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冰房子     
企鹅一家来到了南极,这里是白色的世界,除了冰雪什么也没有。企鹅太太四下里看了看,问企鹅先生:“亲爱的,我们的房子在哪里?” 企鹅先生在冰上踱着步子说:"我们当然会有房子的。"企鹅先生用冰盖了一座房子,这座房子是冰墙、冰窗、冰屋顶,里面有冰床、冰桌、冰椅子,就像一座水晶宫!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相似文献   

3.
小幽默     
鸡蛋在哪儿? 老师:你能用"鸡蛋"一词造句吗? 学生:可以。我昨天吃了一块蛋糕。 老师:那么"鸡蛋"在哪儿? 学生:在蛋糕里,先生。  相似文献   

4.
公言 《成才之路》2011,(2):100-I0017
"先生"的称谓,大约已经使用了将近三千年。闲来翻阅古籍,得知关于"先生"最早的记载见诸于孔子的《论语》。"先生"一词,后来用法虽多有变化,但含义大都与年长、有识、有德、博学之人有关。君欲知道"先生"之本意及其演变,且听余作"先生"解,以飨诸位。一日年长者为先生。  相似文献   

5.
李舒 《现代语文》2011,(8):100-101
【教学设想】《发现》是闻一多先生的一首诗歌,出自苏教版语文必修三"颂歌的变奏"这一板块。诗歌教学的关键就是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体会情感。因此笔者明确了这样的教学思路:重视语言的发掘和讨论,有"语"有"文"。  相似文献   

6.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里,曾对五柳先生的读书情况这样描述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其意为:五柳先生喜欢读书,但不执着于对一字一句的琐细解释,每当读书有所领悟时,就会高兴得忘了吃饭。清朝吴楚材编选《古文观止》时,还曾在"好读书,不求甚解"后面用小字加了一条评语:"是为善于读书者。"可是审  相似文献   

7.
有一位新加坡富豪去理发,理发师问他:"先生,听说您很有钱!"富豪听到心里非常得意,马上回答:"没错,富可敌国了!"理发师接着说:"我想,您的财富加起来,应该也只比我多3000新元。"富豪一听非常生气,大声说:"怎么可能?  相似文献   

8.
"啊——"一天傍晚,皓皓一边尖叫着一边慌慌张张地跑进奇遇书店,砰的一声关上门。兰若先生正准备打烊回家,看见皓皓一副惊魂未定的样子,奇怪地问道:"发生什么事了?"皓皓喘着气,好不容易稳定心神,眼泪都出来了:"有……有鬼啊!""鬼?"兰若先生一愣,表情也凝重起来,"你看到的一定是外星鬼!没想到他们已经入侵这里了啊……外星鬼是以吓唬人为生的太空中鬼怪行星上的幽灵。  相似文献   

9.
葛军 《现代语文》2011,(1):102-103
语文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科学,讲求"真",作为艺术,讲究"美"。著名的语文教育学家刘国正先生说过:"语文教学既要有严谨的科学性,又要有感人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编者按:吾友张胜先生亡故,转瞬十二年,古人所谓一纪矣。《白虎通义》有云:"天子七月而葬,同轨必至;诸侯五月而葬,同会必至。所以慎终重丧也。"曾子云:"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古人言天,则其意不在天而在人;言古,则其意不在古而在今;言慎终追远,则其意不在以往,而在于当世之风俗。"终者,人之所易忽也;远者,人之所易忘也",终者远者尚能慎之追之,则民风势必归于淳厚,朱子称之为"厚之道"。余兹悼亡,亦以"厚道"期之。犹忆2003年冬,余时初至湘南,经衡阳往淮北,祭墓毕,海云女士引余至张胜书室,见其生前旧物一切安堵如故。及开书箧,忽见张胜先生墨迹一纸云:"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其诗乃是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三首》,然而何故便言南国、何故便言潇湘?所云"衡阳客",适当余之往返乎?所云"意渺茫",乃谓余与张胜先生之生死悠隔乎?旦暮之间,有知其解者乎?张胜先生生前,余作《游淮散记》,张胜先生物故,余作悼词、祭联,作《在厄八讲上网说明》、作《怀念张胜先生》,张胜先生安葬之次年,余作《祭谿野先生文并诗》。诸文均由任文利先生confucius2000网站刊布。兹因触起哀思,遂收拾旧文,以为一纪之伤怀。  相似文献   

