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菲利普·拉金的诗歌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思想,反映了都市人的精神生态危机和对诗意栖息于大地的向往。其中精神生态危机具体表现为人的精神生存化展布困境,以人的异化感、疏离感、焦虑、压抑等为主要症候。从生态理性哲学角度来看,产生这样危机的症结主要在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以及科技革命对人精神生存化展布的限制。拉金在诗歌中表达了对都市人精神生态危机的高度关注,以及对人类物质欲望和科技至上的批判。同时,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诗人表达了都市人向往诗意栖息于大地,与万生万物和谐共处的生态整体思想。  相似文献   

2.
生态批评作为文学批评的方法,其新颖性和跨学科令评论家们对“精神生态”的理解见仁见智。精神生态研究两个关系;一是精神内各因素,包括信仰、欲望、动机、情感、人生观、价值观等等之间的关系;二是精神与其外部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人的精神内的危机早致了人与其外的危机,因此,探讨精神内的危机以及危机的突围意义更为重要。从总体上看,精神生态危机主要表现在价值观的颠覆与人性的异化和欲望的过度膨胀等精神因子间关系的失衡,因此,解决精神生态危机的有效途径可用艺术来救赎精神和遏制欲望的过度膨胀。  相似文献   

3.
以生态伦理学为理论基础,从鲁枢元教授关于生态批评的自然、社会及精神生态三大方面对劳伦斯的作品《虹》进行解读,诠释劳伦斯作品中超前的生态意识,探讨生态危机背后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及其思想文化根源,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整体教育论者基于整体主义“整体性”的概念,提出了“与地球共生的教育”的命题,旨在人的精神心理层面培育起具有整体性思维方式、敬畏自然、具有审美精神的生态人格,为全球化生态危机时代的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试图通过对其进行全面解读,以唤起人们对教育以及人类命运的深远思考。  相似文献   

5.
2 0世纪 90年代至今 ,伴随着全球性生态危机以及现代人精神危机的日益加剧 ,生态批评受到了文艺界的日益关注和重视。资料表明 ,我国的生态批评已开始了理论上的争鸣 ,在引进和评介西方的生态批评理论、挖掘和解读当代文学生态意蕴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2 1世纪将是生态学的世纪。  相似文献   

6.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生态危机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同时也发生在社会领域、精神领域.而精神领域的生态危机对人造成的伤害更具有不可遏制的恐惧性.人们在精神困境中不断挣扎,寻找美好的精神家园,寻求“诗意的栖居”.黄碧云的小说通过书写人性的异化和存在的疏离化,从精神生态的审美高度展示人的精神生态困境;并通过书写人物对自由的追寻、与命运的搏斗、对男权的反抗,透露出黄碧云小说对人类精神生态美的探寻.  相似文献   

8.
生态批评所倡导的一个重要原则是:人类应该减少自己的物质欲求.人类的自我拯救之路是"勇敢的承担起人类的生态责任或使命,追求尽可能简单化的物质生活和无限丰富的精神生活,重返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类自身的和谐".海明威早期的短篇小说<士兵之家>(<在我们的时代里>1925)中刻画了主人公克莱勃斯战后回乡的生活.因为残酷的战争不仅造成了自然生态危机,同时在物质和精神世界对克莱勃斯不断摧残,使他逐渐陷入孤独、苦闷、恐惧中,丧失了信仰,最终走向了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异化道路.  相似文献   

9.
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促使人们越来越关注人类、自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长篇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重点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生态批评理论的视角来解读这部小说,以引起人类对自然,尤其是对动植物关系的热切关注,提高人类的生态意识,保持全球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相互投毒"这一新词,折射出我国目前令人备感忧虑的现状,其最终根源在于长期以来我国自然生态、社会生态与人的精神生态三者发展的失衡。探究和解决包括食品污染在内的种种安全事件和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对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提升国民的精神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在小说《怀念狼》中讲述了发生在秦岭地域关于人和狼的故事,建构起商州秦岭世界,表达了深切的生态忧患意识。在技术理性的掠夺之下,狼群即将消失,折射出秦岭自然生态危机。伴随自然生态危机,人陷入精神世界的荒芜。面对自然和精神生态危机,作家呼唤野性力量,呼吁回归自然本性。秦岭文化寄予了作家对人自然本性复归的内在追求,同时在现代文化烛照下,秦岭又是落后愚昧的写照,乡村不是生态的救赎圣地。  相似文献   

