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音     
<正>《江苏教育》是一本与我有着深厚情谊的杂志。如果说一本杂志自有其风格和气度,那么,在《江苏教育》,从"专题"可以看到教科研的深度,从"名师视线"可以感受教科研的高度,从"课程与教学"可以窥得学科教研的奥秘,从"名校课改"可以体悟学校教育对于学生培养所散发的温度……在书页翻动间,我感到,从文字中传递出来的除了  相似文献   

2.
单付辉 《教育文汇》2007,(11):45-45
与《教育文汇》相识纯属偶然,但又不失“一见钟情”之缘。 前年的一天,我校的孙校长和我说:“《教育文汇》杂志里有不少文章写得很好,你拿去读读,对你会有很大启发的。”我想,既然是校长推荐的杂志,那一定不会差,肯定值得去读。  相似文献   

3.
来稿撷英     
《河北自学考试》2004,(4):48-48
吴囡囡《来之不易的自考缘》眼看就要到十月报名的日子了,我四处奔走,终于一位朋友答应借我一些钱,并且答应我在报名的第一天去她家拿钱。那天我去了,她家却锁着门,等了大半天,不见有人回来,于是失望而归。第二天没亮,我就开门出去,只说去跑步,跑了两公里的路才来到朋友家。在门口一直等到她家灯亮了,才敲门,开门的是她母亲。她母亲对此事一无所知,我与她不熟,这种事是不好说的。她母亲告诉我,朋友去远方亲戚家住,不知什么时候才回来。我摸摸被冻得冰冷的鼻子,又一次失望而归。第三天,冒着雪,我又去,不在。第四天,不在……直到报名结束,她仍…  相似文献   

4.
二手蓝山 《大学生》2012,(21):48-49
关于这次活动有一个大口号——"我为祖国捡垃圾",所以我们戏称自己是"去青海湖捡垃圾的",连活动的组织者老齐电话联系我们时,开头一句也是"喂你好,我是那个捡垃圾的负责人"。  相似文献   

5.
最近有很多读者来电、来函垂询2008年《江苏教育研究》杂志编辑、订阅的有关情况,现将有关问题进行梳理,集中回答。问:2008年《江苏教育研究》将由月刊改为半月刊,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答:江苏是"教育大省",正在向"教育强省"的目标迈进,教育改革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江苏的教育科研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全省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广大一线校长和教师教育科研的意识强,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的热情高,教育教学研究的成果丰硕。《江苏教育研究》作为一本综合性理论刊物,在反映教育改革与发展成功经验、探索教育教学重大问题、展示教育科研最新成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出版周期、杂志容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难以满足广大教育科研工作者的新需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5月初,应《江苏教育》编辑部的邀请,我有幸担任了第12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活动的评委。这次活动的主题是"人在课中央"。在去之前,我首先想到的是"苏派教育",它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和风格呢?我觉得苏派教育不仅是一种地域概念,更应是一种文化概念,是江苏一带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凝练  相似文献   

7.
这次,我很高兴地从北京专程来长沙参加《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会,并题了“手脑并用,品学兼优”几个字。记得在1994年9月创刊10周年的时候,我题写了“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我为什么乐于担任《实验教学与仪器》杂志的名誉顾问?因为这本杂志“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8.
暑假,我到外婆家去玩。外婆家养着两只母鸡,它们可淘气了。一天,我发现一只母鸡下了蛋,兴高采烈地走过去捡。可这只母鸡不等我去捡,就抢着把蛋给吃了,真叫人恼火。但同时我也觉得很奇怪:母鸡为什么要吃掉自己下的蛋呢?这天,我正在看书,外婆对我说:"我有点儿事,要出去一会儿,如果母鸡下了蛋,你要及时捡回来,别又让母鸡给吃了。"我连  相似文献   

9.
我渴望长大     
上小学的那天,我刚满6岁。我背着书包,妈妈牵着我的手送我去报名。那劲儿,甭提有多高兴啦!6年后,我小学毕业,升入了初中。报名前一天,爸爸和妈妈都争着要送我去上学。妈妈理直气壮地说:"儿子是我生的,也是我一手把他带大的,应该让我送他去上中学!"爸爸也不甘示弱:"儿子上小学时是你送  相似文献   

10.
对他人的爱     
一个周末,我去一个同事家玩。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去冰箱拿酒杯,由于不小心,将其中的一只玻璃酒杯打碎了。我在向朋友表明歉意后,将酒杯碎片扫起装进了一只塑料方便袋。饭后,要出去扔垃圾的朋友,先找出一只蛇皮袋将装有酒杯碎片的塑料方便袋套住,然后用毛笔在蛇皮袋上面写下了“小心玻璃扎手”几个字。我说:“把方便袋直接提下去不就得了?干嘛那么麻烦?”朋友解释说:“那可不行,里面的玻璃碎片,很容易将捡垃圾者的手扎伤的。”对他人的爱  相似文献   

