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材,选入了三十五首古诗。给小学生讲古诗,要不要领会诗的意境?我认为,作为语言精炼、反映生活深刻的古诗来说,不通过诗的语言的吟诵、欣赏,推敲去了解诗的意境,不让诗人描绘的艺术境界再现在学生的脑海里,使学生受到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薰陶,是不会真正学懂古诗的。所谓意境,是指文艺作品中描绘生活图画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是情与景的融合。诗人写诗,往往是寓情于景之中。唐代诗人王之涣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这样概括诗的意境:有我之境,元我之境。诗人在写诗时会进入这两种意境,而在诗里也着力营造这两种意境。那么,我们在小学诗歌的教学中该让学生用哪种境界赏析呢?多数小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都会侧重对诗本身的理解,而对其意境却几乎不深思,原因跟学生有关,跟小学诗歌教学中的引导方法也有关。  相似文献   

3.
诗歌的特点是以意境这一种特殊形式来反映自然景观、社会生活和表达感情的。因此,诗歌教学要启发形象思维,使学生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境。第七册《瀑布》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声、色、形三个不同的侧面传神地描绘了瀑布美丽壮观,自然地流露诗人对祖国河山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教学中,我启发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想象诗人所描绘的瀑布的壮丽景色,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诗的意境,提高了教学效果。一、启发记忆,引导学生通过形象来理解诗题。理解诗的题目时,我这样启发学生:“请你回忆一下,在哪里见过怎样的瀑布?”有的学生回…  相似文献   

4.
张红 《湖南教育》2002,(24):48-48
诗,是文学之母,以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凝炼的语言千百年来源远流长。初中语文新教材都不同程度地安排了诗歌内容,诗歌教学成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诗是如何运用精炼的语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意境来抒情言志的。 一、分析意境,调动情感。“意”是经过物象化处理的情思,“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体验过的景物。引导学生分析诗歌,就要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创造了什么意境,是如何创造的,进而深入地体味意境,再现意境。如教学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要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创造的意境,并在头脑中想象诗人在  相似文献   

5.
古诗文字凝练 ,意蕴深远 ,描绘出特定的意境。古诗教学中 ,意境的感知是重点 ,也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具体地说 ,意境的感知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造的景象 ,从而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意境 ?我认为通过诵读来达成是好办法。下面以《咏柳》一课为例 ,谈一谈几个渐进的诵读环节的设计。《咏柳》一诗 (人教版第八册 )为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它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那嫩绿的新叶 ,柔软修长的枝条 ,在春风的吹拂下 ,有一种迷人的意态。末句 ,诗人用剪刀巧喻春风 ,是神来之笔。杨柳为学生所熟…  相似文献   

6.
在各种文体教学中,诗歌教学的难度是比较大的。它的难固然与它区别于其他文体的许多特点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难于把学生引入意境。如何把学生引入意境,使学生和诗人感情相通,即同喜同怒,同哀同乐,这是诗歌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下面我就如何把学生引入意境的问题谈几点个人想法。  相似文献   

7.
诗是抒发诗人感情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展现出来,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所以,古诗教学应致力于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而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几年来,我在古诗教学中做了一些尝试,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绘画法苏轼曾赞王维之诗是"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8.
古诗教学的关键在于如何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其受到美的熏陶。我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一反过去逐字逐句串讲的方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古诗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体会古诗的意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主张倡导学习古诗的三部曲——读、悟、品。  相似文献   

10.
诗的意境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是诗人以独有的眼光捕捉的生活图景。小学课本所选的古诗语言精练、意境优美。在教学中如何采用多媒体手段,充分实现诗画映照,引导学生感知意境、明理悟情、品评文字,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文时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11.
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可以分为物境、情境、意境三种境界(《诗格》),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的情感,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的和谐统一。因此,指导学生品读意境幽远的诗歌时,要在扫清文字障碍理解大意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想象诗中的形象画面,再调动审美经验深入体验诗中的情感,最后品味所蕴涵的意境。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结构中也存在"空白"。所谓"空白",是指由实境所诱发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意境"空白"传达了诗人终极的生命体验,也体现出诗人形而上的人生追求。因此,创造意境"空白"是诗人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古诗词作为一种人文教育和语言教育的重要内容,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和语言资源。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是学习古诗词的关键。而学生如何走入古诗词的意境,便在于"空白"留存的时空感与个性化的独特吟咏。  相似文献   

