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午战争     
大谷正是目前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著名学者,该译文节选自日本有志舍2012年出版的《讲座明治维新〃5〃通往立宪制和帝国的道路》一书。该文对日本甲午战争研究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了梳理,对不同时期史学家们涉及甲午战争的日本内政、外交、后勤、国际法、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是一篇了解日本甲午战争研究史的专业文献。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日本侵略者凶狠残暴,清朝统治者妥协投降,欧美列强趁火打劫,使中国落了个丧师、割地、赔款,最终被豆剖瓜分的悲惨结局。沉痛的历史教训促进了我们民族的觉醒,从此,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抛头颅,洒热血,战斗不息,奋斗不止,经历了一次次的失败和痛苦,终于赢得了民族的解放、独立和尊严。然而,我们的国家仍然不够富强,振兴中华的伟大使命尚未完成,这个任务现在已经落在了我们年轻一代的肩上。  相似文献   

3.
甲午战争期间的社会舆论龚书铎1894至1895年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以清政府失败而告终,结果签订了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清政府在战争中的惨败和空前的丧权辱国,给朝野上下,给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的震动和影响。还在战争爆发之前,以及战争进行的过程中,人...  相似文献   

4.
福泽谕吉是日本近代杰出启蒙思想家,日本近代文明的缔造者之一,被誉为"日本的伏尔泰"。福泽谕吉在推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也引导日本走向了对外扩张之路。  相似文献   

5.
甲午战争是19世纪60年代后中日两国社会发展和列强在远东角逐的必然产物.造成中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清朝政治和军队的腐败.甲午战争,促使中国进入了民族觉醒时期,是中国近代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我们要以史为鉴,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相似文献   

6.
1895年台湾抗日之役是甲午战争的最后一战。唐景崧作为此役初期的最高指挥者,他的表现是至关重要的,是甲午战争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长期以来人们对此多有评论,虽不完全相同,但基本倾向都是持否定态度,笔者查阅了一些史料后认为有必要实事求是地重新加以探讨,以还历史本来面貌。  相似文献   

7.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8,(1):F0002-F0002
“镇远号”铁甲舰是北洋舰队两大主力舰之一,甲午战后该舰遂为日军所得。  相似文献   

8.
《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12):F0002-F0002
  相似文献   

9.
一百年前发生的甲午战争,曾经使中华民族蒙受了巨大的灾难和耻辱。但是,正如恩格斯在致丹尔逊的信中深刻指出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朴偿的。”甲午战争使中国人民进一步觉醒和奋起,成为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认真总结甲午战争以来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将有助于我们振奋民族精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强国。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后的近半个世纪,中国人主要关注欧美,很少研究日本。但是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迅速出现了介绍和研究日本的热潮。梁启超正是顺应这种潮流,开始评论日本的成败得失,指明中国应该从哪些方面向日本学习,从而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日本观。梁启超的日本观一是反映时代呼声,代表群体走向;二是善于从世界的角度和中日的历史文化特点进行比较研究。具体观点是,日本之所以强盛在于坚持变法维新、创造开放的社会文化环境、重视教育。这种看法深刻准确,一直为后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1.
甲午战争时期的上海民众群情激奋,同仇敌忾,在冲击日侨企业,迫使日侨回国、巩固海防、清查奸细、运输兵员军械、加紧军火生产、筹款救治伤兵、反对议和坚持抵抗诸方面均有强烈的反应。《马关条约》签订后,上海实业界人士要求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呼声更是启动维新运动的先声。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7,(54):138-139
甲午中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虽然中华民族最终赢得了尊严、独立与解放,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依然未达到足够富强的发展阶段,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还未彻底完成。因此回顾甲午中日战争,深刻反思中国遭受侵略的各种因素,总结由此带来的重要启示,对完成振兴祖国与民族的伟大历史使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时间跨度比较长的重要历史事件,传统的观点都将洋务运动的终结时间定在19世纪90年代,即以甲午战败为标志。由此,“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一说一度成为历史的定论。然而,近些年来,通过对许多清史资料的发掘证实,甲午战后,洋务运动仍在继续,呈现深化的趋势,并与甲午战后风起云涌的变法思潮产生某种程度的合流。  相似文献   

15.
甲午战争中汉奸的种种通敌叛国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便利了日军的攻略行动和对占领区人民的统治,是导致清朝抵抗日本侵略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范和惩处汉奸,但效果不佳.甲午战争中的汉奸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6.
甲午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次发生在东亚地域以朝鲜为圆心的战争。中国两次都是以援助朝鲜的战略方式卷入战争,并成为战争中一方的主力,其对手主要是以日本为基地的日军或美军。甲午战争,中国以强敌弱而惨败沉沦;抗美援朝,中国以至弱对至强而能克敌复兴。强败弱胜的不同结局,对中国大陆和台湾,对朝鲜、日本、俄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及其相互间的双边和多边关系,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7.
日本近代幕末"尊皇攘夷"的代表人物之一吉田松阴,是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设计师",而吉田松阴的得意门生、有着"日本陆军鼻祖"之称的山县有朋,继承了吉田松阴的扩张主义思想体系,通过内阁确立了日本近代对外扩张的"大陆政策",并将包括我国台湾在内的东亚地区作为其"利益线"。甲午战争之后中日两国签署的《马关条约》,第一次以政府间条约的形式,将中国的台湾割让给日本,成为中日关系中台湾问题的缘起。可以说,是甲午战争改变了台湾的命运,是甲午战争开启了台湾问题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甲午战争中的翁同龢翁同(字声甫,号叔平,晚号松禅,江苏常熟人,咸丰状元)是光绪的师傅,历任刑、工、户部尚书。1894年11月中日战事正酣之际,受命入值军机,会同商办军务,直接参与清政府对日和战的最高决策。翁氏倡言主战,是帝党的领袖和核心人物。然细察其...  相似文献   

19.
一般地讲,日本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确立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到二十世纪初结束。其间以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为界可分前后两个阶段,大致经历了三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了整个产业革命过程。使日本在晚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情况下,很快地成为一个“年轻的进步非常快的新兴资本主义国家”。而这,却是与中国在甲午战争失败后的巨额赔款分不开的。考察甲午战争前日本的政治、经济状况,可以发现日本引发这场侵略战争是蓄谋已久的;而战争的后果也恰好达到和超过了预期的目的。本文试图从这两个方面出发,论证甲午战争对日本产业革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20.
“清议”是封建专制统治下言官所发表的意见。其中又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君主的进谏;一是对失职官吏的参劾。“清议”一般是单独提出的,很少联名上奏。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清朝言官发表意见特别频繁。这虽然与帝后两党对立有关,但基本上是由于民族危机的严重。而发出清议者也不仅限于言官,后来一般不当权的中下级京官也纷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