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 毫秒
1.
罗明华 《父母必读》2013,(11):109-109
“不”“我不要”“我不吃”“我不走”,他不亦乐乎地沉浸在一个说“不”的世界里,这真是让爸爸妈妈很挠头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俞群 《家庭教育》2002,(5):25-25
妈妈的烦恼玲玲很怕困难,一有难题先叫妈妈。其实,题目并不难,玲玲也很聪明,妈妈一讲就懂。妈妈说:“下次自己动脑筋,实在想不出,再叫妈妈。”但玲玲养成了习惯,总是做不到。  相似文献   

3.
务本 《幼儿教育》2000,(2):39-39
许多父母常用“不”来回答孩子提出的要求,这是爱孩子、对孩子负责的表现。常用“不”并不意味着一定会伤害孩子,对孩子不常用“不”也并不意味着溺爱孩子。问题的  相似文献   

4.
林颐 《幼儿教育》2010,(7):21-21
“不要在床上吃东西,看过的书要放回书柜里,不要到处扔垃圾……”我一边说一边忙着帮儿子整理东西。小家伙却不领情,不耐烦地冲我大声嚷嚷:“好啦!妈妈,你真啰唆,受不了!”这是6岁的儿子第一次当面评价我这个妈妈,一时间,我竟被噎得说不出话。  相似文献   

5.
我是一个独生子的母亲,有望子成龙的迫切心情,潜意识里总是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的设想去发展,去成就一番事业。因此对他的各方面都有所要求和控制。在这个过程中母子间难免产生摩擦和碰撞。可是现在回想起这些摩擦和碰撞的顺利化解,我感到由衷的欣慰和满足。毕竟母子间的亲情和理解比什么都重要。在与孩子沟通的过程中,你  相似文献   

6.
▲不可一味说“行”过去,家长们认为子女应该一切服从长辈,什么都是父母说了算。现在,一些家长却由“绝对专制”走向了“极端民主”,对孩子或放任自流,或百依百顺。心理学认为:“过分的自由造就没有界限和没有责任心的人。”阿莎·菲利普斯在《说不——为什么对你和你的孩子非常重要》一书中指出:“为了避免专制者形象而只知道说行的父母,只会造成一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幻想和危险的形势。”孩子长期处于受宠的特殊地位,要风得  相似文献   

7.
杨震 《家教指南》2004,(10):28-30
城市一道“景观”〔镜头一〕:据新华社消息,太原市一家长发现,自己13岁的儿子最近一段时间表现有些异常,时而兴高采烈,时而垂头丧气,精神高度紧张。有一天,家长在他书包里发现了10多张过期的彩票,才算找到孩子表现异常的原因。这个男孩“交待”说,听说花两块钱就能中500万元大奖,他们班好多同学都在买彩票,自己便也买了10期,还中了两次末等奖。他还天真地问爸爸:“我要是期期都买,会不会中500万呀?”与孩子瞒着大人购彩相比,成人领着孩子买彩票现象则更加普遍。在一些投注点,经常可见六七岁的孩子俨然是彩市“老手”,从申请投注单到选号,再…  相似文献   

8.
孩子是怎样健康成长的?他们不但需要父母持续不断地说“是”表示支持和帮助,还需要及时地说“不”表示指导和扶正。因此,学会拒绝孩子成了为人父母必备的一个教育技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自己的孩子,父母们往往宠爱有加。对于孩子的行为以及他们提出的各种要求,父母们更是千依百顺,从来不会拒绝。因此,我们的身边才会有了小皇帝、小太阳。然而,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可取的,容易使孩子形成娇生惯养、任性的习惯。一个不曾经受失望和拒绝的孩子,他  相似文献   

10.
陈新欣 《家庭教育》2004,(11A):36-37
一个丈夫向我诉说他和妻子之间的“战争”。他和妻子都想在家里占统治地位,想通过压服对方树立自己的权威形象,于是,两人为争夺家庭主权展开了明争暗斗,从口舌之争发展成拳脚相加,年幼的儿子常被吓得哇哇大哭。他和妻子残存的感情,在相互敌视的打斗中,只剩下“一层皮”,那就是儿子。他们活得很疲惫,很茫然。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为了不使他人难堪,我们常常拒绝说“不”,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最终使自己陷入非常尴尬的境地。许多成年人不善于从实际出发,动辄便以“礼貌”、“谦让”等压制孩子的真实愿望,不仅失去了礼貌教育的意义,而且可能会在孩子的心灵埋下虚伪的种子。  相似文献   

12.
侠如 《家庭教育》2000,(12):15-15
家庭文化健康与否,对一个未成年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在当前中国社会加速转型的时期,家庭文化领域出现了不少误区,由此也对子女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性影响。一份地方报纸曾开设了专栏讨论怎样培养下一代的问题。其中曾有一则题为“祖父一味溺爱娇纵,孙子一身‘大款’派头”的报道,反映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春节过后一个月里,就把爷爷给他的1000元压岁钱花个精光。爷爷竟还连连夸奖他“从小会花钱,长大了必定能挣钱!”据这名学生的班主任金老师介绍,这名学生在校园里是有名的  相似文献   

13.
林怡 《家教指南》2006,(2):14-16
从著名的习得性无助试验说起 有这样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实验对象是一只饥饿的小狗,实验地点是安装有两块木板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14.
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也会有压力无法释放的时刻。那么,如何帮助孩子走出负面情绪的阴影?这需要家长做到以下三点:(1)客观看待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2)帮助孩子化解与避免负面情绪造成的伤害;(3)认识到家对于孩子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允许孩子将不开心带回家。  相似文献   

15.
章睿齐 《家庭教育》2007,(7S):66-67
该碰的钉子要让他碰;该绕的弯路要让他绕;该受的苦累要让他受;该动的脑子要让他动;该受的批评要让他受。[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位母亲的来信。信中的母亲充满了无奈和无助:  相似文献   

17.
金新林 《幼儿教育》2001,(12):31-31
邻居家的孩子要参加幼儿园的歌咏比赛,在练唱“卡拉 OK”,歌声不时袭来,中间夹杂着音高不准,拉不上去的声音。忽听孩子的妈妈嚷道:“就你这副破嗓子,还能唱出好歌来,退出比赛得了,妈蚂给你买些好奖品。”孩子一憋气,大声哭起来。孩子的妈妈见状不知所措,于是让我这位当教师的去“救场”。我叫孩子重唱了一遍,发现除了几个音咬不准外,还算唱得不错。于是,我对孩子说:“小辉,你唱得不错,好好  相似文献   

18.
【活动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断发展的可能,要对自己充满信心。 2.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暗示的方法,树立自信心,培养自己的“一流”心态。  相似文献   

19.
20.
我们知道:当我们生气、恐惧或悲伤时。这种不愉快的情绪。会使我们感到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聚集了大量的能量。只有把它释放出来.我们才能恢复到平静状态。其实我们的孩子也一样。“您真讨厌!”孩子大声喊叫,喊完之后,“讨厌”引起的不悦就减少了许多。如果我们压抑孩子表达不愉快的情绪,就会迫使孩子去找不正常的渠道宣泄他们的情绪。他们不是把情绪发泄到别人身上,就是发泄到自己身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