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生以何种文化心理参与到武侠剧的传播中来,金庸武侠剧热播的文化现象背后有着怎样的接受心理?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因素:1中学生的移情心理武侠故事所描述的“江湖”在现实世界之外产生了一个“模拟真实”的世界。后者着重于侠客们的“江湖恩怨”,自有  相似文献   

2.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身怀绝技、见义勇为或叛逆造反的行为。当代武侠小说创作最成功的当为金庸,有“华人世界有井水处皆知金庸”之说,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说大师,他用精深的历史知识,丰富的人生阅历,对武侠精神的独到理解,对武术知识的深刻领会,对人物性格的深刻把握,加上精彩的叙事与描写,造就了异彩纷呈的武侠世界。如他在家喻户晓的《射雕英雄传》中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有机结合,刻画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武侠形象。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是中国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类型,多以侠客和义士为主人公,描写他们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身怀绝技、见义勇为或叛逆造反的行为。当代武侠小说创作最成功的当为金庸,有华人世界有井水处皆知金庸之说,金庸也不愧为一代武侠小  相似文献   

4.
当代武侠小说的发展,以台湾与香港为主要重镇,并透过媒体传播,迅速成为通俗文学的主流,尤其作家金庸更代表着华人武侠小说创作的重要指标。由于金庸武侠小说的阅读热潮,以及媒体将金庸武侠小说改编为电影与戏剧的风潮,因而衍生“金庸现象”。故以台湾1950-1990年代金庸武侠小说的流通情况作为论述主轴,亦藉由金庸武侠小说对台湾武侠文学的各种影响,进而析论“金庸现象”,并剖析开启“金庸现象”的历史与文化因素,与“金庸现象”所产生的正面与负面效应。另外,研究台湾1950-1990年代的社会环境,与金庸武侠小说从“创作”、“禁止出版”至“开放出版”历程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新派武侠小说家金庸在其武侠小说中,运用现代的、民主的观念对中国传统武侠作品进行了一系列的革新与改造,作者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能冲破传统文化的束缚,反思传统文化的种种弊端。在塑造人物方面,打破传统正邪观念的壁垒,批判了传统观念对人性的束缚,表现“官本位”思想导致的争权夺利对人性的扭曲,反思了狭隘的民族主义,其武侠作品大气磅礴、感慨遥深,把属于俗文学的武侠小说提升到与新文学同等的严肃文学的水准。  相似文献   

6.
古典武侠小说中的侠 ,是具有传奇色彩的理想化英雄。金庸把侠还原为普通人 ,在人格上现实化。陈近南的死与韦小宝退隐 ,是武侠在江湖世界里最终的两条出路 ,也象征着中国文人在“侠客”身上寄托的入世和出世两种理想的破灭。《鹿鼎记》借韦小宝的言行淡化了传统武侠小说对民族问题的界定 ,完善与发展了中华传统的“民族大同”观念  相似文献   

7.
文章认为,传统武侠小说人物塑造是按照符合传统文化思想规范的原则来进行的.金庸以现代的人文主义精神对这种模式进行了改造从而塑造了全新的武侠小说人物形象.文章从人性、人格、人心和人生等方面来分别论述上述特征,从而给予金庸武侠小说的人物塑造以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金庸武侠小说侠义精神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的武侠人物有着厚重的传统文化之美,尤其是儒家文化之美。侠义精神是金庸武侠小说表达的核心思想。  相似文献   

