"好孩子"的发现者。课改使我逐渐认识到自己再也不能居高临下地审视孩子,而应蹲下身子和他们交朋友,充分的尊重信任和鼓励我们的每一个孩子;自己再也不能满堂灌输,而应引导孩子自主探究;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爱",什么是"以爱为源",什么是"爱铁成钢"……  相似文献   

20.
清人潘克溥编《诗经说铃》犹如一部"诗义大全"。首次立论"诗教肇于唐虞之世";发明诗旨,强调诗教;从"诗无达诂"的思想出发,汇集了汉代《诗序》以来至清代嘉道年间前贤时修说《诗》的思想言论,分类胪列为"正说"、"辅说"、"汇说"、"异说"、"附说",在这些分类取舍之间透射出个人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