13.
《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朝诗人李白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这首诗意境高雅,情趣盎然,诗句通俗易懂,语言优美流畅,读来朗朗上口。浅显的诗句中却蕴涵着诗人对老朋友的深厚情意,透过诗句体会诗人的真实感情,就成了这首诗教学中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帮助学生细腻而透彻地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情意,陶冶学生的情操,我采用电教媒体,进行了以下教学。 一、用音乐烘托气氛,创设情境 在背景介绍中,通过悠扬缠绵的乐曲以及抑扬顿挫的范读录音很自然地把学生带入诗的意境中去;在讲解后两句时,李白立于江边遥望帆影在滚滚的长江上…  相似文献   

14.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将意境分为“常人之境”与“诗人之境”,将“诗人之境”分为诗人“所感之境”与诗人“所写之境”。在具体分析中,又将读者“所得之境”区别于诗人“所写之境”,这种区别是值得注意的。在艺术活动中,意境确实显示了不同层次和形态,考察意境的不同层次及其联系,有助于我们把握意境的特定审美特征。 1 考察“常人之境”不是本文的任务,让我们先从诗人“所感之境”说起,什么是诗人所感之境?我认为,在客观景物或强烈感情的刺激下,诗人主观与外在客观猝然碰合的那  相似文献   

15.
张杰亨 《海外英语》2016,(15):137-138
意境是古诗的灵魂,是诗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意境的解读自然成为理解、翻译古诗的关键。该文从维索尔伦语境适应论的视角解读王国维先生的"有我之境、无我之境"说,提出语境的动态解读与构建有助于诗人与读者的语言交际,翻译诗歌应保留原诗的意象,以意境再创设为要,从而在意境再创设中实现"化境"。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本中一篇好的作品本身就如一幅让人流连忘返的美丽画卷,作者用精炼的语言营造了一个又一个美好意境。在语文教学中,如能打破学科界线,引入线条、形状、色彩等美术知识,以图解文,以文示图,图文交融,能成功地降低教学难度,促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例如《暮江吟》,诗人白居易描写了从傍晚到晚上江上的美丽景色,意境优美。怎样才能使学生体会到诗人所描绘的“一道残阳”“露似珍珠”等美好意境呢?我采用的方法是绘画。在绘画之前,先引导学生学习,辅以优美的导语、适时的启发。在学习“露似珍珠月似弓”时,我是这样启发的:“夜晚,哪里会沾满…  相似文献   

17.
诗歌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枝璀璨的奇葩。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教学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是诗歌鉴赏的基石。感受诗歌的意境,不仅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又触摸到诗人的心灵。本文围绕如何引导学生感受诗歌意境进行阐述,旨在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中的《山行》。设计理念古诗教学,关键在于反复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意境,理解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为了帮助学生进入古诗《山行》的意境,教学中笔者引导学生看图,图文结合,体会诗人的情感。同时,重视古诗教学中朗读的作用,让学生反复读诗,抓住诗中的关键词"爱"和"晚"组织学生多角度品读感悟,并发挥想象,进入古诗所描绘的意境之中。  相似文献   

19.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得以提高呢?笔者认为应该从诗歌的意境入手。唐代诗人王昌龄认为诗歌分为三种境界:物境、情境和意境。物境即客观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情境即诗人主观世界,意境则是诗人主观之意与客观现实之境和谐统一。欣赏诗歌首先要在头脑中形成诗中的形象画画,然后深入体验诗中情感,最后品  相似文献   

20.
《游园不值》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叙述诗人游园不遂,但还感觉到浓浓的春意。根据本诗艺术特点和高年级学生特点,我在学生理解诗意、读通全诗的基础上激疑品词,使他们感受意境。我抓住“苍苔”、“关”、“出”三词而提问:古人写春,多写春雨、柳色、杏花,这首诗写春雨了吗?你从哪里看出来?以引导学生细读全诗,体会到苍苔定是春雨绵绵所致,也许诗人游园那天就下着蒙蒙细雨呢!接着再问“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从哪些词体会出来?从“关”、“出”二词体会出什么?再想象吟诵,体验意境,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