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9·11”事件爆发以来,日本正加速向世界军事大国目标迈进。其主要路径是:以日美军事同盟为“平台”,紧跟美国军事战略步伐,背靠大树,借船出海;建立“有事法制”,突破和平宪法禁区,为军事大国化道路清障;加强军事力量建设,调整防卫政策和安全战略,为实现军事大国目标奠基。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3.
[背景材料]日本政府于2004年12月10日通过了表明今后10年安全保障政策的新《防卫计划大纲》。新大纲提出了日本安全战略的两大目标“:防止威胁直接波及日本”和“改善国际环境,以防威胁波及日本”。并提出实现这两大目标的三种途径。这表明本日安全政策的内涵已由国内安全拓展到国际安全,不仅仅满足于确保本土的安全,而且还要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从而建立有利于日本的外部安全环境。[考点链接]历史部分:明朝中后期,日本倭寇与中国东南沿海的一些奸商相勾结,倭患愈演愈烈。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制定了“征韩侵华”的…  相似文献   

4.
4月27日,日本国会众议院不顾部分在野党和日本国民的呼声,强行通过了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三个相关法案,它们分别是:《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和《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这三项法案的通过,使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实施合法化。它的通过,标志着日本“防卫”政策出现了重大变化,日本由“政治大国”转向“军事大国”的图谋得到进一步的体现,日本战后和平宪法所确认的专守防卫原则公然受到违犯,这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陡增新的不利因素。日本急于通过“新指针”说明了什么?首先,在日美中三角关系中,日本企图…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日本国家间战争赔偿经历了惩罚性的“拆迁赔偿”和象征性的“协议赔偿”两个阶段。由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致使赔偿性质和赔偿方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战后日本经济重新对外扩张、军国主义重新复活、亚太地区形势长期紧张化等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6.
二战后 ,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 ,建立了自卫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 ,防卫政策由专守防卫调整为海上歼敌 ,又进一步调整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把自卫队派向海外 ,实现其由防守型向海外型的转变 ,使日本发展成为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7.
日美安全保障体制是冷战的产物,冷战后仍是日美关系的重要基础。随着日本在美国全球战略地位的不断提升,日本已经突破自主防卫底线,进入国际安全合作领域。日美关系日益向着更加对等的全球战略伙伴关系方向发展。战略同盟关系依然是美日追求最高国家利益的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8.
二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了自卫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变化,防卫政策由专守防卫调整为海上歼敌,又进一步调整了与美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把自卫队派向海外,实现其由防守型向海外型的转变,使日本发展成为军事大国。  相似文献   

9.
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全面军事占领,使日本服从于美国的全球战略。日本吉田茂政府借助于美国的军事保护,致力于国内的经济复兴与发展,成为冷战的最大受益者。日本选择台湾作为媾和对象,既有追随美国冷战政策的一面,也有向美国增加讨价还价砝码的一面。  相似文献   

10.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是亚太地区和世界有影响的两个大国。1989年“6·4”事件后,日本曾参予制裁中国。冷战后初期,两国关系有过短暂的恢复和发展。但进入90年代中期后,两国因历史、台湾、领土及防卫等问题上发生一些分歧和矛盾。经过双方的共同努力,才使两国关系走上正常发展轨道。1998年11月江泽民主席访问日本,双方决定面向21世纪,建立致力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标志着两国关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