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育叙事:走向教学实践的教师培训课堂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架起对话平台是实现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的有效途径.教育叙事的过程就是以当前的教育理念回溯已经历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利用自己的教育教学经历来理解、内化先进的教育理论的过程.教育叙事能否使教师培训课堂"理论实践化"和"实践理论化",关键在于教师培训者能否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目标追求。基于人本理念的学理基础,新教育实验是"新"的教育,"心"的教育,"行"的教育,"幸"的教育,"星"的教育,"信"的教育;新教育实验以追求知识、生活、生命共鸣为最高境界,努力建设以"晨诵-午读-暮省"为核心的教育课程,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为核心的教师课程;新教育实验通过"六大"行动及新教育每月一事,实现"四个"改变,即改变教师行走方式、改变学生生存状态、改变学校发展模式、改变教育科研范式。新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在高职院校同样有可以探索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川大的教育     
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任务、价值追求和责任使命。本文着重论述了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责任和教育的生命,鲜明提出了川大的教育理念,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川大应该办成一所实施精英教育的学校,一所能够培养每个学生自由全面发展的学校,一所能提供每个学生找到真正适合自己教育的学校。在此基础上,结合川大近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探索与实践,系统地提出了具有川大特色的"四个观"的人才培养理念、"三个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体现精英教育、个性化教育、全面发展教育的"323+X"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当我们把教育定位在只是"脱贫致富"的手段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实际上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因为它没有重视"人",没有从文化特色和具体情况出发来发展教育。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出"共生教育"理念。所谓"共生教育",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人类自身的生长同它外部世界的良性发展形成一个共生互补的系统。另一个问题是在与其它民族、其它文化相处以及对待自己的文化和现代化发展这些问题中形成的文化"共生"。一个是自然"共生"、一个是文化上的"共生"。这两个问题解决好了,我们才有可能解决我们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颜林忠 《学子》2012,(9):16-17
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的教学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已经过时的,束缚或阻碍教育教学发展的有关规定,但是,教师也要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冲破一些不合理的"框框",敢于对一些"时尚花样"大声说"不"。一、不迷信各种新教育理念——该批评时就批评新课堂强调尊重学生,而赏识教育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当今教育界最盛行的理念之一,"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每位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成才,都希望得到学生的爱戴。但学生的性格各异、背景不用,仅仅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最基本的教育理念是:教育要有艺术性,教育要有"爱心""耐心"要"时时事事用心"。  相似文献   

7.
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在"园本课程再开发的‘园本研究’"中,我们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有效地指导园本课程开发的研究行为。本文从"园本研究"、"开放教育"、"新课程观"、"整合教育"等教育理念进行理解、认识和树立教育理念。以启示和指导我们的教育研究行为。  相似文献   

8.
"每一个孩子都是最美的花,一朵一朵开在阳光下;每一个孩子都是最亮的星,一颗一颗高高天上挂!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花,一样的阳光下一样绽放;不一样的我,不一样的星,一样的天空里一样闪亮。"这是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的校歌,它唱出了残障儿童少年内心的渴望,唱出了特教工作者"以仁爱之心,育仁爱之人"的胸襟,也唱出了威海市特殊教育学校"全纳教育,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9.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我们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主要是把陶行知思想与当今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分析研究教育规律,以便更好地为教育发展服务。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的内涵陶行知先生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的内容,详细阐明了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时刻重视"寓教于乐",坚持"教学做合一"的理念,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对于新时代的教师尤其应该将"终生学习"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从而更好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水平。首先,我们应该认真体会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理念的真正含义。其次,我们应该做好新时代教师的反思。最后,我们应该从广义的范围重新认识"学习"的内涵,使我们的教学理念得到更加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邹启祥 《学子》2013,(9):70-70
作为一名生化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毕业后一直从事初中生物和初中化学的教学工作。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上学时期所学习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已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所以有必要对生物、化学教育的专业发展作一些探讨。一、生物教学专业发展的一些途径1.不断摸索、积极探索,努力使自己成为"创新型"教师。为了教学中尽可能引导、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自己要成为"创新型"教师。教师要在探究理念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摸索。在日常的备课中,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设计,以充分带动学生积极参与,并使学生在教师带领下完成探究,合理发散他们思维,培养他们探究精  相似文献   

12.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班主任是班级的管理者、领导者,工作的重心在于"管"——学生必须听我的。持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习惯于板起面孔,高高在上,在班级工作中对学生一味地"打击""压制";习惯于学生在自己面前服服帖帖,俯首称臣,个别班主任甚至以学生“怕”自己为荣。在长期“打压”教育下,一些学生已经习惯于“怕”和“服”,习惯于“惟师命是从”,不敢有自己的想法,鲜有创新,生活得庸庸碌碌;  相似文献   

13.
"宜人教育"是在教育改革与发展新背景下,结合丹徒的地域实际而提出的教育理念,它既有地域文化的厚重积淀,也是对素质教育的深层解读,更是具有区域内涵的丰实目标。"宜人教育"的内涵包括课程、管理、课堂、社团、学生的自主发展等各个层面,旨在通过"宜人教育"理念的践行,形成区域的教育特色,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  相似文献   

14.
杨冬梅 《考试周刊》2012,(65):98-98
在英语教学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更新了教育理念并形成了新的课程理念。把"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为自己的教学理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逐步实现了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5.
创新教育的"求势"就是要通过顺应时势,努力造势,使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原则和教育实践如高山之巅的园石,居于教育改革之巅,不动则已,动则势不可挡。创新教育的"求势"发展可以在不同的层面上展开:从宏观上,应当求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之势;从中观上,应当求创新型大学建设之势;从微观上,应当求教学改革之势。  相似文献   

16.
感恩教育,是教育界的永恒话题。因为只有心怀感激的人,才会对自己、对生活负责,对他人负责。通过"教育即生活"这样一个理念,作者成功利用感恩教育,感化了一名单亲家庭的学生,用爱点亮了他的心灯,再次让他在光明中前行,驶向人生更辉煌的彼岸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绿色教育"的"绿色"出发,在对"绿色"自然的、历史的诠释中发掘出最能代表"绿色"特性的三个层面"自然"、"和谐""、美",并结合职业教育职业理念、人本理念,将"绿色"植入其中,形成"绿色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并提出了对近期可能达到的绿色教育程度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郭新迎 《考试周刊》2012,(49):28-30
在青少年心理危机渐趋严重的今天,初中古诗文教学应该遵循"以人为本"、"全人教育"的理念,充分发掘教材中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这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作者尝试从"人与自己"、"人与他人"、"人与自然"和"人与宇宙"这四个维度展开,在初中古诗文教学这渗透生命教育,以诗意润泽心灵,为生命加钙,使学生保持一种强健的生命意识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理论也在不断的进步,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束缚人的个性,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人性化"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全过程。"人性化"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理念之一,它反映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人自身价值的重新认识与人的地位的提升。"人性化"的社会理念重视人的作用,认为人是管理之本,本文主要在诠释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特征的基础上,着重讨论如何实现当今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性化"。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旨在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促进大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为根本,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为每个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支持、关心和帮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有利于提高实效,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有利于探索科学的路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应从四个方面入手:建立平等、互信、互动、互助的师生关系,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设一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积极建构"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