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础教育领域的"唯分数"现象其症结在于科举文化的历史影响,在于单一的评价方式及社会用人机制的不合理,现已显现出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不利于创造性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及不利于科学公正的选拔等缺陷.破除基础教育领域"唯分数"现象,须通过构建科学可行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及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等举措,以扭转不正确的教育评价导向,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期,要把好"育人为本"关。基础教育把好"育人为本"关是一个系统工程。家长和社会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是前提。教育行政部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是保障。学校树立正确的质量观是关键。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根本。基础教育要把好"育人为本"关,至少要处理好四对关系,即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整体发展与尊重个性的关系、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社会对教育需求与教育对社会引导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家长对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愈发强烈,而由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使得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引发"择校热"、"奥数热"等教育失衡问题。文章以西安市"大学区管理制"为例,分析了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和政策战略取向,在理论和实证研究基础上进行初步探索,以期促进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于能胜任中小学"品德与社会"、"历史与社会"等综合课程教学,并能适应中学历史、地理、政治等分科课程教学的复合型师资。这既体现了师范院校的本质追求,满足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求,又兼顾了学生发展的需要,且符合我国基础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实际。三年制综合文科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构建全新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途径实现。  相似文献   

6.
课外补习又称"影子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在学校教育之外,参加的有关文化课或艺术方面的辅导或培训,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基于社会学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审视发现,学历社会的社会环境因素、课外补习本身具有的促进社会分层与流动的功能以及家长和学生对文化资本的追求是促使补习教育滋生发展的主要原因。课外补习教育的盲目发展可能产生激化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矛盾以及加剧社会不平等的再生产等社会效应。鉴于此,一方面,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引导教师和家长树立理性教育观;另一方面,需实施政策调控,抑制补习教育再生产社会不平等的现象,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7.
任何职业都需要"职前职业培训",却没有人接受过"如何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丈夫妻子、男人女人、男孩女孩"等自然生长阶段的预备教育。针对当前普遍存在的"成人不成熟"社会现况,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与北大公学教育研究院近日推出"EMBA后"家长教育新学科。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所长齐大辉介绍,很  相似文献   

8.
当前,由于社会客观和家长主观上都对未成年人的期望不断提高以及未成年人身上所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对家长的教育能力提出严峻挑战,家长培养子女的难度不断加大。与之相对的是,由于社会、家庭以及家长教育指导等教育支持的不够,家长时间、精力有限和家长教育素养整体不高,导致家长的教育力量明显不足,家庭教育陷入困境。家长教育摆脱困境的出路主要在于一靠个体即家长教育素养的提高,二靠集体即"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重塑。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加剧了各国人才的竞争.基于"科层制"公立基础教育体制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率的不足,基础教育领域掀起了一场风靡全球的新自由主义的"准市场化"变革.但这场变革却没能完全实现家长的择校愿望,也没能完全促成学校教育的创新与质量提升,却导致了基础教育的新的不公平.矫正基础教育的"准市场化",政府需要把财政资金的划拨范围限定为公立学校,各类学校选拔生源,给家长提供更加周全的择校条件,从而优化原初的政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小学教学方法的不断改进与创新,现在的教育学观点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同为教育结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家长作为基础教育活动的重要利益相关者应积极地参与到基础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来。因此,如何在小学课堂上更好地运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教学方法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基础教育存在着教育总体投入不足、教育发展极不均衡、教育资源利用率低下、由于"就近入学"的制度导致了教育机会不均等的种种矛盾和困惑。教育凭证制度将经济领域的"用户至上"的原则引入教育界,促进学校的竞争,增加学生和家长的教育选择权,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为解决我国基础教育的体制障碍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为适应社会发展及全球化的进行,我国基础教育不断的调整和革新。自建国至今,课程政策也经历着不断的改革。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学生及其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逐,"影子教育"应运而生,同时课程政策也影响着"影子教育"系统的发展。通过本研究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课程政策发展变迁以及我国"影子教育"的发展脉络的分析,探究二者之间的具体导向情况,以期我国的教育发展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幼儿教育,是国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奠基阶段。但幼儿园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给予积极的配合与支持。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第三部分"组织与实施"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有效的家园沟通将极大提高幼儿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对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当前,有一些家长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采取"棍棒"、"超负荷加压"等不科学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教育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甚至使孩子走上歧途.在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的今天,教师引导家长探索科学的家教方法,是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我们只有有效地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好,特别是夯实家庭教育这个基础,才能提高教育的综合水平.……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是一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带来了人才的竞争。基础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和未来发展需要,如何把基础教育工作目标真正落实,又不加重受教育者的负担,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教育同仁十分关心、探索和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经成为社会、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  相似文献   

16.
从1999年到2008年的10年中,虽然教育改革的政策连续实施,但是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并没有缩小。农村基础教育关乎农民自身的发展,关乎农村社会发展及我国社会协调性发展。论文阐述了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层级差异加剧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教育期望的差距等,分析了教育、社会的不公平给农村社会、农民心理带来的影响,对于促进农村基础教育及基础教育的整体均衡性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高层声音     
《辅导员》2013,(6):23-24
<正>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中小学生的假期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健康快乐的,不主张家长们盲目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斩断奥数及各类培训班与升学的联系,真正减弱接受校外培训的功利色彩。对"虎妈"、"狼爸"现象,这种针对弱小孩子的"动物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教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是国民教育的根基,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强国人才的奠基工程。基础教育的本质是打好人的素质基础,为人的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儿童的成长是一个系统的、连贯的、发展的过程,儿童在基础教育阶段所接受的教育应该是系统的、连贯的、分段不分割的!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需要,而不是让儿童去适应我们的教育。一、现状分析纵观0~18岁所贯穿的各学段教育,儿童的发展在过渡到下一个学段时,从心理适应、学习方式等方面,会产生明显的"不适应"和"焦虑"情况。比如,进入小学的孩子,回到幼儿园找老师说"不想上学";一些家长在孩子进入初中前会向小学  相似文献   

19.
高层声音     
《辅导员》2013,(9):23-24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司长王定华教育有自身的特点规律,不能揠苗助长。中小学生的假期应该是丰富多彩和健康快乐的,不主张家长们盲目送孩子上各种培训班。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要切实斩断奥数及各类培训班与升学的联系,真正减弱接受校外培训的功利色彩。对"虎妈"、"狼爸"现象,这种针对弱小孩子的"动物式"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教  相似文献   

20.
对薄弱学校问题的思考隋晶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以及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等原因,我国基础教育在办学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一批办学条件较差、管理水平不高、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质量低下、社会信誉不佳的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的存在正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家长烦心、社会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