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士华 《现代语文》2007,(2):108-108
我国古典诗歌与音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些天才的诗人们在其表现音乐的诗篇里充分地展示了艺术才华。他们不仅运用丰富高超的艺术技巧,而且逼真地传达了所描摹的音乐效果。有唐一代,创作音乐诗的作者高手如云,佳作辈出,本文拟撮取沧海一瓢,略作分析,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造成诗歌美感的重要因素。古代诗人在色彩描写上倾注了很多心血,表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才能和很高的表现技巧。他们不仅把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五光十色真实地摄录在诗歌里,使作品异彩纷呈,美丽如画,而且还善于运用色彩的表情性、借代性等特性来渲染气氛,创造意境,抒发感情。古典诗歌不朽的艺术价值同它丰富精彩的色彩描写是分不开的。本文仅从三个方面对古典诗歌的色彩描写作一些探讨性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唐代是一个音乐盛行的时代,唐诗对当时各种精妙的音乐作了大量出色描写。本文以借鉴唐诗创作法式为旨归,从音乐表现的角度切入,以涉及音乐的唐诗名作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唐诗在音乐描写上的成功经验和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我国古典诗歌中描写手段的发展是日臻完善的,这种完善的过程在形容美女的诗歌中表现得很明显。作为艺术手段的铺陈描写,它从对形象的正面描写发端,经历了侧面烘托,再发展到效果性细节的形容,逐渐趋向于丰富和完善。集中是构成诗歌形象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它同时又是其他文学形式所共有的审美要素之一,因此将其列为诗歌审美规范的独具的重要特征,显然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5.
古典诗歌常用音乐来渲染人物情感,增强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莉 《甘肃教育》2014,(17):99-99
正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更加突出,俗谓之烘云托月。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描写来突出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他所说的,就是烘托的技法。侧面烘托用于古典诗歌的创作中,主要用来:1.写人汉乐府民歌《陌上桑》中有一段对罗敷外貌的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  相似文献   

7.
古诗中的音乐描写,用语不多却能尽显音乐的妙处,把无形的抽象的音乐变为有形的具体可感的形象。为此,诗人们采取了许多手法。本文就这一问题,分析了几首诗歌以期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淑元 《现代语文》2008,(4):112-113
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优美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借自然界的音响来组合音乐美;二是借诗歌节奏的回环往复来创造音乐美;三是借音调的抑扬顿挫来营造音乐美;四是借韵脚的交错回旋来构建音乐美.中国古典诗歌正是具有了音乐美,才创造了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细节描写?一般地说,对那些细微、具体可感并具有典型意义的东西,特别是能展示人物思想及其性格特征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等的描写,称之为细节描写。  相似文献   

10.
心理描写指的是对人物的思想活动和内心世界的描写,以求更好地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长篇叙述类文学特别是长篇小说普遍采用这种手法,甚至还出现了以意识流动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心理小说。在篇幅极为精短的古典诗歌中,这种笔法按理很难有用武之地,可是,中国古代诗人神机妙用,使巧写心理成了抒发思想感情、突出诗歌艺术形象的一种重要的诗词笔法。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圆满、完善的综合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体系的规范下,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式自《诗经》以来就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从楚辞始,诗歌体式在散文化和音乐美方面进行着互补探索,辞、赋仿重遣词造句的自由精丽,乐府偏重音律的整齐和谐。唐宋以后,诗体美的具体体现为格律,元曲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格律诗体的尽头。近、现代新诗体式的革命在所必然。  相似文献   

12.
因教材对诗歌的表达技巧没有统一的界定,学生容易混淆。可以把手法、技巧划分为一大类归为"表达技巧",将高考常涉及的诗歌表达技巧归为思维特点、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炼字(句)四大类,具体介绍答题的技巧,从而使学生在高考诗歌鉴赏题中获得高分。  相似文献   

13.
古典诗歌中“反”手法的运用,使诗歌别具魅力。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4.
心理描写在诗歌里,除了直截了当表露心声以外,作者还可间接地表现人物心理世界,如人物内心独白、梦境幻觉、景物描写、意识流等。一、借助人物的内心独白来描写心理内心独白是指规定情境中人物(演员)在自己内心即兴地产生出无声的内部语言,在心灵中自我对话,生动灵活地再现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以某种特有的载体表现出来.要赏读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悲剧美,就必须要解读产生这一系列悲剧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齐静 《快乐阅读》2012,(30):123
中国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其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讲究创造意境,表现主题。诗人根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形成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和自然现象,倾注了诗人的主观感情。很多传统的意象,它们蕴含的意义基本是固定的。如果我们熟悉这些意象,会给鉴赏诗歌带来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诗歌鉴赏中的情感激发是鉴赏和诗歌作心灵的碰撞,是鉴赏通过诗歌中的“情意点”进入作品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真正理解作的情和意的关键。在诗歌鉴赏中,情感激发是进一步鉴赏的心理动力,是进入高级审美状态的“起爆点”。鉴赏中的情感激发在本质上就是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的激发。  相似文献   

18.
沈雪珍 《考试周刊》2012,(57):30-30
诗歌是各种文学样式中的一种,它以高度的凝练、含蓄给人以美感,陶冶人的心灵,因此诗歌成了学校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鉴赏诗歌成了老师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古典诗歌教学方法从诗歌作者的生平、写作背景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同为艺术作品,音乐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合为一体的。音乐、诗歌都在试图传递一种消息,描绘一种意境。在意境的传递手法上,音乐和诗歌有很多共同点。在内容上,二所传递的意境也都是描写生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20.
王丹 《文教资料》2012,(2):17-18
鉴赏诗歌通常由语言入手,形成语言—意象—意境—情感这样一个过程,换言之即为"因文识象,由象悟道"。语言就成为作者表情达意的载体,也成为读者理解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情感的基础。在诗歌创作中,为了表达的需要,诗人要在遣词时进行认真的推敲,以使作品中的字获得简练精美、形象生动、含蓄深刻的效果,创造出新的艺术美感。这种艺术加工字的方法,称之为炼字。那么炼字都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如何体会炼字的韵味和魅力呢?本文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