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9 毫秒
1.
戴·劳伦斯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作家。争论焦点在于两性关系这一主题。小说《儿子与情人》从结构和风格体现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2.
1961年,约瑟夫·海勒把他的八年心血之作——《第二十二条军规》投进文坛,激起千层浪,评论界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争论焦点为其迷宫般的反传统式结构。褒者誉者为美国二战以来最优秀的小说;贬者则拒称之为小说,因为小说重复单调,缺乏艺术和技巧。那么,该如何评价其结构呢?笔者认为,全书最成功之处就是结构与主题的协调统一,结构显示并深化了主题。在全书中,海勒成功地揭示了战争及其官僚机器的荒诞,以及对这种制度化的疯狂和有组织的混乱的强烈抗议。为了深化这一主题,海勒采用了一系列技巧,如戏拟、漫画似的人物,重复怪异的语言,以及看似杂乱无章,实是精心  相似文献   

3.
正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小说《窗》内容简洁,短小精悍,小说的结尾含蕴深刻,震撼人心,令人回味无穷。对于这篇小说主题的解读,大部分教师选择了文题中的"窗"和文末的"墙"的意象来把握。但实际上,文中还有一些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视的角度,可以引发我们对这篇小说的主题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一、小说中的环境色彩《窗》这篇小说有两个人物,他们没有名字,我们根  相似文献   

4.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钟形罩》同属成长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都陷于"自我/他者"两极关系失衡的困境。尽管主题相同,两位作者却是从截然相反的方向逼近这一人格成长难题的。塞林格笔下的霍尔顿困于自我一极,普拉斯笔下的埃丝特困于他者一极。比较与探讨两部小说在同一主题上的不同处理方式,并联系两位作者各自极端的人生选择,对思考人在"自我与他者"二元性关系中发展自身这一命题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个文官的死》塑造了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这一人物让我们了解了当时的俄国社会,在讲课过程中,无疑要重点讲解切尔维亚科夫这一人物形象,进而把握主题。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通过分析将军这一人物形象更容易理解这篇小说的主题,本文从将军的角度展开思考,引导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我们怎样适应被污染了的地球环境呢?朱宏同志的微型小说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崭新的思路,那就是改造我们的器官。研读这篇小说,笔者以为它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值得我们学习。一、构思新颖。这篇小说本来是以表现环保为主题的,作者却没有从如何爱护我们的环境入手,写怎样去改造客观  相似文献   

7.
《婚礼的成员》是20世纪美国南方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一部长篇力作。作为麦卡勒斯的代表作,小说继续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把叙述的焦点放在了一位刚满12岁的青少年女性身上,探讨人们的精神隔绝和人性的孤独。基于此,将该小说置身于女性成长小说这一特殊的文学亚类中,从成长环境、成长领路人以及成长仪式三个基本要素出发,通过细读文本,探讨麦氏作品中女性成长的孤独这一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该小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绿叶》课后思考题中明确指出此文的主题是:“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不会允许霸道存在。”我们认为这样概括这篇文章主题是不恰当的。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小说的人物,因为小说的主题主要体现于主要人物的活动和命运中。关于小说的主要人物,课后练习题是这样提示的:“这篇小  相似文献   

9.
《认罪书》是一部关于"罪"与"认罪"的作品,金金是小说的女主人公,是小说情节的穿针引线者,金金的身份是十分特别的,在小说中并不固定,而是不断变化的,经历了自我主义者—复仇者—揭秘者(忏悔者)这几个阶段,金金身份的变化是小说的关键,其带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起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霍桑代表作《红字》的主题一直是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道德学派提出《红字》的主题是人类之罪,反映了作者清教徒式的罪恶观,但霍桑对待男女主人公模棱两可的态度却又使人对此产生怀疑。女权主义研究则强调《红字》女主角身上体现的女权主义,而小说蕴涵的女权色彩却又被霍桑字里行间的嘲讽所冲淡。政治学派认为《红字》包含革命主题,而小说中对复辟和恢复秩序的偏好倾向却又反映了作者对社会革命保守、怀疑的态度。新文化论者认为,这是一个关于从旧世界过渡到新世界的神话式文化寓言,然而,在小说中却找不到由一条主线贯穿的、统一的文化“神话”。这一切源于霍桑的模糊风格使小说具有多重的复杂意义。  相似文献   

