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不仅包含自然过程,同时还包含了一系列的社会内容。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人们具备一个健康的生命观。在各种现实社会、环境的冲击下,人们对待生命的态度各有不同,开展生命教育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借助正确的方式引导和带动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积极心理学与生命教育在多方面存在高度契合,从积极心理学角度出发,探索其与生命教育之间的积极联系,以及开展生命教育的实践意义价值,优化完善生命教育,实现正确生命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2.
由于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生命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关怀生命成了学校教育的核心之一。可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在学校开设生命教育的系列活动,推动青少年学生的人格素养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社会在发展,教育在进步。生命教育在现阶段的中国教育各大领域被广泛推广和应用。而对于现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教师在日常生命教育教学活动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结合教学实际,就积极心理视野下的生命教育实践及思考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和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积极心理学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类的积极心理品质。文章在分析当前高校生命教育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构建高校积极生命教育体系的措施,包括倡导积极生命教育观念,转变积极生命教育目标,挖掘积极生命教育的内涵,建构积极型生命课程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基于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关注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必须把学生的发展从知识层面提升到生命层次.大学要重视学生积极生命体验教育、生命意识教育、关爱和尊重生命教育,构建积极的生命教育模式,追求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6.
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以积极的生命情感、积极的生命品质、积极的生命关系、积极的生命意义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职校生实现知识技能掌握与人生幸福追求的双赢。建构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需要职业教育工作者树立积极生命教育的现代理念,开设校本化的生命教育模块课程,在职校生活中嵌入积极生命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努力提升职校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拓展积极生命教育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7.
积极心理学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思想。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职校生开展生命教育的需求,剖析当前职业学校开展生命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通过构建职校生生命教育需要培养积极的生命教育理念,开展积极性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提升教师的积极生命素养,提高家庭生命教育质量,拓宽积极生命教育途径,可以加强职校生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承受着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面对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一些深层次社会矛盾及现实的冲突与压力,不可避免地产生焦虑、不安和恐惧等心理问题,进而出现““无聊”、“空虚”或“无意义”等精神问题。针对出现的问题做出相关分析,并从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认知、情感、动机三个视角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本质、引领大学生追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激发生命欲望,提升生命的质量,帮助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积极的生命价值观,拥有幸福健康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分析介绍了当前大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阐述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缺失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提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途径,希望能够对大学生生命教育提供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徐祯 《中国德育》2011,(7):35-37
从国内外生命教育近四十年的实践历程来看,它是从控制青少年自杀率不断上升这一残酷现实开始的,而目前我国青少年自杀现象呈明显上升趋势,且有低龄化倾向,危机事件频发正暴露出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问题,积极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一个新的研究取向。本文在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积极心理学理念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文章在研究何为贫困大学生和分析贫困大学生异常心理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积极心理学视野下探索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即营造积极的校园环境、增强贫困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培养贫困生积极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生命意义感即对生命意义的感受,是个体对生活的态度、目的和方向的看法。当代社会,研究生面临着诸多压力,在这些压力的影响下,研究生常常感到无助、迷茫和痛苦,出现了"消沉"、"冷漠"、"空虚"等不良状态,严重影响了其心理健康和学业进步。在积极心理学视野下,从引导研究生追求积极的情感体验、正视消极情绪、形成积极的人格等三个方面对其进行生命意义教育,可引导其逐步形成正确的生命意义观,更加自信、乐观地面对生活和未来。  相似文献   

13.
积极心理学是基于科学实证的方法,帮助人们扩大和建立积极情绪(如快乐、自信、满足等),同时专注于如何发挥人类的优势和潜能(如智慧、创造力、幸福等)。全人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促进人的内在潜能的完全开发,不仅关注智力的发展,更要在身体、道德、审美、情绪、社会、创造力和精神追求等都得到全面发展。全人教育和积极心理学都强调体验、反思、转化和实践。全人教育在目标和方法的实践,与积极心理学的发展和应用可以相互借鉴和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4.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黎杰 《教育探索》2008,(7):124-125
积极心理学是20世纪兴起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研究领域,它是对传统主流心理学消极层面与取向的反思。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实践有着深刻的启示:教育实践要积极构建一个适宜的环境,要努力挖掘每个人身上积极的个人特质,要培养学生拥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积极心理学为教育实践乃至整个社会,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认识视野,为我们打开了教育为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大门。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我国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发展现状出发,提出了当前社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以积极心理学作为引导,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高职院校生命教育的发展策略。希望通过这些策略,让我国高职院校的生命教育发展取得更大成效,为高职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6.
从积极心理学视域出发,分析台湾学校生命教育的内涵、内容、形式等方面特点,借助积极心理学对积极体验功能的阐释,评析体验性对生命教育效果的促进作用,并分析目前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现状,建议大陆地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借鉴台湾生命教育的体验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力量。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的缺失导致大学生漠视生命的事件屡见不鲜,给社会、家庭和学校造成严重创伤。积极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的潜能和美德等积极心理品质。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原则主要有:发展与积极预防相结合、认知与体验相结合、系统性等;其主要内容主要有:生命自主性教育、生命价值观教育、生命挫折教育等;其主要教育策略有:强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新媒体教育资源,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等。  相似文献   

18.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己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个心理学思潮。它以及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积极道德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创设都起到积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郝永贞 《职教通讯》2019,(16):12-16
积极生命教育旨在依据职校生生命发展的特征和需求,通过积极的教育方式,唤醒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增进积极体验,培育积极品质,探寻积极意义,提升生命质量,使职校生成为充满生命活力、具有健全人格和追求幸福生活的"大写"人。职校生积极生命教育从理念走向实践,需要从问题消除转向优势发挥,从被动补救转向积极发展,从生命保全转向生命幸福,从批判反思转向融入共赢,充分彰显生活性、体验性、行动性等实践品格。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积极心理学在西方学界的影响日盛,并对我国学校教育产生影响。国际上,积极教育的落实从类似PRP项目和施特拉斯港项目到吉朗文法学校的系统实践正稳步向前。我国这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整体上呈现良好态势,然仍缺乏符合我国文化背景的积极教育操作实践框架。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于国内学校实践,其要点宜集中于积极体验、积极人格和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这三大支柱,从理论出发落到实处,以人为本;积极心理学学校实践的策略则须关注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幸福感,充分发展积极教育,同时关注教师的积极发展;其方案的落脚点包括"以‘培优’代替‘补足’的教育模式""增加社会实践和体育活动""提高教师的同理心"以及"营造积极的学校管理文化"等。营造促成积极建构的教育生态,是积极心理学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的首要和核心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