12.
人类精神危机与生态哲学的勃兴--以西方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很多人看来,正是当今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造成了生态哲学的勃兴。在笔者看来,这仅仅是表面上的联系而已。实质上,生态危机的深层原因是文化上的,而生态哲学也并不仅是为解决生态危机提供理论基础而已。生态哲学在当今的勃兴,更是以人类日益严重的精神危机的拯救者的面目出现的。或者说,人们在经历了对“回归自然”论、西方现代人本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欣喜与失望之后,开始将目光转向新生的生态哲学,期望能在它的指引下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生态哲学因此自觉不自觉地扮演了精神拯救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13.
生态危机已经威胁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生态自然观在当代社会得到了普遍认同;一百多年前的梭罗没有遭遇到生态危机,他的生态观念源自其对精神自由的强烈诉求。梭罗极其珍视自身精神的独立和自由,要求能够完全按照自己的内心愿望生活;同时由己及人,把精神自由诉求外延至自然,认为自然及万物与人一样有生命,有独立人格,有生存于天地不被无谓破坏的愿望和权利,并需要人类的尊重。自然同时是梭罗自身精神自由诉求的重要客体,他热爱自然,欣赏自然,需要在自然中维持身心健康。梭罗的自然观无疑是脱离人类中心主义的、符合先进环境伦理价值观的的生态自然观。  相似文献   

14.
美国当代作家雷蒙德·卡佛的《大教堂》是一部以现代社会为背景的生态灾难小说,其暗示着现代社会中愈演愈烈的各种生态危机,本文采用文本细读,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了《大教堂》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  相似文献   

15.
生态伦理旨在研究自然的权利和价值以及人对自然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以生态伦理为基础的生态批评将生态学引入文学领域,目的在于研究生态危机的精神根源,并弥补人类在破坏生态环境的同时所带来的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学作家郭雪波的小说《银狐》揭示了自然和精神的双重生态危机,并为我们展示了生态危机失衡所造成的巨大灾难。本文主要论述《银狐》中所昭示的双重生态危机;作家在为人类的遭遇无比同情的同时进行的宗教与爱的出路探寻;以及作品中表现出的深层的生态焦虑。  相似文献   

17.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解读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熊》,故事中的老熊是森林之神,它和山姆都是荒野的守护者,他们的荒野精神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原始关系,这深深地影响着主人公艾萨克的成长,他们的死亡却又折射了人类对大自然的强取豪夺,同时也控诉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是造成自然毁灭的罪恶根源。主人公最后对荒野之路的选择是福克纳对生态危机和人类残暴行为的反思,更是对建立新的生态伦理秩序以及应对生态危机的可行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托马斯·品钦小说从自然生态层面抨击了在资本主义"人控制自然"意识形态、技术理性、经济理性等的驱使下,人对生灵、自然环境、城市环境等的严重破坏;从社会生态层面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和生产方式的反生态性和非正义性所导致的战争之灾和种族屠杀,权力和技术的合谋造就了一个"类死人"的世界,技术异化使人物化及人际关系的畸形等社会生态严重失衡的现状;从精神生态层面批判了科技至上、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对人性的异化、对文化的践踏,以及人们信仰的丧失等精神生态危机。对此,托马斯·品钦提出了一系列化解生态危机的方法,表达了对人类生存困境的忧思与后人道主义关怀,发出了对生态正义、回归自然、绿色消费、文化多元等的呼吁,希冀建立一个远离有害物质和生态灾难、免除种族与性别歧视以及资本主义毒害和压迫的生态社会。  相似文献   

19.
劳伦斯将其小说文本置于工业化进程造成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景下,表现人类所面临的自然生态危机及其背后所蕴涵的深层的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并对自然生态危机导致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的人类生态困境进行严肃审视,从而探究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这无疑充溢着生态哲学意蕴。  相似文献   

20.
生态美学是在当今社会生态危机和精神生态危机蔓延的后现代社会文化的语境下应运而生的,生态美学以生态哲学观作为哲学基础,坚持生态整体现、天人合一观、生态平等观,以生态首位与动态平衡为原则,坚持生态与人文统一、批判与建构交融的生态美学精神.对于美学学科建设,社会实践指导意义深远.也是对人类社会危机与精神危机的双重救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