11.
《猫城记》是老舍的一篇著名的长篇小说。它是一部现代讽喻小说。作者运用了高超的讽喻艺术,将一个深刻而严肃的主题蕴涵在小说的故事中。文本解读者必须正确分析解读与小说主题有关的讽喻性事件,揭示出它们潜在的隐喻性含义,进而正确理解小说的讽喻性主题,同时获得文本解读过程中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2.
在小说《可以吃的女人》中,阿特伍德用文学的语言和叙事的方式解构了主体,再现了主体的困惑。小说中的三个重要角色分别代表了自我、大他者和小他者,通过精神分析的解读,我们看到这部小说是一部关于自我内在冲突的叙事。这种解读摒弃了性别政治的局限,认为女主人公玛丽安的精神危机根源并非她对象征界的拒斥以及对完整自我的幻想。自我最终要接受他者的检验,并认识到,自我的真相就是他者。在对小说中三个角色的相互关系进行论述的同时,本文试图从后女性主义视角解答对于这部小说主题意义的一些困惑。  相似文献   

13.
唐彬 《文教资料》2008,(19):40-41
美国作家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赤裸裸地揭示了战争的荒诞不堪和战争时期人际关系极度异化的困境.本文认为,"荒诞"与"异化"是梅勒在该小说中最集中表现的主题.本文试图运用萨特存在主义理论中的两个基本概念,即"荒诞"和"异化"对<裸者与死者>中的主题进行探析.全文包括四章:第一章主要概述萨特存在主义基本理论及其对梅勒创作的影响.第二章着重探究<裸者与死者>中"荒诞"这一主题.第三章重点从官兵关系、士兵与士兵之间的关系以及男女之间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分析该小说中人际关系之异化的主题.最后一章根据小说中各个人物的命运,联系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探讨出可能的走出"荒诞"与"异化"的困境之路.本文认为,行动是走出"荒诞"的唯一出路,寻找人生存在的真谛才是防止人际关系被异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一篇文章,要想进行深入地探讨,首先必须整体把握文章,领会文章的主题。小说的主题是小说的灵魂,它的深浅往往决定作品价值的高低,我们可以在把握小说主题的前提下,缜密思考进一步研究揣味的必要。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低级庸俗的小说是不能陶冶读者的情操和耐住时间的考验的。再则,要鉴赏一部小说,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情节的枝枝叶叶上,而要透过情节的枝叶,仔细寻味生活这棵常青大树的根,从而仔细寻味这棵树的生活环境、生活状态、生活追求等等。但是,小说是生活容量最大的一种叙事文学形式,而且它不是论文,主题思想不能直说,也不能硬贴…  相似文献   

15.
康拉德的丛林小说集中体现了人类的道德主题以及对人性的思考,在这其中《黑暗之心》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看到康拉德作为一个作家的社会责任。小说揭示"文明"下的野蛮,对人类的道德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6.
张振 《学苑教育》2012,(24):83-83
主题是小说的灵魂,也是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初哀。抓住了小说的主题就等于读懂了这篇小说。那么,怎样才能抓住主题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7.
李森祥的小说《台阶》主题深刻,很多文章进行了研究探讨,但还有探讨空间。小说主题常常隐藏在人物性格命运之中,因而可以从父亲形象解读入手对小说主题进行再探究。《台阶》塑造了一个自尊自强却也盲从、谦卑坚韧却也自卑及他的自我突破和自我迷失的父亲形象。这一人物形象体现了小说反思落后文化、反思社会转型时期农民地位亟待提升、反思人类价值追求和自我实现的主题。这为小说的主题解读提供一种新思路,也为《台阶》阅读教学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8.
《彩票》是美国著名小说家雪莉·杰克逊引起世界震惊的一篇短篇小说。这篇小说的主题意蕴及创作艺术已成为引起众多评论与争议的焦点,这也是该作品的艺术特色所在。本文在细读《彩票》的基础上,着重于对其荒诞艺术特性的分析,并找出其隐喻象征意义所指,从而为从另一角度欣赏此艺术品找到了一条可供参考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丹柯》是一篇寓言体小说,无论从何种角度解读。小说主题的关键词都是“英雄”,当然我们的教学也应该紧扣“英雄”而展开。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参如此诠释《丹柯》主题:“小说的主题便在于歌颂勇于实践、不计个人得失的献身精神之外又增添了一份悲剧的色彩。显出了主题的复杂性。”而如果课堂教学仅仅止步于让学生了解丹柯是一个英勇坚强、敢于牺牲的英雄形象,那么我们无异于“入宝山而空手回”。  相似文献   

20.
运用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对《聊斋志异》中以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现象以及人自身和谐为主题的小说进行梳理与分析,发现这些小说不仅叙写了自然界中动植物丰富、神奇的生命样态,而且探究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透过这些小说表现出作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的进步生态观,传达出作者企盼人与自然和睦相处的生态伦理观念,对这一主题的探索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聊斋志异》的文本价值,同时促使我们展开对人与自然、社会关系的深刻反思与内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