11.
每次手捧着《江苏教育研究》这本杂志,关于我和《江苏教育研究》的一段段难忘经历与情缘便历历在目,让我难以抑制自己,感动之情,不吐不快!我很爱看《江苏教育研究》,“卷首语”的精致,“科研札记”的真实,“本期关注”的前沿,“教海探航”的大气,常让我回味不已,反复阅读。特别是上面的“随笔短论”与“师说心语”(现已改名为“讲述”),作为一线教师我一下子对它情有独钟。我清楚地记得,我的文章第一次刊登在杂志上时的情景。那是一篇几百字的短文,叫《不妨坐坐学生的小板凳》,当时颇感意外,我没想到我的小文居然也能登上大雅之堂。虽只是一…  相似文献   

12.
夏天,我随团去日本,导游田中接待了我们。北海道退了潮,田中领着我们去海边,那里聚集了很多正弓腰捡鱼的人。大家来了兴致,也加入到其中,你捡一条三文鱼,我抓一条金枪鱼,很快捡满了一桶鱼。  相似文献   

13.
资讯     
<正>《江苏教育》杂志开通官方微信"江苏教育"。2014年6月,《江苏教育》杂志官方微信正式开通,这是《江苏教育》继开通官方微博之后,在新媒体运用上的又一重要举措。该微信平台将显现出专业期刊的软实力,通过全面和有效的多媒体资料,更加直观地展示新时代的"苏派"教育。江苏明确义务教育各年段艺术课程须达总课时11%。  相似文献   

14.
声音     
《江苏教育》2012,(16):2
我是《江苏教育》的忠实读者,多年来一直自费订阅。《江苏教育》引领我走上了专业成长的道路。这些年,杂志上的许多独家策划及刊发的文章对一线的教学、教研工作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我希望年轻的教师都能读一读这本杂志,也能拥有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15.
声音     
<正>偶然间我拿到一本《江苏教育》(中学教学),阅读后被其深深吸引,从那之后我成了《江苏教育》(中学教学)杂志的忠实读者,对其深深迷恋。如果说"一见钟情"是一种缘分,那"深深迷恋"则是其无限魅力之最好见证——"名家视线"和"苏派名师"栏目让读者领略名家之视域,登高望远间眼界为之开阔;"教学一得"和"名校课改"栏目集众家之智慧分享,不忍释卷间仿佛醍醐灌顶般酣畅淋漓;"课程与教学"和"专  相似文献   

16.
机会的味道     
机会,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词语,却让我尝到了酸甜苦辣的味道。--机会,是苦的那是高一上半学期的事了。学校将要举行英语演讲比赛,我的英语也不算太差,发音也不属于"乡村英语" 那一类,同学们都鼓励我去报名。但是当我看到英语成绩比我还好的同学都没有去报名时,我退却了,我自动放弃了那次比赛。结果出来了,让我惊讶的是许多成绩  相似文献   

17.
小题大做     
"不是一个人"北京时间2012年12月8日凌晨,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莫言在瑞典文学院发表文学演讲,主题为"讲故事的人"。他讲了这样一件事:我记忆中最痛苦的一件事,就是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我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扇了她  相似文献   

18.
天生考试狂     
2000年9月的一天,我正在清华的主干道上走着,突然看到外语系贴出的国际日语水平考试的报名通知。"就考一场吧!"我对自己说。于是便走进去报名,填表,交费。平时的我总是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要去做,没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正>做班主任的这些年,我看过所有和德育相关的杂志,但没有哪一本比《江苏教育》(班主任)给我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尽管我与这位"老师"结缘还不到两年时间。这本杂志有十几个栏目,各具风采,但我最喜欢看的两个栏目是"专题"和"带班智慧"。"专题"主要是对班主任比较关注的问题进行讨论,这些问题往往具有普遍性,贴近一线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带  相似文献   

20.
一年级刚刚入学,我便结识了一个好朋友——梁烁心。有一天,我在捡纸,她一直帮我捡;我去扔纸,她又帮我扔,于是我便认识了她。她的头发很短,圆脸蛋,长着一双小眼睛,塌鼻梁,一张嘴算不上"樱桃小口",但也不算太大。她长得并不十分漂亮,但因她"爱管闲事",这使她的心灵更美丽,更纯洁。她是"事儿妈",这个结论是我经过长期观察得出来的。当然,"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