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以直线电机为作动器的馈能型半主动悬架现有控制方法存在缺陷且电磁阻尼力小等问题,设计了电磁复合式馈能悬架结构,建立了包括电磁复合式作动器(electro-magnetic linear hybrid actuator,EMLHA)的车辆二自由度悬架模型。提出一种由主环与内环构成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其中主环通过线性二次高斯(linear quadratic Gaussian,LQG)控制策略得出理想半主动力,并利用蚁群优化算法确定其控制参数。在此基础上,为减小过大电磁阻尼力对半主动控制的扰动,通过分析悬架馈能电路提出电机绕组限流策略,结合减振器阻尼力补偿控制方法共同实现内环控制。最后对所设计的复合悬架及其控制方法进行动力学性能与馈能性能仿真,并与传统直线电机悬架与被动悬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复合悬架能够有效改善悬架动态性能,并且直线电机回馈能量的72.5%被储存至超级电容,说明复合悬架及其半主动控制策略能够在提升悬架舒适性与安全性的基础上回收部分振动能量。  相似文献   

2.
针对传统汽车座椅舒适性较差及半主动座椅耗能大的缺点,提出了1种基于压电结构的馈能式磁流变半主动座椅悬架的设想,分别建立了基于1/4车辆的三自由度座椅悬架模型和压电悬臂梁能量回收模型,通过试验得到磁流变座椅减振器的力特性曲线。对馈能特性进行仿真和试验,仿真结果表明,汽车行驶车速为60km/h时,单个压电悬臂梁的馈能功率为0.704 6W,总馈能功率为46.79 W,馈能效率为29.74%,试验结果表明,单个压电悬臂梁馈能功率为0.546 5 W,验证了馈能结构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车辆悬架对于车辆行驶时的平顺性和操控性都有直接影响,半主动悬架利用智能算法对悬架系统智能调节更能增加车辆在行驶时的平顺性。通过建立路面模型和悬架数学模型,分析了路面不平度函数和时域表达式。确定了悬架评价指标,然后通过建立误差动力学模型、切换面设计、模型确定三个步骤完成了悬架控制器的设计,最后针对汽车右前轮独立悬架系统使用Simulink可视化仿真软件等工具进行1/4悬架系统的仿真模拟分析,最终结合评价系统的三项指标得出仿真结果。通过算法设计与仿真分析,系统地分析了半主动悬架系统对汽车行驶状态的改善情况,为汽车半主动悬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资料和实验数据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带有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设计了一种模糊控制器:将半主动悬架相对位移的误差及误差变化率作为模糊控制器的输入,阻尼力作为其输出,利用磁流变液智能阻尼器的阻尼力随电流变化的特性使车身的振动降到最小。仿真实验给出了最优被动悬架和模糊控制智能半主动悬架在随机路面激励情况下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采用模糊控制效果较理想,其车身垂直加速度等参数变化幅度也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将模糊控制算法引入半主动悬架,对其控制系统进行研究。首先以四自由度汽车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其数学模型与仿真模型;在Matlab中利用模糊逻辑工具箱Fuzzy Toolbox设计了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在此基础上,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搭建半主动悬架模糊控制系统并在白噪声路面及阶跃路面信号激励下进行仿真试验。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可以有效改善汽车的平顺性并提高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以汽车半主动悬架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汽车二自由度1/4车体模型,提出了一种汽车半主动悬架的神经网络控制方法,设计了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神经网络控制器用于半主动悬架的车身加速度和车身重心高度位移控制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半主动悬架支撑下1/4车的振动模型,推导了其运动微分方程,运用matlab/simulink工具箱模拟了汽车在40m/s和100m/s两种工况作用下B级路面的随机激励,并编写了1/4车模型在随机激励作用下频域响应求解的仿真框图程序。结果表明,带有PID控制器的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明显地降低了车身加速度,即明显改善了汽车平顺性:在时速为40m/s时,车体的振动能量峰值减少了69.8%;在时速为100m/s时,车体的振动能量峰值减少了65.5%;相较于高速工况下,半主动悬架在车速为中低速时,对于平顺性的改善的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汽车悬架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车辆稳定性与舒适性.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控制常采用PID控制器,因其控制原理简单,实用性强,可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然而PID控制器的参数选择(KP、KD和KI)对控制效果影响较大,传统的经验法参数整定,难以在短时间内找到可以达到最好控制效果的一组参数.而智能优化算法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找到,不需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车辆半主动空气悬架在不同路面下的平顺性和控制性能,以驾驶员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为控制目标,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最优控制和车辆实际模型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车辆在72 km/h以上高速行驶时,软路面对车辆的平顺性有明显影响.基于机器学习,软路面工况下采用模糊控制的座椅和车辆俯仰角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0.20%和19.95%,而硬路面工况下无控制策略的座椅加速度和俯仰角加速度的加权加速度均方根值分别降低了34.36%和21.66%.这说明不同仿真条件下,该方法均能提高车辆的行驶平顺性.此外,为提高机器学习的效率,需要对其学习数据进行不断更新,以适应车辆的各种运行工况.