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文章在共生视野下对上党神话外译中的本土文化身份表示关切,认为介于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的上党神话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不可替代的地域链接作用,它不应在中国神话外译中被长期“式微化”。上党神话的外译中,突出其区域性标志与独立性地位将有助于构建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身份,弘扬其历史价值,挖掘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北京文化建立起来的"京味文学",凝固了城的文化构成与人的文化经验,塑造了中国知识分子共同的心灵故乡,缔结了城与人的精神契约。同时,文学"北京"是关于这个被构建了中心神话的北京的"转喻"",京味文学"在对独特而演进中的"城文化"的描摹中,彰显了北京人的身份认同过程和主体精神构建,并在历时和共时中不断换味。  相似文献   

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翻译界逐步从外译中研究转向中译外研究。中国译者通过汉英翻译承担着在世界文化舞台上重构中国文化形象的使命。要在中国文化形象传递的真实性和译文的可接受性之间达到一种平衡,中国译者既需要根植于本土文化身份又需要具备全球文化身份,本着世界主义和平等交流的胸怀进行汉英翻译,才能客观阐释中国的文化形象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通过一系列具体举措贯彻文化“走出去”战略。作为专项特色旅游与文化产品代表的红色旅游,其文化特色鲜明,是外宣的主要渠道之一。本文结合对外传播模式视角,从外宣翻译的“译内”语言优化和“译外”传播要素优化,结合实例剖析了红色旅游文本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优化及保障策略,为地域红色旅游文化的外宣路径提供借鉴,助力安徽省地域文化的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5.
在壮族民间流传有大量的布洛陀神话叙事。布洛陀的形象既有其历史文化背景,又再现了壮族集体精神的塑造和升华。从"布洛陀"的释义来看,他与骆越族群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洛"或许就是"骆"的民间写法。在他身上,带有壮族早期社会首领的身影,又表现出典型的"越巫"特征,同时还象征着历史上壮族麽信仰与早期政权的相辅相成。他是壮族古国、方国时期的大巫师和级别最高的祭司。这些隐含的历史身份在布洛陀神话的叙事平台上以共时的形态出现,展现了壮族文化的深厚积淀。  相似文献   

6.
"死"义的委婉表达在《红楼梦》中广泛运用,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宗教信仰及神话、等级差别对"死"义委婉语有明显的影响;"死"义委婉语的常见译法有直译后另加注释、译成英语委婉语及直接省译等,但在翻译过程当中都可能遭遇到一些想要传达而无法传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晋东南地域文化为经 ,以当地代表作家为纬 ,纵横交错地剖析了极具个性特征的上党地域文化与她所孕育出来的作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周梦 《英语广场》2024,(3):11-14
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的华人译者因其独特的地域优势和身份特征,往往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拟借鉴翻译行为理论的重要概念,基于对新加坡籍译者温宏文翻译行为的解读,从翻译选材、翻译思想及翻译策略几个方面考察译者的身份和所处的地域对翻译行为的影响,意在探究东南亚地区华人译者在译介中国文学、传播中国文化方面采取的策略及其发挥的作用,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参考方法与途径。  相似文献   

9.
史诗"梅葛"是记叙开天辟地、自然万物、人类起源、生产生活和风俗礼仪的"活形态史诗",洪水神话是其核心内容之一。"梅葛"流传区民间信仰与洪水神话存续之间的关系密切,尤其在彝族的传统文化中,二者杂糅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晋东南地域文化为经,以当地代表作家为纬,纵横交错地剖析了极具个性特征的上党地域文化与她所孕育出来的作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2.
日本学者樱井龙彦对“防风神话”研究学者的方法进行了批判,认为他们违反中国传统文化,是采用“新方式”“重新创造防风旧传统”,“怀疑这是在某种意图下重新编制而成的故事”。但事实上,对于新发现的防风神话,神话学者们为辨真伪,都进行了深入了“田野调查”,且如实采录。这些神话,是“目前尚在群众口头流传的活态神话”,而绝不是新时期“重新编制而成的故事”。  相似文献   

13.
各民族的先民们都曾对天地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做出过神话的解释,这种解释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个性,也体现出其文化精神。中国古代的原生创世神话和后起的体系创世神话都展示出勇于牺牲和甘于奉献的伟大品格,体现崇尚道德、注重伦理的个性特征,从而表现出鲜明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4.
感生神话是人类最早对自身起源的诠释,也是人类自我意识的觉醒.中国史书中记载了很多感生神话.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利用史料对二十五史中的感生神话进行梳理分析,从类型、特征以及文化功能三个方面来解析感生神话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5.
苗族神话所构建的是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诗意图景,蕴含着"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思想,表现了人与对象依生、共生、整生的审美境界。同时,这种和谐也体现在人的内在精神的和谐上。本文试图以月神神话、巨石神话、枫木图腾神话、鸟图腾神话为例,用生态美学的视角对苗族神话作一次新的解读,以进一步发掘神话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6.
Evaluations of widely used computer simulators identify a number of technical and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simulator's success. But investigations have ignored two unobtrusive aspect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myth and ritual. Myths are commonly held beliefs that maintain social solidarity and reduce ambiguity. Rituals serve a similar function, but they involve actions in addition to words. This paper uses examples of common myths and rituals to illustrate the concepts. A brief review of widely used cost simulation models and a discussion of their evaluation follows. The discussion demonstrates the importance of myth and ritual in understanding the use of computer simulators in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7.
对神话概念的理解向来有“广义”、“狭义”两说。本文主张中国神话是一个发展的系统,道教神话是中国神话体系中一个重要的子系统。文章对道教神话进行了界定和描述,认为其对中国远古神话母题的继承,主要表现在角色、观念与情节三方面。它对中国神话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远古神话的改造,一是创造新的神灵和新的神话,并发展出新的神话母题。  相似文献   

18.
将以伏羲、女娲为核心的中国洪水神话和希伯来洪水神话(《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进行了比较、互释,认为这两个神话的初次创世产生于原始母系社会,再次创世产生于父权社会,洪水是两次创世的分水岭,其功能在摧毁母系社会、开启父权社会。神话中的洪水可分自然洪水和文化洪水,中国的洪水后兄妹婚神话和《旧约·创世记》洪水神话不反映洪水自然现象本身,属文化洪水,与所谓的历史上爆发过的一次淹没全世界的大洪水无关,想从中挖掘历史真相是徒劳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文学倡导以现代生存体验和人生思考为主要的表达对象,然而鲁迅、郭沫若、茅盾、郑振铎等作家却都曾创作过以古老神话为题材资源的重要作品。与现代作家对于中西方神话故事的广泛择取相呼应的这一阶段,又恰恰是中国神话学作为一门现代学科得以建构的奠基性阶段。从理论研究的视角,现代作家普遍认为远古神话作为民族文化的源头蕴含了强烈的民族性、现实性和民间信仰力量,同时这也是激发现代作家在创作中积极借鉴古老神话的重要动因。现代作家在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的双重维度上,表现出对远古神话的深切关注,既是现代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之根的深情回望,同时也体现了现代作家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