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我自进入河南省郑州市杂技团工作,就与杂技结下不解之缘。经过16年与杂技的"亲密接触",杂技在我心中撞出了艺术火花。通过学习探讨,我想就新时期杂技艺术的拓展问题谈谈个人见解。传承杂技艺术提高杂技教育水平在杂技艺术传承的过程中,在正规的国有杂技艺术学校之外,"言传身教""以师授徒"的传统培养方式,至今还没有发  相似文献   

2.
2021年2月5日,由河南省杂技集团、濮阳杂技艺术学校联合举办的2020年度杂技艺术大赛在水秀国际大剧院正式开赛。32个表现形式新颖、艺术技巧精美、动作难度较大的优秀节目,从年终考核中脱颖而出,角逐本场的最佳节目、最佳创意、最佳舞蹈等大奖。本次大赛的评委主任由中国杂技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杂技集团董事长、濮阳杂技艺术学校校长付继恩担任,评委副主任由濮阳杂技艺术学校党支部书记谢晓玲担任,评委则由两单位的知名杂技精英和专家担任。大赛采用节目演出综合考核和个人舞蹈才艺展示相结合、专家评委现场打分的形式展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杂技服装逐步由单一款式创造性转化为复合型多样化的艺术杂技服装款式,普遍用新时代新理念引导杂技服装设计向艺术创新性发展。用艺术理念设计杂技服装,才能产生视觉美,其具体思路体现在杂技服装设计的三大基本要素上,即杂技服装色彩、杂技服装款式、杂技服装材质。  相似文献   

4.
正河北吴桥杂技以历史悠久、群众基础广泛、能人世代辈出、技艺精湛古老,以及对国内外杂技事业的发展和贡献,被赞誉为"杂技之乡"。法国"明日"与未来杂技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曾来吴桥访问,他在参观吴桥杂技艺术学校时说:"吴桥杂技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杂技摇篮。"荣获外籍杂技学员培训项目资质吴桥杂技艺术学校诞生于"杂技之乡"的沃土上,肩负传承和弘扬杂技艺术、培养国内外杂技人才的光荣使命,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已为全国各省市杂技团体培养杂技人才两千多名,  相似文献   

5.
杂技与演技     
在第十一届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期间,我有幸观赏了很多中外优秀节目。同时,我也发现中外杂技艺术的一些差异。论技巧,国内节目比国外节目拥有很多高难度的技巧,杂技技巧已是炉火纯青,惊险度数很高。而国外杂技节目的技巧看起来有些平淡。  相似文献   

6.
随着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增加,杂技艺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成为艺术百花园中一朵奇葩。实践证明,杂技艺术的发展繁荣,同杂技人的创新精神分不开,创新是杂技艺术发展的灵魂。一、杂技艺术创新的必然性近几年,文化艺术领域中的改革将杂技演出团体从地方政府财政供养序列中剥离出去,推向市场,成为在社会上生存发展的文化企业,呈现出激烈的社会竞争性和强烈的产业危机感,杂技团体在最初走向市场时,没有经验四处寻觅  相似文献   

7.
<正>二、杂技剧:现代杂技的“臻境舞台”探索杂技剧,无疑是审美创意和艺术跨界的“臻境舞台”形式,同时也是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臻境舞台”在舞台情境化、综艺审美的基础上,更强调杂技舞台的情感表现与人文思考。杂技剧作为杂技艺术发展的更高阶段,显然又构成“臻境舞台”的舞台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8.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影响广泛。从远古时期的"蚩尤戏"到汉代的"角抵戏"、唐宋时期的"乐舞百戏"、民国时期的"技术""武艺",直至今日的杂技,杂技艺术始终呈现着不断蓬勃发展,繁荣壮大的趋势。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杂技艺术与舞蹈、音乐、戏剧等姊妹艺术相互交流学习,借鉴融合,不断推陈出新,竞相发展,使杂技这门古老的传统艺术呈现出日新月异、精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尹力 《杂技与魔术》2012,(2):36-37,35
杂技正如其名,"杂"体现了内容与审美的多元性和包容性,"技"则直接点明了这门艺术的本体核心和价值所在作为一门以"技"为核心的艺术,杂技在难度上的优势儿乎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并构成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针对观众的巨大吸引力。杂技的"杂"提供了广阔的表演手段,从  相似文献   