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半主动力跟踪PI控制器,对由磁流液(MR)阻尼器作为悬架阻尼器的汽车模型进行控制分析.MR阻尼器的2种不同模型在闭环的汽车悬架控制系统模型中得到了应用.2种模型是基于均值阻尼力对速度(f-v)特性的均值F-v模型,和描述阻尼力非光滑滞环和饱和特性的滞环f-v模型.汽车模型用来研究力跟踪PI控制算法和MR阻尼器对车辆的振动抑制性能.仿真分析还指出了MR阻尼器的非线性,特别是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系统的性能影响.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对由MR阻尼器驱动的汽车悬架系统能产生很好的减振效果,不仅体现在对悬架弹簧支撑车厢的共振抑制和对驾乘人员舒适性敏感频域的振动抑制,还体现在对汽车轮胎共振频率周围的振动抑制.结果还进一步说明了MR阻尼器所存在的滞环特性对汽车悬架性能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谢凯  刘凯 《地理教育》2024,(1):38-40+44
高三阶段的教学时间较紧迫,高频次考试需要高效率的试题评析课。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教学过程注重“教”与“学”的深度交互。本文基于OBE理念,提出双向互馈地理试题评析课设计模式,该模式突出学生反馈与教师反馈的高度配合,既能充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又能追寻教学目标的高阶性与教学过程的高效性,双向互馈强调师生互动,能在纠错与反馈、精讲与释疑、反思与总结等环节深化高三教学,进而提升高三试题评析课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馈能型磁流变减振器的集成性,降低磁路互相干扰,提出了一种馈能式磁流变减振器结构。应用Maxwell软件建立馈能电机二维仿真模型,分析该结构的馈能特性;搭建减振器活塞1/2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活塞结构参数对阻尼通道磁场的影响,并对活塞进行改进;开展了减振器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改进结构馈能电压最大值为1.141 V,馈能电机对阻尼通道的磁感应强度影响仅为0.14%,影响极小;减振器的特性试验值与仿真值基本吻合,曲线圆润饱满,减振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建立1/4悬架系统的理论数模,分析阻尼系数影响系统的幅频特性.在不同的振动频率范围内,阻尼的相应变化将改善悬架系统的输出性能.  相似文献   

14.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赋值科技,科技与教育共塑未来,这将是人类教育发展史上的新命题.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的发展已成为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趋势,包括电商平台就业、平台服务市场就业和在线平台市场就业等各类新就业形态对大学生就业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大学生参与新就业形态现状,分析大学生选择新就业形态的优势和限制与平台模式下就业形态发展,即大学生可以在新就业形态中获得“轻创业”、灵活就业、新职业发展机会,获得数字经济发展红利。同时新就业形态发展也需要高素质人才支持,从而实现新就业形态发展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双向赋能、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文章将被动控制和半主动控制结合起来构成混合控制系统,通过对某五层框架结构的算例分析,进行建筑结构设置磁流变阻尼器及基础隔震的混合控制方法的研究.分析结果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对原子和分子混合共振四能级系统的量子干涉增强效应进行理论分析,在单模强激光场作用下发生碰撞能量转移,使粒子在相应的能级上产生重新布局.并在一定条件下导致缀饰态能级交叠.结论与实验观测一致。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用高频双向脉冲电镀电源采代替传统的直流电镀电源,以实现更好的电镀效果,满足多层、高密度印刷电路板镀铜的需要。文章对脉冲电镀电源的原理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双向脉冲电镀电源在实际电镀中的优势,说明了工业生产中采用双向高频脉冲电镀电源的优势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路面的激励作用会使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产生颠簸和振动,严重影响汽车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数学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控制策略。该方法利用了模糊控制鲁棒性强和神经网络控制收敛速度快的特点,对系统参数进行实时在线调整;同时,以悬架动行程、车轮动载荷以及车身垂直加速度为衡量指标进行仿真分析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减小汽车在行驶中因路面激励作用而产生的振动,大幅改善了车辆操纵稳定性、汽车行驶平顺性及乘坐舒适性,鲁棒性强,有一定可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为提高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三自由度1/4车辆-座椅主动悬架系统模型,结合滑模变结构控制理论,提出一种车辆主动悬架和主动座椅悬架的滑模集成控制策略。基于滑模面到达条件,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滑模控制器稳定性进行验证。以座椅悬架动挠度和控制器控制力输出为约束,建立以座椅质心垂直加速度、车辆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为控制目标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利用粒子群算法对滑模控制器参数进行多目标优化,并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仿真程序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与优化前的悬架系统和被动悬架相比,优化后悬架系统的座椅质心垂直加速度、车辆悬架动行程和轮胎动位移目标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小,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