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健健 《学语文》2004,(3):4-54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相一致。作文与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这便是作文与育人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2.
作文与做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是作者思想素质、感情素质、思维素质、表达素质的综合体现。其中思想和感情素质对文章的优劣起决定性作用,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思想与培养情感“本应是一本就叫做《做人论》里的章节,但是,因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它们也正是作文的源头”。思想感情动...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文如其人”,说的就是作文和做人是统一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情感,就有什么样的文章。可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一种工具,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掌握这个工具来顺利进行交际,表达思想感情。叶圣陶先生主张在语文教学中做到读书、作文、做人三者紧密结合,以培养“健全”的公民,这的确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一方面,学生每写一篇文章,不管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总要先了解、熟悉事物,然后进行综合,得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之后才能运用语言文字将它表现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无不反映了他们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体现了他们的观点和感情。另一方面,从育人的角度说,作文教学的过程也就是发展认识,陶冶情操,培养良好道德品质,树立正确人生观的过程,也就是教他们做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怎样把作文与  相似文献   

5.
汪风峰 《生活教育》2012,(15):54-56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在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活动中,都可以向学生进行德育的渗透。而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知的再现,是情感的流淌。有什么样的认知和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文章,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德育,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  相似文献   

6.
作文是人的思想品格的反映,是人的情绪的自然流淌,正如鲁迅先生所言:“从血管里出来的是血,从喷泉里出来的是水。”作文是做人的派生,做人做不好,作文也就作不好。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  相似文献   

7.
作文如做人。作文育人,文道结合,是作文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 当前,在作文教学中不少老师往往把作文的训练看成是单纯的技能训练,提出了“套路作文”、  相似文献   

8.
搞好作文教学,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明确四个方面的关系,即作文与做人的关系、作文教学与四化建设需要的关系、认识能力与表达能力的关系、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关系。就一般意义上讲,任何教学都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学尤其如此。文章是人们思想品格、精神风貌的表现形式,即所谓“诚于中而形于外”、“文如其人”。学生学习作文,也就是在学习做人。通过作文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忠诚坦白的道德品质、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辩证全面的思想方法,这应该成为作文教学份内的任务。叶圣陶先生曾深刻地指出:“作文就是用  相似文献   

9.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作好文,首先应学做人。”将“作文”与“做人”并列起来,教学生作文,就是教学生做人,学生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写作知识的传授、选材立意、写作技能的训练,还要在作文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使他们的思想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那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渗透德育呢?  相似文献   

10.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提高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要培养提高学生的这种能力,在语言训练实践中,必须采取如下策略: 一、把握语言训练实践过程的两个阶段 语言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体,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作文或说话,普通总不外两件事,一是‘说什么’,一是‘怎样说’。”“说什么”就是内容,“怎样说”就是形式或方法。内容与形式或方法,其实不应分开来说。  相似文献   

11.
文章是表达思想感情的,作文所表达的是学生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和体验。文章的内容健康与否,文章的品味的高低,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文章作者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自然而然的流露。作文做人,教文育人,是作文教学中必须坚持始终的原则。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始终以“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己任。“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这是对学生作文素养的培养提出的较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就必须培养学生对事物的审美感受能力。  相似文献   

12.
语文学科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正如教育家杜威先生所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善于调整教学策略,常教常新,要有“变”。  相似文献   

13.
情感是一种推动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精神动力。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仅有认识过程参与,而且也有情感过程参与。正如列宁所说:“没有人类的感情,从来就不会有,而且也不可能有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情感是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它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具有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说过:“写作是基本的训练,是生活技术的训练,说是做人训练也无不可”。朱自清先生的话告诉我们做“文”与做“人”的关系。写作教学在教学生写文章的同时,也应引导学生怎样做人:提高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和认识能力,掌握正确的观点和方法,陶冶道德情操和培养创造精神。因此,写作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健康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近三十年的作文教学,使我深深认识到这一点。怎样在写作教学中体现健康的人格教育,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好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靠的是有真挚的感情。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有一句名言:“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叶圣陶先生认为:“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字。”怎样才能使学生感情在文章中得到充分发挥呢?古人云:言为心声。”只有学生心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只有学生胸中时时洋溢着激情,他们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诉。因此,我认为把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从根本上培养学生做人、作文是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结合教学实践,下面谈谈本人在作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几点尝试。一、创设新闻情境,激…  相似文献   

16.
指导学生作文并不单纯是作文,而是关系到如何育人、做人的问题。陶行知先生积极倡导“千教万教,教人求真;个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库以“教人求真、学做真人”来指导和规范自己的作文教学,坚持作文教学从内容入手这一基本原则,要在真实上下功夫,做到作文和做人的统一,教书和育人的统一。叶圣陶先生一贯主张作文教学要指导学生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准则。我们应自觉排除来自片面追求升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一种语言训练活动,学生的习作是学生用以交流思想感情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美国作文教学专家玛丽·安妮·特罗丝在《学生作文教学与评价》中提倡“习作分享法。”“习作分享法”是在学生完成了作文草稿或誊写之后,给他们一定的机会,与别人一起“分享”自己的作品。所谓“分享”只是一种学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决不能取代教师的批改和讲评。 学生之间“分享”的意义何在呢?正如英国大文豪肖伯纳所说的:“我的手里有一个苹果,你的手里也有一个苹果,我们两人互换一下,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交流思想则不一样,我把我的思想交流给  相似文献   

18.
写作,实质上是一种情感的活动。叶圣陶说得好:“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叶老这里所说的“感”,自然不只是指“情感”,还包括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这句话告诉我们,小学的作文能力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事物能力,二是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这两种能力中,前者更为重要,因为“写任何东西决定于认识和经验。有什么样的认识和经验,只能写出什么样的东西”(叶圣陶先生语)。实践亦已证明,小学生对事物缺乏认识,难以写出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把作文列为一个教学整体,那么,造句训练就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个初级训练内容。建立造句训练的整体观,就是在这个初级训练中,自始至终把它与整个作文训练结合起来进行。低年级造句练习,要考虑到中、高年级段和篇的训练;高年级的造句指导,要紧扣作文。 一、通过造句训练,学会表达感情 一句话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中也包含着人的主观感情。在指导学生造句时,要使学生明白,表达感情也有一个“序”。首先,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有的词语含有多重意义,弄懂词语的多重意义,便于根据不同要求来用词造句。例如“计较”这个词,一共有三种解释:①计算、较量;②商量、谋划;③争论。选择哪种意义,应根据作者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来确定。其次,表达感情应准确、真切。包括使用什么样的语气,怎样把意思表达得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都应考虑周到。这类练习做得多了,学生作文就会大量减少用词不当等毛病。 二、通过造句训练,学会选择材料 造句练习中,经常进行选材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和鉴别能力。例如:一位六年级学生用“置之不理”造句,开始,他不假思索地写了这样一句话;“我玩过了的玩具,就置之不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