10.
中国杂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杂技艺术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之一的杂技艺术.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较早地走向世界.杂技也从此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1.
杂技艺术经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到今天,在市场经济的挑战面前,杂技的创新问题引起了杂技艺术工作者的普遍关注。但笔者认为提高杂技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也应该引起广大杂技艺术工作者的重视,并深入研究,以便使杂技艺术更加健康繁荣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一、杂技剧汇聚杂技节目杂技艺术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具有自身的特点。当代的杂技艺术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多样、可简可繁,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中,杂技艺术越来越多地以大型杂技剧的形式展现。杂技剧的题材,一般改编自古典名著、戏剧或原创符合杂技艺术特色的剧本,一个有适当主题的题材,可以将传统与现代的杂技节目融入到剧目中,构建成一台新颖的杂技剧。以广州杂技艺  相似文献   

13.
广州市杂技艺术剧院(原名广州杂技团)是广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属下专业艺术院团。该剧院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杂技技艺。吸取现代舞蹈、艺术体操、戏剧等艺术门类的精华,不断创新、改革,形成了岭南现代的表演艺术风格。是一个充满朝气的大型现代杂技艺术团体。  相似文献   

14.
正杂技剧作为以杂技技巧为核,集其他姊妹艺术为一体,富有后现代艺术层次的新型的综合艺术形式,通过对传统杂技的继承、发展和创新,赢得了艺术界的瞩目、观众的聚焦、市场的青睐。国内的杂技剧从诞生到被市场洗礼已经走过十多年的时间,目前杂技剧的现状如何?怎样促进杂技剧目的发展?值得我们去思考。一、对杂技剧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杂技有着三千年的历史,改革开放后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而较早地走向世界。中国杂技艺术家利用编导、音乐、服装、舞美、灯光以及融合其他艺术等手段,丰富了杂技艺术的文化含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今后杂技又当如何与时俱进,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的杂技艺术承接传统,拓展未来,既能为观众带来观感刺激,更能为欣赏者提供美的享受。无论从杂技的内容含量、形式美感,还是特有的艺术属性来看,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因此,充分发挥杂技艺术的美育功能是对杂技艺术理论建设新的思考点。本文主要分析杂技艺术的美育价值是从哪些方面彰显的,为探究如何更好地实  相似文献   

17.
杂技艺术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和观众审美需求的提高,从内容到形式,以至舞台美术(包括服装、道具、灯光、音响)都在出现新的内涵,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需求所致,也是杂技艺术自身生存发展的需要。今天走进剧场欣赏杂技,首先映入眼帘的不再是单调的舞台灯光,而是色彩纷呈、明暗交替的气氛光;演员的服装也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杂技服装,而变得款式各异,奇幻多彩。时至今日,杂技已经完全改变了单纯表现技巧的表演形式,对杂技节目实行全方位包装,成为新世纪杂技创作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我国杂技艺术历史悠久,而其中的杂技服装设计更是璀璨夺目,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不断绽放出绚丽的光彩。一、杂技服装的选择与设计要想在杂技服装的设计过程中取得好的效果,首先就需要了解什么是杂技服装。杂技服装是指杂技演员在一定的场合中进行杂技表演时所穿戴的经过精细设计与剪裁制作的特定的衣服、鞋帽以及装饰。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杂技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强烈的文化气息,据史料记载,最早的杂技艺术表现可以追述到新石器时代。后来随着朝代的不断更迭,杂技也经历了从汉至宋的辉煌时刻以及从元至清的没落消沉,至近代,杂技艺术更是被社会所遗弃,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杂技艺术才又得到新生。  相似文献   

20.
河北吴桥杂技艺术学校,从一个资产不足3000元,师生不到50名、鲜为人知的杂技团带班起家、历经30年的磨砺打拼,如今已发展为资产6000万,师生500名,且常年有外籍学员就读,国内外知名的国际杂技中专学校、特别是在人才培养及杂技艺术创新发展方面还取得了一系列斐然可观的成就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