9.
金庸武侠小说热经久不衰,其中武侠精神得到了很好的诠释,而《神雕侠侣》是金庸武侠小说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本文通过对金庸武侠小说中“侠”的论述及对郭靖与杨过这两个经典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试论“侠”的思想价值以及对现实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金庸作为二十世纪新武侠的领军人物,对武侠小说发展的贡献巨大,从而引起大陆上世纪80年代末的"金庸热"。本文借金庸作品中"江湖"中的界域,活动在其上的人物,及江湖上人物所作的事阐述金庸对前人作品的超越。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文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文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文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文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文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2.
金庸武侠小说热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庸武侠小说热是当代中国不可忽视的化现象。从作家和作品的关系看,金庸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赋予其作品人物特殊的性格魅力;从作品和读的关系看,金庸武侠小说以深厚的中国传统化蕴涵唤起了世界华人读的“中国情结”而获得认同;从现代社会大众传播机制看,金庸武侠小说热是运用现代大众媒介传载化艺术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个案。金庸融合中国深厚的化传统与现代精神,以传统的武侠形式表现现代社会的积极追求,以“地道”的中国方式赢得千万华人读的认同,及充分借助现代大众媒介传载化艺术以争取最优效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学艺术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看金庸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庸小说热是一种化现象,它是在中国大陆解放,香港市民阶层急骤膨胀的背景下出现的。在金庸创作武侠小说过程中,从“写武侠”到“反武侠”经历了一个否定“自己”的化心态演变过程,同时在创作中表现了许多新的化观念,使武侠小说不俗脱凡,进入一个新的境界。武侠小说是学百花园中的一个品类,它可以与学共存,但“武侠小说热”却不是学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它不可能走向永恒。因此,金庸“挂刀封笔”,是明智的决定。  相似文献   

14.
金庸先生所创作的武侠小说不多,但无论是人物形象塑造还是武功描写等方面都取得了其他武侠小说家不可比拟的艺术成就,占据了武侠坛“泰斗”地位,本仅从金庸武功描写的三重性,“从无招胜有招”到“从无剑胜有剑”,世界上最厉害的招数-智谋(阴谋)三个方面简单作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21世纪崛起的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群体,将武侠小说推进到了一个不同于“金庸时代”的新的武侠时代,虽然其特色明显,但其成就与金庸时代相比仍然存在着重大差距。大陆新武侠小说创作应该进人“后金庸时代”,其所表现的新世纪“当下经验”是前辈们所无法经历的,但文化素养和生活学识则应大力补充,也应有意识地进行武侠自身的媒体革新,才能不仅仅满足于畅销,而更要追求长销,形成经典。  相似文献   

16.
大话武侠     
曾经有一段时间,雨现特别迷恋武侠小说,常常躲在被窝看金庸,趴在桌上读古龙,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吧。然而一说到武侠,大家的头脑里浮现的总是金庸、古龙,古龙、金庸。其实不然,武侠作为一种文化,其内容之博大远非如此。同样,“大话武侠”作为本刊第9期“读者俱乐部”的话题,可写的方面也很多。比如一些事件:几年前王朔炮轰金  相似文献   

17.
<正>我的学生时代正是武侠小说和武侠影视风靡之时,名家的武侠小说成了年轻人中最流行的读物。数十年之后的今天,武侠小说的代表作家金庸依然拥有让人望尘莫及的读者量。也有一些作家对金庸的作品不屑一顾,其中一些人没读过金庸的作品,仅凭对武侠小说的偏见而主观地下结论。许多读者喜欢武侠小说,除了在技术层面关心人物的武功高下,更在人品层面看重人物的侠义精神。在众多武侠小说中,一些人物之所以受到读者喜爱,  相似文献   

18.
佛教思想对于文学的影响由来已久。武侠文学在小说史上一直是一支重要的流派,其中又以金庸的武侠小说为显著代表。本文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集中讨论金庸武侠小说中的相关佛教文化内容。  相似文献   

19.
陈娟 《文教资料》2009,(18):41-43
在武侠小说发展历史中,侠客形象由充满神秘色彩的唐宋豪侠逐渐发展为现代武侠作家笔下的自由浪子.在这一过程中,侠客形象最终完成了现代性特征的塑造,即完成了世俗化的演变.  相似文献   

20.
金庸小说对围棋文化的呈现从其早期作品开始.一直贯穿到其晚期作品.围棋文化在金庸作品中纵向上有"器"、"弈"、"理"、"文"四种演变形态,横向上围棋文化分别与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融合.金庸在传统文化元素与武侠小说融合上做了非常成功的尝试,充分实现了文化元素的武侠化,提高了武侠小说的品味,丰富了武侠小说中武学、人物、情节等方面的呈现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