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众对艾滋病的污名和歧视给艾滋病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同时阻碍了艾滋病的预防和治疗。社会认知理论认为污名是社会认知偏差的产物,认知是可以不断获得改变和修正的,即通过获得完整且正确的信息来减少对艾滋病的恐惧和歧视,可以通过对公众进行知识教育、虚拟互动、认知训练等项目来降低艾滋病污名。同时,艾滋病患者采取减少自我污名、发挥政策的保障作用等措施能减少艾滋病污名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艾滋病污名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艾滋病污名是影响艾滋病预防、治疗及艾滋病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文章从艾滋病污名的概念、理论、研究方法及干预措施等几个方面,回顾了国外近20几年来研究者关于艾滋病污名的研究脉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今后有待研究的五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自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病例以来,艾滋病患者长期处于社会排斥与社会隔离之中,他们饱受歧视与压抑,成为丧失部分权利和地位的"身份受损"群体——污名群体.本研究对北京市某高校部分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认为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成长阶段以及影响性知识、艾滋病知识获取的主客观因素显著干预高校学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态度,并指出艾滋病的"内部可控性"和"消极符号化含义"对延续艾滋病患者群体污名化处境具有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遭遇就业歧视的主要原因在法律层面上是由于法出多门、立法层次较低、内容不完善、法律可操作性不强、执法监督力度不够,从而法律不能充分保障艾滋病感染者的就业权利;在社会层面上,由于人们缺乏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对艾滋病及其感染者心存疑虑和恐惧,因而表现出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排斥和歧视。  相似文献   

5.
从社会学视角解读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歧视艾滋病感染者已成为社会乃至整个世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本文通过对歧视艾滋病感染者的行为表现及原因的分析,辨证地评价这个问题产生的风险,并就如何解决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和如何控制艾滋病的传播等问题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使大众加深对艾滋病患者的理解,并能够洁身自爱,远离艾滋病的侵扰。  相似文献   

6.
令人震惊的陈述——医护工作者羞辱HIV呈阳性的同性恋患者:“他死了,我想,他的死部分是由于走投无路。”  相似文献   

7.
正确认识艾滋病,消除偏见与歧视,携手并肩,众志成城,共建美好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对澜沧县上允乡村民防治艾滋病基本情况的调查,分析了解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产生歧视的问题和主要原因;为探索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其患者消除歧视的教育宣传能起到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为,污名是影响弱势群体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对残障人士也不例外。文章收集了国外有关残疾污名方面的大量研究文献,从污名的概念、形成、对残障人士的影响以及消除污名的方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当前污名研究对国内特殊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污名已被描述为精神障碍患者的最大问题之一,它的消极影响包括职场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国外开展职场精神障碍污名干预活动已有一定的历史与规模,为了满足国内职场精神障碍污名干预发展的需要,本文使用文献搜集法,描述了从国际层次到区域层次的四种不同类型的职场精神障碍污名干预活动,并提出了针对我国职场的策略性建议和污名干预项目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就业歧视问题非常严重,但是相对于社会学和政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法学领域的研究略显薄弱,对于法学视角下歧视和就业歧视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系统研究更是不足.以平等和歧视之间的四层递进关系为逻辑线索,可以厘清歧视与就业歧视的基本概念,全面界定直接就业歧视、间接就业歧视、暂行特别措施和反向歧视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1.
以100名广西大学大学生作为被试,利用单类内隐联想测验(SC-IAT)对疾病污名进行实验测量,探究大学生群体对患者是否存在内隐污名,同时考察疾病来源类型与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污名的影响。结果表明:疾病来源类型对于污名内隐并没有显著差异;疾病危险性对内隐效应值有显著影响,低危疾病与高危疾病相比,低危疾病对于污名的内隐效应更为显著。大学生群体存在疾病内隐污名;疾病内隐污名与疾病的来源类型无关,与疾病的危险性有关。  相似文献   

12.
劳动力市场存在着性别歧视、相貌歧视、户籍歧视、疾病歧视甚至学历歧视、方言歧视等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过剩造成市场“供过于求”、城乡二元结构的历史原因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而导致的,为此需采取相应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  相似文献   

13.
在以户籍制度为主导的资源分配和地方治理逻辑下,通过知识精英、大众传媒的符号生产及城市居民的社会标签运作,农民工子女负面刻板印象被固化,导致其地位受损,出现内化污名倾向。面对污名,农民工子女的应对策略包括:建立新的社会分类标准,区别和离弃所属群体,认同并模仿强势群体,以及辨认和展示自我优势。农民工子女身份污名的消除需要从个体、群体以及社会与制度多层面综合介入。  相似文献   

14.
试析社会歧视的基础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社会歧视的理论体系,从分析歧视的定义开始,试探歧视的类型、产生的原因、本质及其传播的方向,并对解决歧视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彭兰 《华章》2013,(12)
艾滋病问题不仅仅是医学问题,它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大众面临的不单单是疾病流行的问题,而更重要的是社会问题,所以联合国艾滋病署全球总裁彼得彼澳特说:“记者可以比医生挽救更多的生命”.本文主题即是关注信息社会背景下的艾滋病与媒体,对《广州日报》艾滋病报道进行文本分析,试图揭示现阶段媒体关于健康议题的问题,并进而有针对性的改进.  相似文献   

16.
反就业歧视是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反就业歧视的社会责任既是企业的道德义务又是法律责任,目前在我国企业中却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现象。因此,从反就业歧视的视角来研究企业社会责任,并探讨企业在该领域社会责任的形式、内容及保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外环境就显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刘县书 《中文自修》2008,(7):110-112
人歧视人,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大的问题。 似乎人人都在搞歧视,人人都可能被歧视。 非乙肝病毒携带者歧视乙肝病毒携带者,非艾滋病病毒携带者歧视艾滋病病毒携带者,异性恋歧视同性恋,城里人歧视农民和外来工,富人歧视穷人,某些官员歧视百姓,  相似文献   

18.
乙肝歧视是指在法律规定的条件之外,基于对乙肝病毒的错误认识而固执地给予HBVER有差别的、常常是不合理的对待.依据不同的标准可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乙肝歧视进行不同的学理分类.对乙肝歧视所采取的矫正措施和基于真正的职业要求而给予HBVER有差别的待遇一般不认为构成歧视.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现象已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引发了种种个人冲突和家庭矛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社会偏见的滋长蔓延、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用人自主权的无限制扩张和相关法律的缺失或缺位是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产生的共同根源,而每一种类型的社会歧视又有各自不同的鲜明成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选原始项目构成问卷,誊的信度、效度。结果卷昀信度,效度良好。编制大学生艾滋污名问卷。方法:结合国外相关问卷、个人访谈及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筛对860名大学生进行施测,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问卷结构,并检验问编制的大学生艾滋污名问卷包括社会距离、道德判断与责备、强制性处理意见三个维度,问结论:大学生艾滋污名问卷适用于测查大学生公众艾滋污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