11.
周振甫先生对语文教育有深刻的见解。他在《怎样学习古文》一书中,谈到的"立体的懂",就非常精彩。文中说:怎样学习古文?我们翻开《唐才子传》,在《王勃》传里说:"六岁善辞章。"他六岁已经会写诗文了。  相似文献   

12.
国王与大使     
仆人走进国王的办公室,深鞠一躬:"大使到了。" 国王:"嗯……就等他呢,快请他进来吧。"仆人出去了,大使走了进来。大使:"您好,国王陛下!"国王迎了上去:"大使先生!我非常想见您,就等着向您请教呢。我们国家遇到困难了,大使先生,非常大的困难。"大使:"国王陛下,贵国的情况的确不容乐观,我本人非常同情。  相似文献   

13.
冯友兰先生在谈及学术研究与治学时,有一相当著名的论述:"照着讲"和"接着讲"。他认为,"照着讲"是规规矩矩地讲"史","接着讲"则是一种学术继承和阐扬,是对理论内核的进一步淬炼,是对学派精神的继续光大。  相似文献   

14.
何谓"小先生",陶行知先生是这样说的:"生是生活。先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先生,后过那一种生活的便是那一种生活的后生,学生便是学过生活的人,先生的职务是教人过生活。小孩子先过了这种生活,又肯教导前辈和同辈的人去过同样的生活,是一名名实相符的小先生了。"他又说:"小孩子是最好的先生,不是我,也不是你,是小孩子队伍里最进步的孩子!"他的话,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学生也可以做老师,每个学生都可以参与知识信息的交流。在现今的英语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范曾先生在艺术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而滋养其艺术之树结出累累硕果的源泉,不外乎他在艺术创作中能坚守"以艺弘道,以道驭艺"的创作原则。其中"道"有两个特征:一是艺术家个体价值的高扬,二是对民族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两者统一于范曾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亲和力和依恋感。范曾先生杰出的艺术成就对传统文化的复兴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文艺创作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熔铸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从而解答当下文艺界民族身份认同的困惑。  相似文献   

16.
鲁迅把自己比作牛。鲁迅先生说:"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血。"他又在一首诗中说:"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相似文献   

17.
著名学者、诗人吴宓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记述了对《三国演义》的一系列看法:他认为该书是"真正的历史小说",书中人物、情节都是"典型";他提出,"正统"有二义,即"本义之正统"与"人为之正统";他强调,"艺术真实"源于"普遍永恒之道德观"。我们在吴宓先生的《日记》里看到了最真实的"吴宓"。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什么是生活?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就是生活,譬如一粒种子一样,它在不见不闻的地方发芽开花。"他还说"生活与教育是一个东西,不是两个东西"。《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9.
幽默     
《教师博览》2012,(12):34-34
不敢呼救 路人:"警察先生,五分钟前,一个强盗在这里抢走了我的一块金表。" 警察:"为什么你当时不呼救?" 路人:"我不敢张嘴,要知道我的嘴里还镶着四颗金牙呢!"  相似文献   

20.
组合身体     
周锐 《小火炬》2012,(10):14-17
张飞来向诸葛亮报告。"先生,吴国的鲁肃求见。""请他进来。"诸葛亮用最好的茶叶招待老朋友鲁肃。"子敬啊,这次来蜀国有何使命?"鲁肃说:"孔明先生,吴蜀两国之间存在不可磨灭的友谊,也存在领土纠纷。我们周都督想请先生到访会谈,解决领土问题,进一步密切两国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