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学存 《重庆师专学报》2013,(6):124-128,133
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和深入需要一个构架来统摄,吴家荣教授的新著《中西叙事精神之比较》对构想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框架、建构研究体系的意识、各种文体研究与叙事理论研究的统一、跨异质文化意识、客观公允的中西态度等方面有重要示范作用.受其启发,本文拟出一个关于中西叙事文学比较研究的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叙事理论和西方学叙事理论的建构,有各自不同的化背景和理论基础,由此创造了与该理论相适应的叙事概念。一线穿与整一性、间与障碍、间架与插曲这三对概念,就是典型的中西学叙事的理论遗产。  相似文献   

3.
叙事文学是一古老而传统的文学形式。与传统相比,当代叙事文学则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运用多种手法,在情节的叙述、艺术的表现方式等方面演绎出了更为开放、更为灵活的个性。鉴赏叙事文学作品,首要任务便是充分把握当代叙事文学的某些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4.
从司马相如的<美人赋>到蔡邕的<青衣赋>,汉代女性题材赋经历了类型化到个性化的演变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汉代儒学盛衰变化的过程和赋家对汉赋地位思考演进的过程.这种思考促进了文学独立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5.
哈萨克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丰富的文化。其中来自古代各族源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构成了哈萨克文化的基本骨架,同时,和外族源民族的文化相互撞击,彼此融合汇铸成一体,形成了独特的哈萨克文化。哈萨克叙事文学所蕴藏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充分体现出物质文化的地域性特征、礼俗文化的民间性特征和生存思维方式的稳定性特征,是了解、认识哈萨克文化的珍贵文献,也是哈萨克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6.
现代家族叙事文学生命群像的总体意义指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出现了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家族的解体便构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某种象征。20世纪代表性作家在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焦虑地围绕着“人”的发现及“自我”的完善,从文化视角反省家族文化及其对人的制约与戕害,通过家族变迁中的生命群像塑造,反映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幼儿文学属于儿童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说来是指“适于学龄前儿童听和读的文学作品,包括儿歌、童话、寓言、故事、戏剧、电影等各种文学样式。”在本研究中,笔者重点调查的是童话、寓言、故事等具有故事情节的文学样式,根据蔡仪主编的《文学概论》一书中对文学的分类,  相似文献   

8.
中国叙事文化学学科内涵涉及叙事、叙事文学、叙事文化三个层面,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维度予以理论定位,设定操作指南。中国叙事文化学与叙事学尤其是广义叙述学之间有其异同与关联,明乎此,则可明确中国叙事文化学的属性定位。  相似文献   

9.
复仇是人类社会实践历程中盛行过的一种特殊的历史文化现象,是人类诞生以来就不断发生,既英勇悲壮,又充满血腥屠戮的生命悲歌,也是文学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永恒话题。发掘和阐释复仇母题,显然有着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哲学意义。根据复仇主体的不同,复仇母题可归纳为"鬼灵复仇"、"血亲复仇"和"侠义复仇"3种叙事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叙事文学中的气象描写主要有三种艺术功能:一是作为天气状况的说明,让读者知道故事发生的季节以及天气状况,起到烘托氛围的作用,这是气象描写最基本的形式;二是气象在叙事文学中演化为情节,甚至成为叙事的“枢纽”;三是作为隐喻,对作品的人物、主题或是事件产生映射作用。后两种最值得重视。作为情节的气象,在叙事过程中展示出一个动态过程,成为情节的一部分,使作品带上明显的气象美学特征;作为隐喻的气象,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感觉和诗意,对读者的阅读会产生重要影响,是叙事文学极为重要的美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叙事视角--第一人称叙述者在叙事文学中的艺术感染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探讨叙事视角入手,阐释了第一人称叙述不同的叙事眼光、越界现象、不可靠性及对作品感染力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西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结构在20世纪之前相互之间影响甚微。中国长篇小说自《三国演义》到《红楼梦》逐步发展成熟并定型;西方长篇小说虽起步较晚,但其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始终处于推陈出新、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之中。文章试从文学渊源、民族意识和哲学观念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出现上述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瘟疫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时有爆发,几乎贯穿了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学作为历史的重要表征,对此有充分反映并留下了丰富的文学作品。然而由于中西文化的异质性,中西文学瘟疫叙事存在着较大差异。本文将从瘟疫母题的叙事流变比较、瘟疫叙事模式比较、瘟疫叙事伦理机制比较这三个角度切入,对中西文学中的瘟疫叙事进行比较研究,并深入探究隐含在差异性背后的中西不同文明机制与文化肌理。  相似文献   

14.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文学研究领域出现很多运用不成功的现象,究其原因,或源于研究者的个人因素,或因脱离中国文学生存的土壤。宁稼雨教授着力倡导的“中国叙事文化学”可谓拓宽古代叙事文学研究视野的成功实践,体现出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5.
哈萨克族叙事文学是哈萨克文化的重要载体,以广泛而丰富的题材和多样的形式为我们展现了哈萨克族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哈萨克民族文化发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蕴含着丰富而深厚的历史积淀。其传扬的不仅是哈萨克先民创世的历史、英雄救世的传说及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更传承着民族的传统美德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宋代之前的通俗叙事文学由于尚处于萌芽时期,所以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比较小,其直接传播效果还不是非常明显;但通俗叙事文学以先天的、与民众共生共存的特性,使得我们间接地感知到了它强大的传播效果。宋代之前的通俗叙事文学反映了社会现象,促进了平民思想、宗教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对通俗小说在宋代的发展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17.
神话比较中见中西建筑文化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时中西文化的起源——神话进行了一些比较,找出中西建筑文化在起源上的差异,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以期中国建筑界能继承传统文化的优良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  相似文献   

18.
以往的金代文学研究由于资源的局限,以汉语书面文学为主。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满族说部”的崛起,将金代女真族的长篇叙事文学通过口传心授活态传承数百年,为金代文学研究提供了别开生面的新的生长点。女真族口传长篇叙事文学的发现,不仅给金代文学带来了生动的原生态作品和新的文学资源,而且给中国文学史的传播方式补充了同书面文学并行不悖的口承文学范式。这一传播范式的确立,将在汉民族文学与少数民族文学相激相融、书面文学与口头文学互动互补中促进学科建设,推动中国文学史的总体架构由场域狭小、内涵单一的传统模式向视野开阔、多维多元的创新体系转型与嬗变.  相似文献   

19.
西方文学在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代与现代四个时期的分别表现在追求外部的自由、内心的自由、自由行动本身、以及对于自由进行反思,自由成为西方文学人生哲学的核心概念;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前期、中期与后期主要体现了"思无邪"和"天人合一"的思想、国家统一的历史意识、以及"人俗"与"天理"平衡的观念,始终贯穿着"中庸之道"的人生哲学,即和谐精神.自由与和谐的理想对于西方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是互为前提、相辅相成的.  相似文献   

20.
在民间叙事文学中 ,禁忌往往得到比较充分的反映 ,禁忌本身及恪守禁忌的人大多成为被嘲讽的对象 ,说明一些禁忌民俗正在走向末路。这类民间叙事文学对禁忌民俗的式微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一个侧面颂扬了广大民众蔑视迷信的科学的生活态度以及制造嘲讽话语的智慧。语言禁忌之所以引起这类文本的特别关注 ,主要是语言禁忌的目标太大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