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决定着习作指导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为正确定位小学生习作的性质 ,“修订版大纲”隐去了“作文”的提法 ,将低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写话” ,将中、高年级的写作训练称之为“习作” ,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并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练习用笔来说话。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实际 ,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指导学生练笔 ,应该围绕训练点进行范围小、篇幅短的写作练习。它是减缓作文坡度的阶梯 ,可以当堂完成 ,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教育…  相似文献   

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小学低年级写作称为“写话”,中高年级的写作称为“习作”,其用意在于进一步明确和强调小学生写作训练属于“练笔”。这种定位既符合小学作文的实际,也符合小学生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认识规律。  相似文献   

3.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的引导。习作教学之表达的策略可从四个方面入手,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形式,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说”的表达——兴趣做催化剂:“想”的表达——素材为原料库:“写”的表达——习作成加工厂;“评”的表达——修正的试衣镜。在习作指导中,一定要明确小学生习作的新要义,掌握好指导的关键内容,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符合儿童习作规律的策略。让学生乐于表达,勤于动笔,把自己的喜怒哀乐通过笔触反映出来,展现一个最真的自我,让写作成为孩子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程标准》将写作教学在小学阶段定位为“习作教学”.初中阶段则称为“作文教学”。这样的课程定位,决定了习作教学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然而,在理论界和不少一线教师心中,还存在着这样一种共识:儿童不会写作.教写作或者训练写作,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任务。  相似文献   

5.
作文讲评,旨在通过对学生习作的科学分析与归纳,帮助学生悟出写作真谛,把握写作规律。而学生在写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是多方面的,想通过几次笼统的讲评解决它们,无疑是不可能的,芭蕉敲金锣式的面面俱到的讲评,显然不符合学生的习作实际。而专题讲评就是运用“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战术思想,循序渐进地解决学生写作中所遇列的具体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 专题讲评,必须讲究科学,注意方法。 首先必须突出“专题性”。将游击战中“各个击破”的  相似文献   

6.
习作例文是习作单元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想象”习作单元的习作例文教学,本文从选材典范、儿童视角、个性表达等方面解读习作例文的价值定位,并从聚焦写作要素、搭建写作支架、把握教学时机等层面探寻习作例文的教学路径。  相似文献   

7.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习作明确提出: “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不少学生将写作看成是一大重负,提笔写作,久久思索着迟迟不下了笔。不知如何表达,谈何写作的“乐”和“自信心”呢?因此,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探究中年级学生写作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有法可依,有话可写,是语文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思考方向。  相似文献   

8.
“方法论”和“需要说”是习作教学中两种不同的教学观,“需要说”是“根”、“方法论”是“末”.基于“方法论”的习作教学,是一种误区,会导致习作的乏味、机械、虚假和劣质.而需要能产生动机、兴趣、乐趣以及美词佳句,“需要说”是习作教学的新路径,既符合儿童习作心理,也符合儿童习作规律.  相似文献   

9.
“习作例文”的教学一肩挑两担:既有阅读教学的要求,又有写作指导的任务。但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即在进行某一篇“习作例文”教学时,应该为与之相应的习作指导铺路搭桥,让“例文”起到示范的作用。因此,在教“习作例文”时,要把它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作为重点,这是“习作例文”与一般阅读课文教学的主要区别。现谈谈我对  相似文献   

10.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因此,作文教学应探索一条符合儿童语言习惯的规律,开放作文教学视野,突破教学课堂,让学生走进多彩的生活,寻找更多的写作源泉,引领他们快乐航行在习作活动之海上,不断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写作定位为习作,提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为学生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同时,新课程倡导在小学中高年级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把学生引向社会、引向生活。这两方面的要求将写作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解决了学生习作材料缺乏的问题,习作也就有可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小学中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应高度重视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培养他们愉悦的写作心理。但实际情况是,许多学生在这一起步阶段并不喜欢习作,作文课对他们来说“无趣、无词、无劲”,成了小学生最惧怕和最头疼的事情,存在着严重的写作心理障碍,其表现如下。一是消极被动。表现为对作文课缺乏兴趣,厌倦拖沓,习作不主动,常消极应对教师的指导和讲评。究其原因是教师在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忽视了对学生写作主体需求和兴趣的培养,习作成为学生被动要完成的一种任务,而这种任务由于命题限制和各种作文技巧的过高要求又难以完成。习作内容上的要求激发不起主体的写作欲望;作文技巧上的过高要求又难以使学生享受到习作的成就感。久而久之,被动、消极与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要素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统编教材从“阅读”和“写作”两个层面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文字学习规律,将语文要素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地分布在教材导语及课后习题、语文园地、习作设计之中。从理论上说,有了单元语文要素,教学内容的设计就有了依据和抓手,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存在目标定位与教学落实困难的问题,导致教师无从下手,抑或“穿新鞋,走老路”。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建议遵循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为习作教学指明了方向。根据新课程理念,不管是大修订教材还是课标版教材,文本中对习作的命题都进行了“松绑”,以提供范围为主,尽力体现小学习作的开放性,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有话可说,不难为学生。同时在习作要求上也降低了门槛,特别看重学生表达的自由与创意。这无疑是学生习作的福音,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如何让学生将习作当作快乐事,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5.
一、由“作文“到“习作“   小语新大纲将作文称为习作,不仅仅是提法的改变,更是教学要求的降低.它符合作文教学规律,适合儿童的心理发展,使作文教学更加素质化.……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人的写作兴趣常常是在童年学习写作的阶段丧失的。因为教师揠苗助长的“教”,让写作偏离了童年生活的轨道;因为教师好为人师的“教”,让写作失去了探索与发现的历程;因为教师目中无人的“教”,让写作缺席了童年应有的品质。就这样,习作教学成了飘浮在儿童生命之上的“热气球”,高高在上,难以企及。如何让习作教学与儿童的精神相遇,  相似文献   

17.
李钢 《甘肃教育》2013,(22):64-64
人类的发展离不开模仿.写作也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文坛大家是不经过借鉴与学习就能自成一派的,任何的点滴积累都是在模仿中获得提升与思索的。模仿式的习作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又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读文——联想——写作”三步走的模式,正是实现模仿式习作教学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8.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对学生习作的评价是一种连续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其评价的目的不是为了评判习作的好坏,而是要激励学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习作的评价中,要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消除学生对写作的恐惧心理,使学生乐于写作、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9.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同时,恰当定位习作指导课与讲评课的教学内容,有利于作文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指导课主要定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和明白写作内容,  相似文献   

20.
<正>学生为什么习作?其实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也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与人分享”。2022年版课标第二学段习作目标指出,“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第三学段习作目标再次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样的目标定位,明确了习作的“分享”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